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培简报第五期

发布 2020-04-14 21:37:28 阅读 5510

卷首语。超越成就卓越。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胜人者力,自胜者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平庸与优秀的分界点就是能否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每个人的成长就是在不断地寻求自我、确认自我、改善自我,而这种改善是一种持之以恒的过程。“进,吾进也;止,吾止也。”一旦不再反思,不再调整,不再改变,人便僵化不动、停滞不前。

生命如一股活泼的溪流,不断地穿越山而下,勇往直前,遇石则漫,遇泥则冲……而当它静止不动时,便是一潭死水。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先生在其人生回顾时写道,我已经厌倦了安全和确定。我有时在准备一个演讲或文章时,知道它会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说明我可以对20批不同观众进行20次同样的演讲,而且我肯定它们都会大受欢迎。

但我不能这样做。如果我将相同的内容重复演讲三到四次,那我就会对自己感到厌倦。我无法忍受再次这样做。

我能挣到钱,我能获得积极反应,但我不能这样做。我对早已知道的结果感到厌倦。我对听到自己总在说着相同的话感到厌倦。

我的生活必须进行新的尝试。

当许多人在鲜花与掌声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超越的勇气与力量时,只有“志存高远”的人选择“不断出发”与“永在路在”。卓越教师们总是“勇立潮头”: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如是说,当球王贝利踢进第1000个球时,记者问他:“你踢进的1000个球中,哪一个最为精彩?”贝利说:

“下一个。”其实,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对于优秀教师来说,精彩的课永远是“下一课”。学无止境,教无止境。

备课要不断修改,教学得经常调整,一成不变是行不通的。用同一个教案去教不一样的学生,其教学效果也是迥然不同的。

钱梦龙老师如是做:2023年,76岁高龄的钱老在“全国第四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主办方的一再邀请下,为参会的老师们上示范课。当这堂少浮华重平实的课遭到质疑时,主办方代表、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在钱老的报告后对与会者讲了一件事:

最初,钱老接受邀请后准备上《死海不死》一课。后来,又考虑到听课的学生都是高中生而换成了《世间最美丽的坟墓》一课。但是在参会前他又换了。

他说,老用自己上过的课去讲不大好,就挑了一篇课外阅读文《睡美人》。这个内容,此前钱老并未上过。这就是永远将脚下当成起点的钱老,敢于在76岁的高龄挑战自己五十多年创造的辉煌!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不断超越的人)他已清楚地意识到要成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并取决于日常生活的指向、生命的每一瞬间和来自灵魂的每冲动。任何优秀的教师、名师都会敏感地感受到这一超越的冲动,由学习自创新生。钝学累功,积思成智。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到,高度自我超越的人永不停止学习。但是自我超越不是你所拥有的某些能力,它是一个过程、一种终身修炼。高度自我超越的人,会敏锐地警觉自己的无知、力量不足和成长极限,但这绝不动摇他们高度的自信。

(林高明)

心灵存照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兰州市城关区九州小学周梅。

2023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的培训学习,聆听了各位教育界前辈们内容丰赡,妙语连珠的讲座。其深入浅出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的可行方法使我受益匪浅。培训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语文教育理论,让我在思想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树立科学而具有人文关怀的“大教育”观,善待学生,尊重生命,将是我们不断努力和前进的方向。下面我简要从四个方面谈一谈这次培训的收获与思考。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翁乾明教授从教师专业成长及自我突破的角度出发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演讲,他结合个人经历,旁征引博,以独特的视角阐明了打破自我设限的重要性。其中,翁教授幽默风趣、不拘一格的演讲风格让两个小时的讲座没有冷场,他用饱满和强健的个人魅力向我们阐释了职业所带给我们积极乐观的正能量,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余文森教授讲的《有效教学的意义》的讲座,使我获益匪浅,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首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当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丰富个人知识储备。

用教师的深度和广度去影响文本讲授的深度和广度,最终让它成为拓宽孩子们视野的基础。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拓展自己的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的重要性。第三。

做一个“常想一二”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

我们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二、我们的追求是什么?

11月5日,在看到成老先生讲座的题目时,我不禁思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追求又是什么?我们只是一个个普通的人民教师,要经过怎样的历练才能担得起“名师”这沉甸甸的称号?成老的讲座给与了我们很多的启迪和思考。

成老说,不论为师,还是做人,首先要有道德。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礼仪,人类社会要有序就要有道德,这也是我们教育的目的。现在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提升了,伴随产生的问题却层出不穷。

道德良知的缺失是造成这一切现象产生的一大因素。作为教师,肩负着教育祖国下一代重任的教师,专业知识的过硬是我们作为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必须要求,同时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当属道德教育。谦逊有礼,以德化人,永远是我们语文教育者们最典范的风度。

三、做一名专业技术型教师。

学习第三个阶段结束不得不让我感到时间的飞速,想起林高明老师的《教师如何写作》让我受益匪浅,写作是一个提炼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的过程,而提炼文字就是在提炼自己的思想。培养起自己对于生活最细腻的情感和感受,然后将这一种细腻传达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的生活因此而变得丰厚和多样。人最不缺的就是生活,缺的也不是所谓的观察力,缺的是心灵丰富、情感细腻。

文学是表现而不是再现。“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是柔弱忧郁、多愁善感的林妹妹,而非端庄娴雅、圆滑世故的宝姐姐。

