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发布 2020-09-16 12:02:28 阅读 3128

1.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有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根据本册教材说明的要求,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要达到以下的目标:(如**)

单元结束。期末。

平均正确率。

速度。平均正确率。

速度。100以内加、减法口算。

88%以上。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5题。

90%以上。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6题。

其实,按照我的理解以上的目标,对我们学生平时的口算训练要求来说是低了的,因为口算达标是要求学生5分钟完成80道,也就是每分钟完成16道。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为了教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课时安排为四个方面,谈谈本人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在编排上有几个特点值得说明一下:

(1)因为口算一般要从高位起,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

不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的编排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类似,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学生有了加法的基础,很容易类推出减法应该怎样算。

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笔算时,掌握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减,十位数与十位数相加、减的道理。(4)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在第一册已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对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顺序已经初步掌握。

这里的教学内容,仅是参加运算的数由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因此,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是结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在练***现的。(5)本单元的用数学是结合计算出现的。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内容。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共分为15课时进行教学,我设想还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的增加课时数,毕竟这单元是教学的重点。

第一小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56~60页)分3课时进行教学。

教材分析: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30,计算时想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就是50。

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2.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3.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p56-57)

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初步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景,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建议:教学例1: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多少盆?

还有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做计数单位算出结果,还可以根据组成想出得数,也可以用数数的方法。

虽然计算的方法是多样化的,但是例1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因此在注重多样化教学的同时要注意优化。让学生比较那种计算方法简便、迅速,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良好的口算习惯。我个人认为例1值得注意的地方是:

这幅情景图还可以充分地挖掘一下其中的资源信息。教学时,提供的情景图不要太多,但要充分的利用,这是老教师的经验之谈,特别是充分利用四个字,很有**的价值。如例1的情景图,一定要充分挖掘其中的资源信息。

课时,可引导学生根据这幅情景图提问:师根据这幅情景图还可以提出那些问题呢?如:

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几朵?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几朵?如果搬走了20盆呢?

等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展示平台。做到活用教材,用好教材。

同时在此过程中巩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练习。

做一做:安排了2道相应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式题,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意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整十数的加减可以归结为10以内的加减。这里,加减对照出现,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还便于学生掌握。

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整十数加减转化成10以内加减的过程,从而理解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如计算30+40时,用10根一捆的小棒来摆。先摆3捆小棒表示30,再摆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让学生依次回答:

一共摆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是用3+4算出结果的。

接着,让学生借助摆的小棒说出算的过程:30+40是3个十加4个十是7个十,就是70。通过摆小棒,使学生头脑里形成几个十与几个十相加(减)的表象,可以加深对整十数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整十数加减计算方法。

练习十。第2题:10以内的加减法和整十数加减法对比练习,要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上下两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第3题:注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前面用40的个位0+3,而后面为什么用40的十位4+3?

第二课时(p58-59)

内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练习十4-8题[我这样安排的原因是我认为这几题都是关于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因此把这几题作为第2课时。仅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建议:第4题:连加、减式题。注意让学生比一比上下算式计算有什么不同?

第5题,是情境题。用**结合的形式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让学生独立用整十数加减计算方法解决还剩多少个花生?的问题。

注意点:1.让学生有读题的习惯。

明白图意,弄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2.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法,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尝成功的快乐。3.如果发现学生把算式写成50-10+20或50+10+20时,让学生通过争论明白还剩多少个花生?

这个问题的想法。如果学生说,先算出分给两只小猴多少个花生,再算还剩多少个花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第6题:注意点:1.

注意各种球的认识(因为有一部分的学生对各种球并不能很清楚的识别)以及**的多少。2.注意引导学生问题1与问题2是有联系的。

3.注意问题3开放度的把握。不仅可以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如:

篮球比足球多几元?篮球和足球一共有几元?),还可以进行连加连减。

第7题: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到小熊的家里去做客,答对了题目才能进去。注意反馈。

第三课时[p60]

内容:练习十9-11题以及聪明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解决用数学的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建议:第9题:注意点:此题与前面的用数学呈现形式不同。要解决问题的数据和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均用文字表达。关键要弄清题意。

第10题:比多少,为下面p72-73的例3、例4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做准备。可点一下桃比梨多几个?

能用减法计算,算式:9-5=4(个)。桃比梨多几个与梨比桃少几个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换了一种说法。

第60页下面是一道思考题。题中答案不止一个,解答时需要进行多方位的思考。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用,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

注意点:1.提供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这节课的安排时间还比较的充分,应该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思考。2.注意答案的不唯一性。

学生想出方法以后让他们小组交流,满足他们资源共享的需求。

一年级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反思。1.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标准 认为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 ...

一年级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设计。在说课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 写法和数的组成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和计算顺序的掌握。这也正是本单元教材编排的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人教新课标。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是先生基本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 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 减一位数的基础上停止教学的,先生有了这些知识储藏,关于整十数加 减法算理的了解会相对容易些。新授内容的计算方法同10以内数的加 减法基本相反,只是计数单位是以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