2023年大学生就业分析

发布 2020-02-13 01:22:28 阅读 3888

2023年毕业生就业建议分析。

课程名称劳动经济学

日期 2011-12-12

指导教师郭殿东

班级人力一班

学号 0965139121

姓名宋文颖

目录。摘要 3

引言 41 2023年就业形势 4

1.1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 4

1.2毕业生总量继续攀升 4

1.3结性就业矛盾加剧 5

2背景资料 5

2.1社会经济环境对就业的影响 5

2.2 高校的教育 6

2.3大学生自身的状况 6

3文献综述 7

3.1劳动力需求分析理论 7

3.2效率工资理论 7

3.3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关系的研究 8

4毕业生就业的机会及趋势 8

4.1到广大基层建功立业 8

4.2到二线城市谋发展 9

4.3自主创业方兴未艾 10

5国家产业导向 10

5.1扩大第三产业的就业门路 10

5.2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11

6零售业的就业分析及其职业机会 11

6.1零售行业的分析 11

6.2零售企业各类人才的需求 12

6.3零售企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 12

7对毕业生就业建议 13

7.1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13

7.2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合理的择业观念 14

7.3 拓宽求职渠道,改变求职方式。 15

7.4 苦练内功,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16

7.5 培养责任意识 16

8结论 16

9 参考文献 17

随着2023年底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焦点。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毕业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家庭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的人才资源进入市场化配置阶段,而人才市场正处于转轨时期,这个时期无法对人才资源配置起到完全作用。

从02年开始高校毕业生就出现就业积压,到2023年有将会有2000多万的未就业的大学生。面对这么严峻的就业压力,2023年的毕业生该如何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呢?对此本来尽力探索这个问题,主要从四大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介绍2023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人数继续攀升,就业形势不乐观,另外还有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结构矛盾更加突出。介绍了在这种形势的背景资料。

第二部分结合实际情况对2023年就业的机会和趋势进行分析,说明在2023年大学生就业主要在哪些方面,以及国家的产业政策,对毕业生有哪方面的倾斜。

第三部分是案例分析,介绍零售企业的就业状况,所急需的人才以及对大学生的需求状况。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观点部分,针对前两部分的问题的提出和分析,找出毕业生自己解决的办法。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基础。

介绍了制定职业规划的八种方法。第二,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合理的择业观念。第三,拓宽求职渠道,改变求职方式。

第四,苦练内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第五,培养责任意识。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转变观念苦练内功。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大学生以平均每年增幅20%左右,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可能有越来越难的趋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急速推进,如今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毕业即失业”。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据统计,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8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在多重困难的前提下,毕业生该如何在求职的道路上胜出,本文鉴于此,为毕业生提了几点建议。

巨大的人口“自重”对就业形成了沉重而持久的压力。从增量上看,我国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在1000万人左右;从存量上看,我国每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在800万人左右,下岗人员100万人,此外还有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就业。

相反,虽然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保持了平均9.4%的年经济增长率,但在现有经济增长就业弹性的约束下,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最多只有1000万个左右,预计2023年就业岗位约1600个,劳动力供给将达2000多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比2023年增加约30万人。而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比今年增加约2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庞大的就业人数、国际金融危机不利的影响又使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但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就业形势也得到一定的好转。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矛盾;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导致部分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发生变化,毕业生不适应这一变化,具体表现为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的趋势。目前我国大学的整体教育模式并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转变,劳动力素质结构的错位与脱节亟待解决。在专业结构上,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城镇化提速带来基层对各类专业人员的需求激增,但业生大多期盼在沿海和中心城市就业的矛盾更加突出等。有的把目光聚焦在机关和事业单位。

国民经济的发展宏观上可以直接增加社会就业岗位,然而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与发展结构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却制约了大学生就业。根据经济学原理,一般而言,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业总量相应增加约0.1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每年gdp的增长都在7%以上,从理论上说,应该会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然而,现实是,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基本采取了“增长优先”的策略,获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率。但是,可就业的弹性系数却较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下降,结果造成经济的较高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高就业,而是出现了“高增长、高投入、低就业”的现象。

而且,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制约大学生就业。一方面中国传统的毕业生就业渠道是国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这些部门发展空间不大,其自身又存一些弊病,所以无法大幅提供新增就业岗位。

另一方面有能力吸收大量高校毕业生的民营企业却因为缺少政策和制度有利环境而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从而削弱了其对就业的吸纳能力。

作为劳动力市场上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输出口,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不仅要在人才培养总量上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在质量、结构上达到与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及就业结构的动态均衡。相对于劳动力市场的高层次人才需求而言,中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尚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调整和优化,主要表现在于专业设置等方面不注重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虽然专业结构经过多年改革和调整,已建立起了学科门类较齐全、门类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相对合理的宏观结构,但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当前大学生毕业实现了市场化,但高校的专业设置却并未实现市场化,专业调整相对滞后。

而且,由于高等教育专业调整受师资、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相对稳定性,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由此带来的职位、岗位的变化是经常性的,特别是对一些与市场结合比较紧密的专业,因此高校必须对市场作科学的**,根据岗位需求的变化随时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专业调整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高校调整专业,需要层层上报,由国家通过行政手段解决,高校专业调整的权力在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手中。

部分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偏低。学生们在高中阶段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后有相当一部分反而不再认真学习了。 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不够, 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应付课程考试上,而没有注意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当他们面临就业时,往往在专业技能上败下阵来,而失去了就业的机会。

许多大学生存在择业观念误区。许多大学生无视市场经济的严酷性,不愿意从基层做起, 不想到中小企业工作。官本位的社会等级观念将创造社会财富的企业劳动者划入较低等级。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三大误区; 一是“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二是“宁到外企做职员, 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调查结果显示, 近30%的毕业生把外资企业作为第一就业选择。

三是“创业不如就业”。近年来**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多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创造环境, 而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缺少足够的勇气和决心。

2019大学生就业分析

据官方统计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有人称那是 史上最难就业季 下面这个 是最新统计的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从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知道,2014年的大学毕业生有727万,比2013年多了28万,再加上去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可以知道今年的就业形势比去年要更加的严峻。据 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

2019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又到一年毕业季,又是一年求职高峰期。据统计2013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00万人,为历史之最。那么毕业生最关心的就业形势怎么样呢?虽然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四年,但是目前全球的经济复苏依旧缓慢,下行风险依旧很大,就业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就业总量不断增大。可以说2013年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2019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0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08年经济危机噬虐之时,我的大学之路走到了尽头。大学不再是躲避求职的港湾,那一年毕业即代表了失业。驻济某高校的小马回忆说。09年大学毕业,经济危机余波意犹未尽,正巧我保送了本校的研究生,可以躲避一下严峻的就业形势,等待三年后再寻找就业机会。北京某高校小苏平静地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