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主要知识点归纳

发布 2020-11-22 05:20:28 阅读 5189

《第一单元》

1. 什么样的数叫小数?小数分为几个部分?

2. 小数点应该点在整数部分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把小数分为两个部分,它是小数中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界的标志。

3. 初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是几就读几。例如:0.705读作零点七零五。

4. 比较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小数的大小时,可以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为基础,再合情推理,比较出这几个数的大小。

5.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例如:3=3.00,2.80=2.8,3.08≠3.8

6.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以直接相加减。

7.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一样,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不同的是整数加减法是把末尾对齐,小数加减法是把小数点对齐。

8. 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就从前一位借一当十;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9. 小数点后面有几个数那么这个小数就是几位小数。

10. 3.58元表示:3元5角8分,整数部分是几代表几元,小数点后第一位(十分位)是几代表几角,小数点后第二位(百分位)是几就代表几分。

第二单元》1. 如果一个图形沿中线对折以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图形,这条中线就叫做对称轴。

2. 对称轴的画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一般用表示。

3. 补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先通过已知图形上的点找到另一侧与它对称的点,把若干个对称点顺次连接起来就可以画出与已知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

4. 一个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5. 镜子中的物体和实际物体是对称的,镜子中的物体和实际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上下相同。

6. 若无法通过纸面上镜子中钟表的影像来判断准确的时刻,可以从纸的背面来观察,从背面看到的就是准确时刻。

7. 区分旋转平移的歌诀:直线运动是平移,圆周运动是旋转。

8. 设计图案的方法:一是先画出一个基本图形;二是确定图形的变化方案,即平移或者旋转;三是精心修饰,修改完成图案。

第三单元》1. 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者缩小10倍,积也就扩大或者缩小10倍。

2. 用竖式计算乘法时,要注意用第二个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数就与哪一位对齐。

3. 两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格式,理解对应位位置要对齐的道理。

4.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第四单元》1. 物体的表面或者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 数格子比大小,是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的条件是:图形上的方格大小必须统一。

3. 计算或者测量面积时要用到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 面积是1c㎡,1d㎡,1㎡的图形不一定是正方形,也可能是其他图形。

5. 边长是1c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c㎡、边长是1d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d㎡、边长是1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

6.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边长×4

7. 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用面积除以长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宽;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宽,用面积除以宽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长。

8.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就可以推断出正方形的边长;哪两个相同的数相乘得面积的数值,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几。

9. 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周长指围成图形的线段的长度之和,而面积指的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测量周长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10. 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怎样求正方形的面积:⑴先由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出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的周长÷4=正方形的边长);⑵由正方形的边长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11.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2. 测量操场、球场、房屋的面积一般用平方米作单位,测量较大的土地面积一般用公顷、平方千米作单位。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13. 房间的面积÷一块砖的面积=铺满整个地面要用砖的块数。

第五单元》1. 把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分数。

2. 分数的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表示把整体“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3. 相同分母的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相同分子的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大的反而小。(如果记忆不清,可以画图比较)

4. 分数加减法运算**现整数“1”时,可以把“1”改写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进行计算。

5. 根据统计表求平均数,一定要先读懂统计表,弄清所求平均数对应的是哪些“总数”、“总份数”,再列式计算。

6. 由“平均数=总数÷总份数”这一公式可以推导出“总数=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平均数”。

7. 已知三门学科的平均成绩怎样求其中一门学科的成绩:⑴先由平均成绩求出三门学科的总成绩(平均成绩×份数=总成绩)。

⑵用“总成绩-已知的两门学科的成绩=未知的那一门学科的成绩”。

8. 5只球队参加比赛,每两只球队都要进行一场比赛,那么总共要比赛几场?每只球队比赛4场,总共比赛场次=5+4+3+2+1=15场。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15 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如 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 59 周年。用2008 1949 59周年。注 要正确区分平年和闰年,知道4月一闰,整百年份是400年一闰。会求经过的。时间。如 一辆汽车上午8 20出发,到下午5 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

三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

1.夏天狗为什么张大嘴巴喘气?答 因为狗的汗腺在舌头上,张大嘴巴加快呼吸的目的在于散发多余的热量。2.蚂蚁是怎样认路的?答 蚂蚁是依靠天空中的景物 地面的景物 气味认路的。3.汽车轮子上有花纹。这是为什么?轮子上有花纹是为了增加轮子有地面的摩擦力,这样车轮在路上就不会打滑,也容易刹车。4.怎样和植物...

三年级《春日》知识点归纳

春日 是宋代思想家 教育家朱熹创作的一首诗。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春日 作者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三年级 春日 知识点。注释 1 题 春日 春天。2 胜日 天气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