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案例及说明

发布 2020-11-05 14:30:28 阅读 8875

《再见了,亲人》

一、教材分析。

再见了,亲人》是鲁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的编排主题是“他们让我感动”。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中了解到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

再见了,亲人》又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202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前三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讲的是志愿军分别与大娘、小金花、大嫂在送行路上的情景;后三个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讲的是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在车站上、列车开动时惜别的情景。

文章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全文满怀深情地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二、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和能力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理解“雪中送炭、唯一”

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过程和方法目标。

1)立足文本,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2)运用**资源,理解文本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我把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定为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并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三、教学重点、难点。

我把“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并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确定为本课的难点。四、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应以读为本,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

在精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景。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具体教法如下:1、以读代**。2、创设情境法。

3、自主—合作—**法。4、迁移法。5、多**课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采用的对应学法是:1、读悟法。

2、自主—合作—**法。3、想象表演法。五、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学习文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渲染课堂气氛,升华思想感情,我又准备了充分的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

针对教学过程这一块,我主要从以下九个环节进行教学的:1、复习旧知,激情导课。

在《志愿军战歌》的背景**下,我用这样一段激情的话进行导课:同学们,还记得《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吗?文中的毛岸英就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牺牲的。听,这首令。

人振奋的《志愿军战歌》曾鼓舞了中国130多万的好男儿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浴血奋战、英勇杀敌。那一幅幅患难与共、共建家园的场面,深深刻在了我们的心田,仿佛就在昨天。在分别的时刻,他们眼含热泪,饱含深情地说:

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范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志愿军把谁称作了亲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修改:由于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指名读耽误的时间太多,有可能讲不完后面的,所以根据其他老师的意见,我把指名读改为快速浏览,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3、学生自学,再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谁的故事最能触动你的心弦?找出来读一读,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修改:学生写感受的时候老师要个别点拨一下)4、师生交流,研读课文。

在研读课文伊始,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最想说谁的故事?学生说到谁,老师就交流谁,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合作伙伴的。

选择都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把选择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因此,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人物去自学、去讨论。假如学生谈到最令他感动的人物是大娘时:

(1)认真倾听他的感受。(2)引导他读。

3)随机课件出示下面几个句子。

a句: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围绕“雪中送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雪”在文中指什么?“炭”指什么?

大娘又是怎样送的?通过读、议、抓动词,理解大娘是冒着生命危险去送的,然后有感情地读好这句话。)

在理解“雪中送炭”的时候,老师还要先理解一下词语的字面意思、比喻义。这样可以对词语理解的更完整。)b句:“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什么叫“唯一”?通过理解“唯一”的含义,体会大娘对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c句:“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指名读、齐读、读好这句话)(4)创设情境,引导说话练习。

假如你就是现场的一名志愿军,假如你就是被救的那。

名伤员,即将分别,你想对大娘说点什么?(5)配乐读,读好这段话。(6)试着讲讲大娘的感人故事。5、总结学法,学后迁移。

总结刚才学习大娘的方法,小组交流另外两个人物。)6、学生汇报,教师点拨。7、师生交流,共同**:

为了志愿军,大娘、小金花、大嫂可以超越国籍,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他们为什么能为志愿军付出这么高的代价呢?(引导学生讨论,出示志愿军有关**、老师配乐介绍)8、创设情境,激情引读。

在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时,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层次的朗读,将学生的感情一步步推向了高潮。)9、作业设置,拓展延伸。(1)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故事;(2)**有关抗美援朝的电影。

七、板书设计。

大娘志愿军再见了,亲人小金花大嫂。

中深厚情谊朝鲜血凝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

再见了,亲人 教学实录。一 复习旧知,激情导课。在 志愿军战歌 的背景 下,我用这样一段激情的话进行导课 师 同学们,还记得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课吗?文中的毛岸英就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牺牲的。听,这首令人振奋的 志愿军战歌 曾鼓舞了中国130多万的好男儿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浴血奋战 英勇杀敌。那一幅幅...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案例

再见了,亲人 一 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 是鲁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的编排主题是 他们让我感动 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中了解到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再见了,亲人 又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同朝...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案例及说明

再见了,亲人 一 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 是鲁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的编排主题是 他们让我感动 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中了解到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 一 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 是鲁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