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及计划

发布 2020-05-07 00:53:28 阅读 1339

4、发展儿童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处于发展中的儿童具有利用自身的经验和体验进行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能力。因此,教材始终注意调动儿童自身的教育资源,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儿童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经验在生活中不断生成,儿童所获便会超越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学活动的质量。

5、趣味性呈现,形式活泼。

内容的呈现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用了许多精彩的故事、童话、案例,**并茂,适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和阅读习惯,体现了课程内容设计的人文性,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对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等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措施。

1、采用活动教学。

本课程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程。对个体而言,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再精彩再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按照“活动教学”的思想,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

在活动中建立起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促进学生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成长。

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

本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性课程。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要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只是典型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的实际,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可以补充、修改、拓展,新编。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如果与学生的实际有距离,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替换之,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历、阅历以及他们的心理发展相吻合。

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性,采用多种方式的评价,除选用书面形式的测验外,更应该采用“调查”、“试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等。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情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的重点。

评价要注重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二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三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四、本学期能力培养目标。

在生命教育的培养上,从生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意义三方面,通过认知、情意、实践三个层次全方位开展。

认知——了解生命现象。比如《化石的故事》、《生命之谜》等课程的学习。

情意——建构珍爱生命的价值观。比如《合作真愉快》、《善待同学》等课程的学习。

实践——提高生存技能。比如《发明让生活更美好》、《发明创造方法多》等课程的学习。

五、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课时。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

1、 化石的故事 2

2、 人类生命之谜 1

3、 生命的奇迹 1

4 提醒幸福、 1

第二单元安全生活。

5、 安全乘车2

6、 绿色上网2

7、 防恐防暴有办法1

8、 身体“红绿灯1

第三单元健康生活。

9、 警惕可怕的狂犬病2

10、 保护我们的听力1

11、护手护脚有方法1

12、看病用药有学问1

第四单元呵护心灵。

13、学习中的烦心事1

14、善待同学1

15、合作真愉快1

16、责任面有担当2

第五单元美化生活。

17、垃圾分类好处多1

18、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1

19、为秸秆找出路1

20、空气的污染和保护2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

课题一化石的故事。

教学目标:1、理解生命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2、感受物种变化和生存环境的密切关系。

3、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存在状态。

教学重点:1、生命的历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存环境转变的历史,物种受生存环境的重要影响,或灭绝,或进化。

2、物种更迭,但生命依然生生不息。

教学难点:1、生命的历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存环境转变的历史,物种受生存环境的重要影响,或灭绝,或进化。

教学方法: 阅读、谈话、**、表演。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化石的相关文字、**、模型、音频与**资料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暖身活动:蝴蝶效应。

第一步:全班学生三秒内固定造型并保持不动。造型自由选择,可站可坐,以能够看见“标靶”(邀请自己的那位同学)为准。

第二步:全班保持不动,认真观察各自的“标靶”,模仿他的每一个细微动作。第一位开始游戏的同学自己确定一个“标靶”。很快,全体学生由小动变为大动,游戏在笑声中结束。

二、主题活动。

生命故事:本板块可以借助**、**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之在多感官参与的学习中,增强对化石故事的**兴趣。

活动一:侏罗纪公园方案一:故事接龙。师生合作,交流故事《侏罗纪公园》,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1、教师讲述故事《侏罗纪公园》

2、学生进行故事续讲。

若学生看过电影《侏罗纪公园》,此处可通过故事续讲,分享观影感受。若学生未看过电影,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想象进行故事续讲。不必多描述细节,讲明恐龙攻击人类,幸存者九死一生才逃离小岛即可。

3、交流:电影里,恐龙能够复活的关键是约翰。哈蒙德博士提取了恐龙的dna,他是从**提取到的?

