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二

发布 2020-07-29 00:06:28 阅读 7919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教学设计与总结反思。

教材分析。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1.搜集民风民俗,合作交流。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养成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的习惯。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查资料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向长辈请教本地的风俗习惯并做好记录。

2.教师准备有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口语训练→写作交流)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讨论交流,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五个小组)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

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搜集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1、导趣。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

2、定调。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3、习作。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自改互评)

一、评改作文。

1.自读,认真修改。

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

二、全班评议。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1.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楚具体等,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三、形成专栏。

1.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

2.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出一期墙报,共同商议起个醒目的题目。

课后总结与反思:

在本节课中将学生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以小组交流,五个优秀代表发言和教师**展览三管齐下的方法指导学生写作(口语训练→写作交流→自改互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写作方法及写作顺序的指导不到位。

源-于-网-络-收-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二

教学设计与总结反思。教材分析。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目标。1 搜集民风民俗,合作交流。2 借鉴本...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二

教学设计与总结反思。教材分析。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目标。1 搜集民风民俗,合作交流。2 借鉴本...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二

教学设计与总结反思。教材分析。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目标。1 搜集民风民俗,合作交流。2 借鉴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