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一年级上册6 画教学设计

发布 2020-10-15 14:48:28 阅读 6649

-6、画。设计理念:

识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这个难点,学生除了通过反复。

认读、多次强化来识字外,我们教学中还要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采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使识字在有趣的活动中变得更轻松一些。教学目标:

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记等方法,认识“远、有、色、近、听、无、

声、去、还、来”等10个生字和走之“辶”、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

去、来、不”等4个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

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

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师:会认这四个字吗?(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师: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

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比较。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

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画引入,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并在其中引导学生发。

20个)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汉字,处处都可以识字。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对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学教读。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

10个生字。注意倾。

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韵母,声、惊”是后鼻韵母。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

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学生中平舌翘舌、前后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

全班齐读。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 ;叫“斜刀头” 。

设计意图:从整体人手,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由于学生多次试读诗句,诗句中的汉字便与学生多次“见面”了。在进行单独的生字认读时,生字已经不陌生,再加上。

多次认读和重点抽读,学生识字便不难了。)

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相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读一读,看看两首诗有什么不同。远看山有色,远看山五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

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

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

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如果学生说出是“画” ,则肯定学生的答案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

若学生说“**”,也肯定学生的答案“**也是图画的一种形式”。)

画。4.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2)高——矮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相反意思。

4)白——黑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早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

6)读一读5组反义词。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说的。

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意图在于领会反义词并识字。)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水、去、来、不”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对于刚学习书写的孩子,指导必须细致,除了笔顺笔画要注。

意外,从**起笔,怎样收笔都要提醒。同时,教师要注意范写指导。【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设计意图:将两首意思相反的诗排在一起,目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画”的四句诗所揭示的奇怪现象,悟出原来这些奇怪现象只有“画”上的景物才是这样。将生字用加粗(或红色)表示更醒目,以引起学生对生字的主动注意;将“山、水、花、鸟”加点,可以给学生提示“画”的观察对象。

部编版一年级《画》教学设计

课题教学对象。画 一年级学生。科目。语文冼颖仪。课时第1课时授课人。一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文选自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识字 的第一课,是识字教学的第二部分内容,识字课的第六课。本文是整本教材唯一一首选进课文的格律诗,属于五言诗,诗人不可考 有王维 高鼎等各种说法 同时本文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谜语...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6《画》教学实录

6画。名师教学片段实录。合作交流,体会画的特点 教学重点 师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一则谜语,大家猜一猜 谜底是什么?生 兴奋地异口同声 画。师 故作惊讶 你们为什么猜它是画呢?生迫不及待地举手 师 别着急,先想一想,把自己猜谜的依据想清楚。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要大胆 清楚地说出你的想法。小...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画教学反思

画 教学反思。画 这篇课文由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组成。画上有山 水 花 鸟,给人以鸟语花香 山水相称的美感。课文扣住 画 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对应。一 教学效果 重视朗读。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 读者 通过自由读 分组读 男女生比赛读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