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考研经验总结

发布 2020-02-15 08:27:28 阅读 7724

2023年我在考研。

2023年全国考研人数约为160万,而毕业的大学毕业生约680万,相当于每4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报考硕士研究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正确对待:一方面是时代在呼唤高端人才,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发展为普通化后不可避免地带来本科学历缩水的问题。

市场条件下高学历人才相对而言更具竞争力,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就像现今的房地产市场,高房价背后透漏的是高需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的住房,目前明显是供小于求。

同时也存在行业内幕,炒房、暗箱操作等情况也极普遍。这些问题部分是由市场化衍生而来的,法律法规能将其逐步完善,但不能因此就不买房。在此就不再啰嗦。

我叫郭文文,湖北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我报考的是清华大学生科院。这篇文章姑且可以算作是一篇励志类的文章。我在此想将自己的考研心得及复习规划与大家分享。

1. 考研的思想准备。

跟大多数人一样,大。

一、大二只是听说考研,动过这方面的念头,但只是想想而已,基本将时间用在学习、学生工作、读书等方面。我深知大学学习资源的宝贵,太早就准备考研只会限制自己的视野,因为大学本事就是个通识教育,就是不受专业限制,各方面的知识都得了解一些,以开阔眼界,启发心智。但专业知识的学习也不能放松(因为这是我们的特色),也不要局限于课本之内。

我是学生物学专业的。当年上大。

一、大二的时候也从网上论坛中看到各种关于生物专业如何烂,如何不好就业的观点,起初也倍感懊恼,甚至厌倦看书,觉得看了也没用,陷入一片茫然之中,不知道该怎么办。但当课堂上听老师说他的科研、出国访问的经历,又倍感欣喜。所以我觉得,向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很容易被各种不同的观点、思潮所左右,进而影响自己的心情、行动。

因为我们缺乏阅历且知识有限,对问题不能做合理的判断。就像我看郎咸平的书感觉社会太黑暗,有厌恶感,而当我听著名书画家范曾在“中国书法之美”的访谈中讲到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惨遭践踏而如今又成为民族自信心的支点时又感到强烈的名族自省,中国依然在不断做出改变。如此极端的两种思想源于对中国的不了解。

然而学生的经历毕竟有限,如何弥补这种缺失?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以获得间接经验,所以大学期间我看的书还算可以,政治、经济、传统文化、哲学、自然科学、书法、美术等方面的书籍都有涉猎。

卡耐基的书曾经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说,当你感觉失意,心生懊恼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通过学习、工作来分散注意力,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多时候当你为某事心生苦恼的时候,其实那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要仅仅囿于自己的小世界,徒增烦恼。等我们懂得很多东西的时候,发现那些事情根本不值得一提。

说这么多其实想说,专业不能成为限制你学习的障碍,突破专业的限制才能获得广阔的天地。我想农民工从来也不会遭遇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但他们始终在为家庭奋力拼搏,有时我们不妨做个农民工(当然现在叫城市建设者);你所身处的环境也不应该成为追逐梦想的包袱,逆境或许促就了你的成长,我们同样可以有所追求,也应该有所希冀。

我们已身处一个浮躁的年代,舒适、安逸的生活为人所习惯,开始成为时代的符号和人们追求的东西。人们开始不相信“逆境出人才”这样的话。所以我激励每个人抛开各种束缚,真正从提高自身的学识、能力着手来适应这个社会,因为无论世界怎么变,知识是不会贬值的。

所谓热门、冷门只是一种**导向,关键在于自身,也就是人的因素,因为什么事都是人做出来的,只是做好做怀的区别。

我再把话说回来,大。

一、大二的经历决定我大三以后的人生轨迹。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到大三上上学期结束的约一年时间里我是在实验室度过的。跟着考完研的师兄师姐做实验,了解到很多关于考研的宝贵信息。

两年半的学习经历加上我掌握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使我在大三的时候有底气报考清华,之后就从未动摇过。我的学习在分数上表现得不是十分优异(前五的样子),但我相信考研是个系统工程,是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之前的种种荣誉只会成为前进的负担,所以我一直是坚定地前进着,忘记很多东西,轻装前行。

