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

发布 2020-02-24 06:51:28 阅读 6488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第二章简单的运动第一节机械运动(1课时)

执教。教学。

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重点。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具。演示。

学生。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

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阅读课本。二教学过程设计。

什么是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组织学生看课本图2-3,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

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举例。看图,讨论。

回答。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看课本图2-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举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3.匀速直线运动。

!(1)自然界中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百米跑运动员,从起跑线起跑,跑到终点,他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4。小结本节知识要点。

5.练习:《课课通》

看图。思考。

回答。回答。

三.思考与作业。

课本p2-4,练习。

四板书。第二章第二节机械运动。

什么是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

1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五简要说明。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第二节速度和平均速度(1课时)

执教。教学。

目标。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知道速度的单位,会进行米/秒、千米/时间的单位换算。

2.知道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重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米/秒、千米/小时的单位换算。

教具。演示。

学生。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

从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例如我们要想尽快到达某地,坐火车就比坐汽车节省时间。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15页第二节大"?"所提出的三个问题,围绕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并进行小结。

阅读课本。二教学过程设计。

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

提问: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10秒前进50米,乙2秒前进8米。怎样表示这两人骑车的快慢?要求学生利用小学学过的有关速度的知识具体回答:

!利用前面比较百米短跑运动员同万米长跑运动员谁运动快的方法,算出在相同时间内甲、乙车行驶的路程。即算出它们运动的速度就可以进行比较。

甲10秒行50米,乙2行8米。由此可知甲车运动的比乙车慢。(相同时间用1秒、1小时都可以。

)!汽车所通过的路线长度叫路程。路程的单位是长度的单位,米或千米等。

1秒、1分、1小时叫做单位时间。只要用物体通过的路程去除于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知道了速度就能比较它们的快慢了。

在此基础上,给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v=s/t

让学生计算出上例中甲乙两人的速度。

(4)单位:米/秒;千米/时。

教师指出: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成的。常用的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单位中的分数线读作"每"。

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时"作速度的单位。

并推出:1米/秒=3.6千米/时; 千米/时=1/3.6米/秒。

思考。教学过程设计。

(5)物理意义:5米/秒表示:1秒钟物体通过的路程是5米。

提问: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答:它的运动特点是有时快,有时慢,到达中途车站时还要停下来。其特点为速度是变化的。

!教师指出: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这是常见的一种运动。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要求不很精确,粗略研究的情况下,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2.平均速度。

(1)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v=s/t

例题:课本第22页例题。教师进行规范化板演。并说明解物理计算题的格式、要求。

解题规范化要求:

!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2)解计算题,要求写全已知、求、解、答。单位可在已知中统一。

!3)解题过程,要求写出根据公式(或由此得到的导出式),然后按公式逐项代入已知数值和单位。单位要统一到符合求答要求,最后得出计算结果。

!4)进行检验,无误后,写出答题。

3、本节知识要点小结。

!提问:速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是什么?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如何读?怎样写?

三.思考与作业。

练习四板书。

第二节速度和平均速度。

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

单位:米/秒(国际)千米/时(常用)

1米秒=3.6千米/时;1千米/时=1/3.6米秒。

5物理意义:5米秒表示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

平均速度。1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2.平均速度计算: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v=s/t五简要说明。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第三节测平均速度 (1课时)

执教。教学。

目标。1.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重点。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难点。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计时。

教具。演示。

教师准备一套并加小车。

学生。带滑轨的斜面,小球,刻度尺,停表,金属片,小木块各一个。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

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

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中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观察。回答。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实验介绍。

(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需要测量的是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

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

提问: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秒表的最小刻度,量程和零刻线。练习使用秒表。

3)介绍实验步骤。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实验结果讨论:

(1)将几组学生填写好的实验**(投影片)展示出来,对比每组数据,计算出的v1,v2,v3是否相等。

(2)物体作变速运动,在两段路中的速度分别是v1,v2.有位同学认为,这个物体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v1+v2/2,空虚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说说你的意见。

完成实验。讨论。

讨论。教学过程设计。

三.思考与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做p27小实验,测自己的步行速度。

四板书。五简要说明。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第四节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执教。教学。

目标。知道由变形得到的公式:v=st和的物理意义。

八年级物理 机械运动

1.李明同学放学回家,正碰上刮风下雨,他以18km h的速度由西向东快跑,此时他发现了奇怪的现象,雨滴成竖直下落状态,请你确定,这时刮的是西西风,风速是 55m s 2.百米赛跑中,观众是以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而终点裁判员是以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相同的路程比...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课题。第二章简单的运动第一节机械运动 1课时 执教。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重点。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点。判断...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运动单元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姓名 得分 一 填空题 每空2分,共32分 1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 2 月亮躲进云层里 是以为参照物 桥流水不流 是以为参照物的。3 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即等于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