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

发布 2020-11-19 18:28:28 阅读 7998

摘要:本研究选取厦门大学的青年教师作为调查对象,研究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并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青年教师总体幸福感处在中等偏上水平,绝大部分青年教师工作压力较大。

教师工作中人际关系氛围良好,大部分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收入处在中等水平。但是他们的自我实现感不高,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对职业幸福感造成了不利影响。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激励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近来,一股“幸福”的热潮悄然兴起。“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被写入“十二·五”规划。“幸福”成为一个热门词汇,“幸福指数”成为一个衡量指标,“幸福感”成为发展的目标和归宿。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关系到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幸福体验。研究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仅仅是对教师群体的关注,更是发展教育的本质要求。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近年来,越来越多优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加入了高校教师的队伍。青年教师作为教学、科研一线的生力军,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是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

但在职业地位的光环下,他们其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由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在经济上不宽裕,但在日常花销、住房、赡养父母、抚育子女等方面有大量开支;他们社会关系网络尚未完全建立,但需要面临各式各样的“人情消费”;他们职业资历尚浅,但迫于职称评定和职位升迁,被申请课题,发表学术成果压得喘不过气……高校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中的“弱势群体”。

鉴于此,本研究试图深入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现状。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是怎样的状况?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幸福感?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二、文献综述。

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随着政局稳定、经济复苏,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开始寻找精神出路。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高层次需要才出现。

这种需要依次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可以把前两者作为基本生活需求,其余是人们的发展需求。

对幸福感的研究正是出于对人们发展需求的关注。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培养

作者 卢燕伟。求知导刊 2014年第10期。摘要 近年来,鉴于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普遍不高,为了提高青年教师幸福感。本文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了影响青年教师幸福感获得的原因,并且多方面地分析了提高青年教师幸福感的途径。关键词 幸福感 青年教师 提升策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真的能够体验到快乐吗?以前,...

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

作者 黄孙琴。科教导刊 电子版 2018年第29期。摘要青年教师作为教学 科研一线的生力军,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是高校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但民办高职的体制壁垒,使青年教师在待遇问题 职称评聘 科研申报 职业认同感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本 试图深入了解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现状...

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综述

作者 樊雅丽。青年时代 2016年第26期。教育是民族振兴 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体,其职业幸福感和满意度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更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追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