正式准备考研之前,我还是在按正常课程作息时间安排学习,通过上网了解清华的各类信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总的来说,思想经历了迷茫——挣扎——平静——坚毅的过程,但这是必须经历的,且是逐步过度的,只是我将这之间的时间差尽量缩短,腾出时间来做很多有意义且自己不曾接触的事。所以我要感谢我的专业,它让我具备危机意识。花比别人多的时间来做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2. 正式准备。

我是从大三以后的那个暑假开始正式(也就是“入住”图书馆考研自习室)准备考研的。暑假前一个月有半个月回家了一趟,所以前一个月算是耽误了。本来不想耽误的,因为有一些事要处理。

但后来想想也没什么,先放松一下嘛。我寝室有个室友,考山东大学生科院,从二月份(也就是大三下学期始)就开始准备。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后期出现了疲惫状况,经常就是睡半天觉学习半天,学习状况不怎么好,我不赞成这样。

在我看来,考研时间只要规划好,注重总结归纳,合理分配时间,五个月足矣。我就将近用个五个月。150天的拼搏,现在回想起来是一笔财富,是我大学以来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3. 各科复习战略。

3.1 政治。

对于政治而言,我的一个学长说过一句名言,“只要你是个中国人就不会挂”。想想的确如此,但政治得高分比较难,尤其是选择题,所以有“得选择题者得天下”的经典名言。大题你是无可奈何的,拿2023年考研为例,“**题”、“押题班”基本失效。

我是没有报任何辅导班的。考前我的同学给了我一份海文“钻石班”(学费在10000以上)的押题,我连夜看了一下。第二天几乎没有碰到,“中国共产党三件大事”倒是有,但是没有一本参考书没有这个题,也就是是个人都知道的问题。

你可以看辅导班的宣传广告,如“热烈祝贺命中8道题”,估计你从来都不会见过诸如“去年点题1000道,成功命中8道”这样的广告。同学们,0.8%的命中率还有脸出来炫耀,请同学们细细体会。

话虽如此,报班是大势所趋,挡不住的潮流。

我在这里又想多说两句。为什么如今的高校辅导班如此盛行?原因是辅导班跟命题组专家、高校等教育机构已经形成一条行业链,这条链在如今这种不正常的教育制度和大环境下驱使着考研机构动用一切资源搞信息、搞原题,这也和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对原题的钟爱心理暗暗相合,所以学生是被绑架了的。

即使知道是个**,也要花钱去参与,因为大家都这样。我也不想多说,如果你想报班,就报个强化班,让老师领着你进入,之后就是自己的事了。

学习是自己的事,不要寄希望于辅导班。如果你没报班,随便找本参考书、上网看看就行,关键学习它本身就不是个投机行为,这一点似乎很多人都忘记了。

言归正传,对于政治而言,复习要在把握重点的前提下讲求全面。比如2023年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很多人说今年不会考,我也一样,可2023年偏偏考了,这就没办法了。

但面面俱到又是不可能的,因为政治复习时间每天不会超过3小时,前期更短。所以说全面可能对于选择题比较合适。比如2023年选择题考了签订条约等纯历史性的问题以及***的游击战等,这是我们平时很难顾及到的,所以要全面。

而对于大题,30字/分钟的书写速度使你根本没有思考时间,那时只要你脑中想到的句子都往上写,字写好答满就行了。我很多同学政治大题背了很多,答题的时候还是很吃力。

归纳一下:选择题,全面、仔细;大题,高屋建瓴,掌握脉络,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建立逻辑框架,坚决反对死记硬背。

参考书籍:红宝书》(7月份,买一本去年的,当教材用,其它的书也行)

肖秀荣1000题月份先做,配合着看书)

大纲解析》(11月份左右出版,主要看新增知识点,意义不大)

历年真题》(时间不限,掌握答题思路)

风中劲草》(12月份,这本书必买,后期就主要看它了)