引导学生体会化石的重要性,激发进一步**化石的故事的兴趣。

第二课时。1、观赏电影《侏罗纪公园》片段,重点呈现如下情节:科学家从树脂化石中的蚊子身上得到恐龙血,在恐龙血中提取dna,并由此复制出许多恐龙,还建造出侏罗纪公园供人们游览观赏。

恐龙失控攻击人类。幸存者九死一生逃离小岛。

2、说一说。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鼓励学生简单交流观影感受。

3、议一议:人们凭借什么知道恐龙的样子,还能够模拟出恐龙的声音?借讨论激发学生对化石的**热情。

活动二:化石吟1、欣赏诗歌《化石吟》。教师或学生朗诵,可配合师生搜集的化石**共同呈现。

2、化石学问我知道。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生命故事”部分后交流:知道了化石的哪些知识?教师小结提炼时需强调:化石里有许多重要的生命信息。

活动三:恐龙博物馆、1、了解“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相关知识。

2、拓展活动。结合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形成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四川地区地质变化、环境变迁的相关信息,重点关注某些人为活动、**破坏对地质环境的改变,思考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

课题二人类生命之谜。

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对生命起源的探索过程,这一历程伴随了整个人类发展史。

2、感受科学进步给人类生存带来的改变,增强对人类未来的信心,引导学生关注人类自身命运。

教学重点:1、在**、探索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引导学生关注生命。2、通过生命探索的主要视角、观点、线索的呈现,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在研究生命之谜及人类生存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在**、探索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引导学生关注生命。

教学方法:阅读、谈话、**、表演。

教学准备:搜集、阅读关于生命之谜的信息、知识,准备感兴趣的话题。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人是最智慧、最神奇的物种。从古至今,人类对自身的**、对生命之谜的**一刻未停。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就刻着“人啊,认识你自己吧”的箴言。

二、主题活动(一)生命故事活动一:生命之谜知多少。

1、教师分享自己搜集的相关生命之谜的话题资料。

2、交流感受: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面对诸多生命之谜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对诸多生命之谜的不懈追问和探索,伴随了人类的整个历史。

活动二:“鞋带头”与长生不老。

1、阅读教材,借助“鞋带头”的比喻,理解端粒、端粒酶的作用。

端粒就是细胞内染色体上的保护罩。如果把染色体看成是鞋带,那么端粒就好比鞋带头。如果丢了鞋带头,鞋带就会从末端开始磨损变短。

在新细胞中,细胞每**一次,染色体顶端的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了。这时候,细胞也就到了人们普遍认为的**极限,并开始死亡。

因此,端粒被科学家们视为“生命时钟”。2、“长生不老”大家谈教师讲述:故事——彭祖的传说。

学生分享:关于长生不老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科学幻想等。

二)生命探索活动一:科学探索列车。

1、第一站生命摇篮:地球形成之初的状态,原始海洋逐步形成生命。

2、第二站进化长河知识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3、第三站太空探索:米勒实验、化学进化论、太空探索——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

4、第四站基因时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生命之书、基因技术、转基因农作物。

课题三生命的奇迹。

教学目标:

1、了解生命的奇迹现象,感受生命的力量和伟大。

2、认识到人人都拥有巨大的潜能,潜能被激发就会出现奇迹。

3、激励学生超越自我、竭尽全力,激发生命的潜能,创造人生的奇迹。

教学重点:1、认识到人人都拥有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潜能。。

2、树立克服困难、竭尽全力、自我超越的意识。

五年级上期《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1 性别之谜。设计意图。雌雄之分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性别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部分。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从人的性别形成的生理基础来认识性别差异,为进一步建构性别平等的观念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 认识到雌雄之分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2 初步了解人类性别形成的生理基础,理解性...

五年级上期《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1 性别之谜。教学目标。1 认识到雌雄之分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2 初步了解人类性别形成的生理基础,理解性别差异的自然属性 3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尊重生命个体差异的观念与态度。教学重 难点。1 性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2 形成男女平等的观念。教学准备。1 每个字生带一个心爱的玩具 ...

五年级上期《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1 性别之谜。设计意图。雌雄之分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性别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部分。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从人的性别形成的生理基础来认识性别差异,为进一步建构性别平等的观念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 认识到雌雄之分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2 初步了解人类性别形成的生理基础,理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