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课标解读

发布 2020-12-27 06:50:28 阅读 4329

《11~20各数的认识》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的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发展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具体情境中,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课标解读。

11~20各数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数学教学体系的基石。

11~20的认识又是数与代数内容的前期基础,因此在一年级教学中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写法。为学习20以内加法、减法做好准备。

其教学内容可分为数的概念建立和数的运算以及综合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三部分。第一部分:数概念建立:

数数、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共3个例题。

例1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从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几个方面来认识;例2教学数的顺序和比大小;例3教学写数,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第二部分通过运算深化学生对11~20的认识,也安排了3个例题:例4教学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主要是通过操作(摆小棒)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一方面可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例5,教学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第三部分是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

例6就是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并运用数数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材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体现学习过程。单元重点为: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数。

位:十位与个位。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一)借助于多种形式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写、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大小,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

1.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认识11~20各数,建立数的概念。

正式教学前教材在第73页提供了一幅主题图,图中散乱放置了学具和水果,学生可以通过数数得到11~20的某个数据,并让学生在散乱地放置中思考如何能使别人一眼看出是多少?进而突出计数单位“十”,在例1中数小棒情境让学生认、读数、例2借助直尺教学数序,理解各数的大小,例3以小棒图和带数位的计数器相对照的方式,使学生认识个位和十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写数。例6的参观图都借助于具体情境让学生捕捉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让学生教学活动中亲身参与操作培养数感。

在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中,大量的数数活动中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初步培养数感。

课本设计学生用小棒操作,边操作边说组成,边操作边数数。在尺子上找一个数的前一个数、后一个数、离得近的数、远的数的活动,在73页主题图中,让学生在数学具中不重不漏,积累数数经验,熟练掌握点数的方法。这些课堂操作活动都为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数概念、形成数感提供了实践保证。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每一名同学亲身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实感悟。(三)用模型建立抽象的数与现实数量间的关系。

在11~20各数的认识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运用多种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的概念,比如说:小棒、计数器、尺子图、方格图、数位顺序表等,通过学具与数的不断沟通逐渐建立起抽象的数和现实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且体验到数的大小和现实中的多少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数感很重要的本质问题。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准备好充分的学具。

二)通过运算深化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

1.计算教学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定位于对数概念的深入理解。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一方面是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好铺垫。简单的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减法以及加减法各部分名称主要目的也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11~20各数的认识,同时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准备。

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以数的组成为基础进行口算,不必要进行法则教学,更不要让学生按法则计算。让学生不断的摆小棒数小棒的过程中逐步感悟出计算的方法。

2.教学中要体现具体到抽象的层次。

计算教学活动时要结合计数器、实物图认识理解计算的过程与结果,最终逐步脱离直观进行计算,只有学生经历这样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才能逐步加深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是要充分借助于实物让学生感知计算的过程这里也是算理的有效渗透。

三)综合运用数的概念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

在例6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要首先理解第几的含义,同时要能熟练的数数,在解决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数的大小。本节主要让学生在数数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学中一定要借助与图形带领学生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画一画来解决问题,从而综合的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

2.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策略多样性,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以往学生解决问题认为只能用列式的方法,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列式过于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本节教学紧密结合学生掌握的数数经验,安排了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前面是用列式的方法,这里用数数的方法也能解决问题。同时鼓励通过画图理解题意寻找答案,让学生理解画示意图是理解题意。

的重要手段、数数是一种有效的解题策略,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积累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这里应注重对学生数数、画图、推理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与归纳,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大胆尝试自己的方法来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并要充分展示学生各自的方法进行全班的分享与研讨。在学生暴露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其他学生能读懂展示的方法。

2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的开始,是计算的前提。教材重视数概念的建立,从数概念(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的各个不同方面一起进行认识。教材注重先体现如何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然后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操作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数含义,即物──形──数的认识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充分利用这些活动丰富学生数数经验,逐步建立起数感。为后面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反思

3 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要点

人教版二年级 数学 上册教材要点。一 本学期主要内容 目录 一 数与代数。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 减法笔算。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 一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 二 二 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三 第七单元 统计。四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五 实践活动。我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关索镇中心小学王瑞向。第一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一 厘米和米的认识。厘米和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着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时用米着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物体的左端和尺子的0刻线对齐,物体右端所指的数字就是物体的长度。如果测量时物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