庭前花开花落寻常事,只是感时人断肠。没有任何功利企图的写作,是今天的自己留给自己,今天的人类留给未来人类的一份礼物。”情动于中而发于言,就让我们用文字来承载自己的人生,用文字来引领孩子的成长。

10日下午我有幸聆听了陆志平教授的有关《走进新世纪的语文新课程》的专题演讲,主题是对新课标的学习,新教材的教学问题分析与课堂实践,以帮助老师深入理解新课标、新教材的核心理念及新教材倡导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正确把握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提升老师的认识能力和纠偏能力,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校的专业发展。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认真聆听教授的讲座,认真做笔记,与同行们讨论交流,使我对新课标下的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1月10日,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有关古诗文中“意象、意境与意脉”问题的讲座,给我们留下来深刻的印象。中国古代诗歌的意境,常有许多更适合意会,而不宜言传的境界,这与汉民族自古而然的重含蓄、讲内敛的思维习惯有很大关系。但小学的语文教学所面对的群体是一群社会阅历与情感阅历并不丰富的孩子,甚至是有些偏科的孩子,他们在初步品味诗歌时,需要老师能够提供一种比较明确而具体的可操作办法。

对于这个矛盾,孙教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好的策略,让我们对古诗词的教学有了一个心得认识和理解。

下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潘新和教授的讲座《言语生命动力学“表现-存在论”语文学视角解读 》从语言的生成机制出发,主张语文教育立足于唤醒学生的原始生命意识中的言语生命意识,使言语表现活动成为生活、生命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最终融为一体。言语生命动力学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唤醒、顺应、激发学生的言说欲、表现欲、言语上的自我实现欲。

提升写作的内驱力,让他们在每一次写的时候都能体会到快乐。我们先不要给他们太多的条条框框,让学生的言语发挥原有的“野性”,温养言语的想象力、创造力。

四、于平凡的岗位中展现别样的风采。

执教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九州小学以来,我一直担任着班主任的工作。年轻的我幸运地成为了兰州市城关区“名班主任”称号的获得者。这是对一名年轻教师成绩的肯定,同时对自己而言,更是一种任重道远的挑战和希冀。

转眼间教师培训已接近尾声,培训给了我们教育方面最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前辈们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以及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精神特质让我们深深地折服。我相信培训的完成并不是结束而意味着更加漫长和全新的开始。名班主任称号的获得,让我感受到了教育责任之深之重。

我将在自己从教的道路上 ,依旧孜孜不倦地去获取和创新,去探索和发现,用自己的良知与真诚,和同仁们一道,心沉书海,志荡天涯,为我们共同的少年中国,而奋斗终生!

个人培训总结。

定西市安定区东关小学周桂琴。

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学习。首先我要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礼。”这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四天,但这十四天里,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福建师范大学每天为我们安排了风格不同的名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期间,总共听了19场专题讲座,5节案例教学,分别是来自讲座福建师大教授、博导余文森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翁乾明的《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简约教学》、《教师专业成长自我突破》;集美大学教授方元山的《师德报告:我工作、我快乐》;(国家督学)成尚荣的《教师的价值追求与专业成长》;中学高级教师、教研员陈朝蔚的《教师阅读与专业成长》;福建师大教授、博导的连榕《教与学的心理分析》;福建师大副教授丁革民的《多**课件制作技巧》;莆田教师进修学院林高明的《教师如何写作》;语文新课标组成员陆志平的《走进新世纪的语文新课程》;上海师大教授、博导王荣生的《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福建师大教授、博导孙绍振的《文本解读方法:名作细读》;福建师大教授、博导潘新和的《写作教学研究》8个专题讲座。

以及来自福建宁化小学福建省语文名师教学观摩与讲座:洪丽玲老师的《五年级作文》,讲座:《让学生走进写作的乐园》;刘仁增老师的三年级《狮子和鹿》,讲座:

《语用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林珊老师的六年级《伯牙绝弦》,讲座:《追求本真的语文教学》;林莘老师的五年级《童年冬阳骆驼队》,《追求有魅力的语文教学》;陈曦老师的四年级《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座:《“易语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思路》等。

国培简报第五期

国培即将结束,回忆自己的这段学习历程,由当初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的得心应手 由当初的迷茫无助到如今豁然开朗。这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学习经历。难忘一段段 中,专家们慈祥的面容,智慧的话语 难忘一句句点评中,专家 辅导老师 学员们的鼓励与支持 难忘一篇篇文章中,鲜明的观点,宝贵的经验 难忘这段不寻常的日子 忙...

国培计划简报第五期

国培计划 实施工作。简报。主办 小语班班委会 2013年11月10日 第五期 国培,你让我无怨无悔。国培国培你姓国名培。因为有你我们才在这里相会。教学中想要寻求的答案你都能给。长久地与你对视也不觉得累。在我心中你是何等的美。美得让我如痴如醉。你的魅力远远胜过姑娘的千娇百媚。我要向你献上世间最艳丽的玫...

国培第五期课程简报

好课多磨。课程专家王生。为期五周的国培计划2013网络学习已接近尾声,我们马上就要步入校本研修阶段。校本研修,即立足学校实际,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以教研组为单位,分析教材,研究教材,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设计出教案,同教研组的老师进行了观课议课,共同 反复推敲,最终生成好课的过程。磨课是一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