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发布 2020-11-16 10:46:28 阅读 9002

总序:1

课题:1 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

教学目标:1、 读通诗歌,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味,要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3、学习诗歌。

一、二两节,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诗歌。

教学过程:一、说树,导入新课。

二、读诗,检查生字词。

1、教师**课文范读磁带,学生注意倾听,要求学生用铅笔标出诗歌的停顿以及语调变化。

2、 集体反馈,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3、 全班齐读诗歌。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熟读诗歌,并能读出诗歌的韵律。

5、分组朗读诗歌,检查小组朗读诗歌的情况,教师适当地指导。

6、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集体认读,教师强调。

7、配乐朗读诗歌,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三、学习诗歌第一节,体会树的沉默。

1、教师出示练习,指名反馈。

2、指名反馈。(少说大话,少闲聊,少哇哇叫)

3、引导学生说说对生活中的“少说大话,少闲聊,少哇哇叫”的理解。

4、指名感情朗读这一节诗歌。(坚定地、赞赏地)

四、学习诗歌第二节,体会树的姿态。

1、 学生自读诗歌第二节,想一想:树的姿态是怎样的呢?

2、 指名反馈。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诗歌。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第1~2节。

总序:2课题:1 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

教学目标:1、 继续学习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 总结全文,启迪教育学生。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小组**,集体反馈。

1、学生自读,完成下列小**。

2、 指名反馈第一列。(雅量、幽默)

3、 指名说说树的雅量以及幽默的具体表现。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中体会作者流露在其中的赞叹之情。

5、 指名反馈:那么树的雅量象征的又是什么呢?

6、 指名反馈:那么幽默呢?你们又是怎么理解的?

7、 教师小结。

三、学习最后一节诗歌。

1、教师****,学生轻声读最后一节诗歌。

2、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3、 指名反馈:

四、情感朗读,深化主题。

1、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指名读。

3、 小组比赛读。

4、 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总序:3课题:2 香港有棵老榕树。

教学目标:1、 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欣赏美,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自读课文。

1、 对照生字表,画出生字新词,在小组内学习、反馈。

2、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互相评议,把课文读熟练。

3、 联系上下文或是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4、 分段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三、检查生字,读通课文。

1、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强调。

3、 读中巩固对生字的认读。

4、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通课文的情况。

5、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四、说段落大意,理清文章的条理。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 指名反馈。

3、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优美句子。

总序:4课题:2 香港有棵老榕树。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品读句子,体会“三潭印月”景色优美以及作者流露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组织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三潭印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一、积累词语,感悟景美,导入新课。

二、画优美语句,品悟美景。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三潭印月”美丽景色的句子。

2、 指名反馈,品读句子感受其中的优美。

3、**“三潭印月”的景色录像,让学生进行**对照,欣赏美。

4、 引导学生想象:你们能想象出那样的场面吗?

5、 教师小结。

6、指名反馈:学了全文,你们觉得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三潭印月”?(迷人、神奇、瑰丽、梦幻般、奇异……)

三、总结全文,感悟文法。

1、教师导语。

2、 指名反馈。

3、 教师小结。

4、 引导学生讨论:设问这一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以导游的身份把“三潭印月”推荐给亲人和朋友。

总序:5课题: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1、 完成“语海拾贝”的教学。

2、 自主阅读《落叶》。

教学过程:一、词语超市。

1、 学生自由读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 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3、 集体读词语。

4、 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这些字在书写上的注意点。

5、 指名反馈,教师强调。

6、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

7、 集体欣赏、评议。

二、金钥匙。

1、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

2、教师指名反馈这些句子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引导学生发现比喻的修辞在表达上的作用。

4、 指名试着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5、 老师小结。

三、.语文故事。

1、学生自由读故事。不会认的字可以借助工具书或问同学。

2、 教师出示词语,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3、 学生再读故事,画出苏东坡在灵隐寺的题联。

4、 指名反馈,指导读好此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5、要求学生结合故事,说说此联所表达的意思。

6、教师小结。

四、自主阅读。

1、教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 教师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短文。

3、 集体反馈,**文本。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总序:6课题: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写好本单元的习作。

教学过程:一、审题,了解要求。

1、 指名读题目,让其他同学思考这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2、 指名反馈,教师归纳小结:

1)写作对象:我喜欢的一处风景。

2)写作要求:有一定的顺序;突出景物特点,印象深刻的地方具体写;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欣赏美景,拓展思维。