四套题、序列三、20天20题、模拟题等》(1月份,这些东西***)。

3.2 英语。

a) 阅读。

最重要。开始要精读,一字一句都弄清楚(大概训练2~3个月),慢慢要规定时间(一般15~18分钟比较好)。黄皮书要重点做,真题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我从8月中旬开始做真题的),要做3次以上,每次做都要有不一样的体会和收获,分析命题思路、出题陷阱等。

b) 排序。

在阅读训练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才能做好这道题。当然排序里面也有一些技巧,可以买一本讲的较简略的参考书,掌握一些常用技巧即可,因为最终还是取决于你的阅读能力。

c) 翻译、作文。

在最后一个月要强化训练,也就是动笔。作文可以早一点准备。作文一定要自己动手写,配合参考书,整理出属于自己的模板。

我在考试之前大约写了30篇作文,真题10年都写完了,写完再改、背。记住,一定要自己写!

d) 完形填空。

我发现这10分是用来练手的,不必太在意。有时瞎蒙比认真做得分还高,所以我是无能为力的。基本上就是最后做了一下,效果也不好。

考试的时候有时间就做一做,没有就随便。我统计了一下,选20个d平均对5~7个,自己看着办。

e) 单词。

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早、中、晚各一次,每次10~20分钟。寻找属于你的最好的记忆方法。推荐滚雪球式的记忆法。

总之,英语学习重在基础,贵在坚持。起初一定要打好基础,这样才有坚持下去的勇气。我一篇阅读有时全错,有时全对,波动很大,这是正常现象,不要影响心态。

相信只要你基础不是很差很差,一步一个脚印,不投机取巧,英语是没有问题的。

参考书籍:(用的基本都是黄皮书,还不错,比较接近真开始)

基础100篇》(认真做)

提高冲刺篇》(编的不怎么好,我没有做完,也没有时间,因为最新做的是石春祯的,编的不好,就换张剑的了,他的书还可以)

历年真题解析》(3次以上,花的时间最多)

作文书很多,买一本就行。

3.3 专业课。

专业课(我考的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学两科)给人的感觉就是多而杂。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把握知识脉络及出题思路十分重要,因而真题是专业课复习的重中之重,想尽办法都要弄到。

对于真题的利用,刚开始可以只看题,不做,把握命题方向,进而指导专业课的复习。教材是必须看几遍的,这在于自己的水平。看教材的过程中要做笔记(亲手做笔记才是自己的),同时要配合做习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强化。

等教材看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始做真题了(一般在11月份)。

做真题不等于做题,要透过一个知识点往外发散。我有时一个题可以做几个小时。比如做蛋白质的相关题,除了静态部分的,还可以联想到动态部分蛋白质分解代谢,蛋白质合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等知识点,运用这种联想记忆的方法效果比较好,且可以达到温习的效果。

所以真题我做了一个多月。到了12月份,开始查漏补缺,又看了一遍书,解决一些平时没有看到、没有弄懂或不会做的问题。

2019考研经验总结

摘要 16考研初试的分数出了,17考研人又开始纠结了。讲真,考个研算个啥,以后的苦难和考验还多着呢。凡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事情,其实都不是事。我是2006年1月考研的,时至今日,整整十年。迄今想起考研,依然刻骨铭心。是的,考研不容易。我现在都记得仅仅上考研班,就够受的了。三伏天,在体育馆里,几千人一...

XX年考研经验总结

一 目标篇。考研最首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目标的确定,也就是为什么要考研。无外乎几种原因 1 想在学校多呆两年,2 逃避就业压力,3 想学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4 想提高自己的学历,5 为了获取的知识,6 为了证明自己,7 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不论是出于哪种原因,一定要确定考研的原动力,不要人云亦云,这...

2023年考研经验总结快乐备考

摘要 不管你采取何种方式度过了十一小长假,它都向你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地告别了。不要为逝去的事物感到伤心,因为2016考研路上,我们不要 特烦恼 只要特开心。刚刚过去的十一小长假,不知道各位同学是怎样度过的,是稳坐自习室看窗外喧闹的人群,还是暂时抛却备考小压力和研友放肆地出去玩了一番?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