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教案

发布 2020-10-29 18:55:28 阅读 3373

设计理念。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进行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作为整数的一个部分来认识,与平均分的经验是分不开的。

这一概念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务必让学生亲历实践——感悟——构建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形式,逐步体会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能力。为此,教师应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等直观手段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使其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真正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分一分(一)”第53~55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节教材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已经有了用整数来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经验基础,对于“一半”这样的词语在生活中也接触过,而且又通过实践操作,对于分数这类知识不难掌握,但是学生对于分数这个概念比较陌生,学习时可能出现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感知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能正确读、写分数。

2.经历把一个图形通过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能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数学化过程,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操作、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意识得到发展,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若干个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纸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有4个、2个、1个苹果,淘气和笑笑都想吃,怎样分公平合理?

学生说不出平均分时,教师故意激疑:出示手中一大、一小的纸片,引导学生说出两。

份要分得一样多。)

设计意图:课始从教材的情境平均分苹果出发,从分多个物体(分整)到分一个“苹果”(无法得到整数),从而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感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引导探索,初步建模1.借助形象,建立模型。

让学生用手中的圆纸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看看到底怎样分合理?展示学生的分法引出“平均分”。

给学生时间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讨论后得到用分数1/2、小数0.5表示一半更简单、明了,进而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这一重点,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的空间与条件,引导学生从操作学具入手,使其通过操作和观察,把对知识的思考与学具的操作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初步建立“分数”这一概念。】

2.动手实践,深化认识。

教师事先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个信封,里面装有:长方形、花瓶、脸谱、六边形4个**。找到信封里这些图形的1/2,想想用什么方法又快又准确的找到这些图形的1/2?

展示学生作品后讨论:

同一种图形(长方形)为什么分法不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来表示?②选择的图形不一样,可它们的一半却都可以用1/2表示?通过汇报达成共识:

虽然分法不同,但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部分占其中的1份,所以是1/2。

只要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辨析:

给出3个图形判断图形的涂色部分是不是整个图形的1/2?

设计意图:当学生通过分“苹果”发现1/2的存在时,教师紧接着安排了在其他事物中找1/2,让学生走进图形,经历从图形表征到符号表征的过程。如让孩子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形式来表示长方形、六边形、脸谱、花瓶等图形的一半,体会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个长方形、半个脸谱等许多物体,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到分数的形成过程,并通过比较表示一半的共同点,体验“平均分”、“分2份”、“取1份”的特征,逐步地进行抽象,进而在进一步理解1/2含义的同时,拓展孩子们的思维。

】3.知识迁移,深入理解。

指着辨析题中的表示1/4的图形:这个图形不能用1/2表示,能用其它的分数表示吗?取出正方形纸片折一折,看看你能否折出正方形纸片的1/4?继续在这张正方形纸上涂色,找到/4。

学生自学看书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在学生基本建立起分数概念后,老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正方形纸片上“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空间和思考交流的时间。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等有序活动中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1)p55页第一题(读一读)2.综合练习:p54页的“说一说”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找出身边几分之几的分数,体验几分之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四、回顾总结、课后延伸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男女生评比的情况(上课表现好的时候就奖励星星)。

男生得到的星星是所有星星的几分之几?女生得到的星星是所有星星的几分之几?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全课总结时,变师“讲”为生“谈”,让学生自主反思学习活动,不仅引导学生反思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重视对数学学习方法、学习情感的反思,使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有效落实,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设计思路。分数的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学会折纸和涂色的方式板书简单的分数。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学生在学习分数之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生活中的口头语言中,但一般还不会用符号来表示。因此,教学时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开始,以“怎样分才公平合理”为前提,使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情感,促使学生懂得只有平均分。

当“只有一个东西要平均分”时,该怎样表示呢?此时学生感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就要想办法来表示“一半”,于是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是多。

种多样的。接着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概念的学习需要一个实践——感悟——构建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先让学生认识分数1/2,又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辨一辨”的操作中,使学生体会1/2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为使学生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2的基础上,再认识“几分之几”,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表示分数,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读写,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

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使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在练习、反思与评价、课外延伸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用分数进行正确的表达和交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培养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

老师 今天我们来认识分数。8 老师点开课件,学生仔细 分苹果的过程。老师边指边说 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学生 每人2个。老师演示分2瓶水。老师问 2瓶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瓶?学生 每人1瓶。老师 蛋糕只有1个平均分给两个人,怎么分才公平呢?学生 讨论一会后汇报。老师小结 应该从中...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分一分 一 教学设计。莲塘学校徐丽萍。课题 分一分 一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p53 p55内容。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 读 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讲故事 教学设计。霍山县先锋小学郑山。教学目标。1 通过生活情境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 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尝试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3 通过观察 分析 研讨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难点。重点 能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