1、 教师出示搜集到的**或**,让学生欣赏。

2、 指名说说自己观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回顾:我们来给刚才所出现的景物进行分类,你们准备怎么分?(小组讨论)

4、 集体反馈。

5、说说你想写哪一处的景物,并说说它的主要特点以及它留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三、指导写作。

1、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

2、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

3、展开合理的想象,恰当地选用修辞。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适当的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

4、注意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

四、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辅导。

总序:7课题: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继续指导学生写作。

教学过程:一、学生优秀习作评议。

1、教师读学生作文。

2、 学生分组讨论。

3、 集体评议。

二、学生自行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学生把修改好的作文抄写到自己的作文本上。

附范文:双峰山的晨雾。

双峰山地貌奇特,景色迷人。当你来到双峰山脚下,首先映入你眼帘的就是两座高峰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置身于双峰之间,景色美不胜收,其中最使人入迷的就是双峰山的云雾。

双峰山的雾是秀美的雾。她好像一位古典少女,把一缕素绢轻轻摇晃,引得游人痴迷。这种美简直无法比喻,不知是晨雾托起了双峰,还是双峰挽留了晨雾。

总之,山、林、雾已是密不可分了。漫步于晨雾之中,所有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

双峰山的雾是温馨的雾。她仿佛是一幅硕大的写意画,从天际垂下,使得竹海似隐似现,泉水似凝似流。她不属于那种“雾锁山头山锁雾”的浓雾,使人喘不过气来,也不是稀疏的让人乏味的薄雾。

她妙就妙在她的似隐似现,给人以神秘感;她妙就妙在她宁静而雅致,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她妙就妙在她的洁白而亲切,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双峰山的雾是有生命的雾。美丽的晨雾就像大山的女儿,亲吻着母亲的面颊。她仿佛得到了母亲的呵护,便把流动的美回报给游人。

当你沉醉在她的神韵之中时,不知不觉五轮红日升起。此时此刻,太阳仿佛像一个黄中透红的大苹果,向人们展现出更加绮艳的风韵。

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双峰山晨雾的神奇。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想一睹双峰山的晨雾,那就快到双峰山来吧!

总序:8课题: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用毛笔写“哥”“究”“成”,学习并掌握相关的书写要点。

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

二、读字帖,掌握要点。

1、 教师引导学生读字帖,注意红色的笔画。

2、 指名反馈:红色笔画的共同点。(都有钩)

3、 请大家将字帖和上面的书写要点对照,读一读。

4、 指名反馈,老师强调。

5、引导学生观察字帖,掌握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6、指名反馈,教师强调。

三、学生练习写字,教师个别辅导。

四、优秀作品欣赏、评议。

总序:9课题:3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宿石邑山中》,掌握诗中的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和赞美西湖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石邑山中》,并背诵。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二、借助注释,读懂诗意。

1、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读出节奏。

2、 指名读生字卡片。

3、 全班一起读一读。

4、 读懂诗意: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5、 集体反馈。

三、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1、教师出示傍晚和拂晓时候石邑山中景色的图:这就是诗句中所描绘的画面,你能说说这两幅图分别展示是哪些诗句的景色呢?(指名反馈)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分别在相应的图下写上对应的诗句。

3、 教师导读。

4、 指名反馈: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5、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生倾听,想象画面。

6、指名反馈:听着老师的朗读,你们的脑海中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7、 教师小结。

8、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搜集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古诗。

总序:10课题:3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望洞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望洞庭》,熟读成诵。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一课新东北风。课时安排。一课时。学生素质发展目标。1 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新东北风 体验东北风民歌韵味,感受东北人过上好日子那热闹 洒脱 喜悦的情景。2 乐意听赏钢琴独奏 喜丰年 感知东北农村丰收时的喜悦心情和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唱好 新东北风 这...

2019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白鳍豚》第2课时教案语文

教学目的 1 继续学习作比较 列数字等说明方法。2 激发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一 复习巩固1 听写生字2 口述课文的内容。二 精读感悟。本文是从两个方面来介绍白鳍豚的 第一至七自然段介绍白鳍豚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 第。八 九自然段则介绍白鳍豚的进化过程,表明它是原始鲸类的活化石。1 第一部分的学习,可让...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

1 我们在呼吸。1 用手捏住鼻子我们感觉呼吸困难。2 我们吸气时氧气依次经过鼻腔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呼气时正好相反 课本2页上面的呼吸器官图要会标出各个器官的位置 3 我们吸入体内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 我们体内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不断的进行着交换,肺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