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理科数学课时内容安排与目录

发布 2019-06-27 20:53:20 阅读 7475

必修1_必修4_必修5_必修2_必修3及选修2-1_2-2_2-3必修1:(13+14+9 = 约36课时)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4+4+3+1+1= 约13课时)1.1集合约4课时)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2函数及其表示约4课时)

1.2.1函数的概念。

1.2.2函数的表示法。

1.3函数的基本性质约3课时)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3.2奇偶性。

实习作业约1课时)

小结约1课时)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6+6+1+1= 约14课时)2.1指数函数约6课时)

2.1.1指数与指数幂等运算。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2.2对数函数约6课时)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2.3幂函数约1课时)

小结约1课时)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4+1+1= 约9课时)3.1函数与方程约3课时)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约4课时)

3.2.1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实习作业约1课时)

小结约1课时)

必修4:(16+12+8= 约36课时)

第一章: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2+3+2+4+2+2+1= 约16课时)

1.1任意角和弧度制约2课时)

1.1.1任意角。

1.1.2弧度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约3课时)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约2课时)

1.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约4课时)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

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1.4.3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5函数的图像(约2课时)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约2课时)小结与复习约1课时)

第二章:平面向量 (2+2+2+2+2+2= 约12课时)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约2课时)2.1.1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

2.1.2向量的几何表示。

2.1.3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约2课时)

2.2.1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2.2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约2课时)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3.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2.3.4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约2课时)

2.4.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意义。

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约2课时)

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2.5.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小结约2课时)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4+3+1= 约8课时)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约4课时)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约3课时)

小结约1课时)

必修5:(8+12+16= 约36课时)

第一章:解三角形3+4+1= 约8课时)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约3课时)

1.1.1正弦定理。

1.1.2余弦定理。

1.2应用举例约4课时)

1.3实习作业约1课时)

第二章:数列 (2+2+2+2+2+2= 约12课时)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约2课时)2.1.1数列的概念。

2.1.2数列的简单表示法。

2.2等差数列约2课时)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约2课时)

2.4等比数列约2课时)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约2课时)

回顾与小结约2课时)

第三章:不等式 (2+3+5+3+3= 约16课时)3.1不等关系(含不等式性质) (约2课时)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约3课时)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约5课时)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4基本不等式约3课时)

小结与复习约3课时)

必修2:(8+10+9+9= 约36课时)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2+2+2+1+1= 约8课时)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约2课时)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约2课时)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约2课时)1.3.1柱体、椎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3.2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实习作业约1课时)

小结约1课时)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3+3+3+1= 约10课时)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约3课时)2.1.1平面。

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2.1.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4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约3课时)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2.2.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约3课时)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2.3.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3.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小结约1课时)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2+3+3+1= 约9课时)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约2课时)

3.1.1倾斜角与斜率。

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3.2直线的方程约3课时)

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3.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约3课时)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3.3.2两点间的距离。

3.3.3点到直线的距离。

3.3.4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小结约1课时)

第四章:圆与方程2+4+2+1= 约9课时)4.1圆的方程约2课时)

4.1.1圆的标准方程。

4.1.2圆的一般方程。

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约4课时)

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4.2.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4.3空间直角坐标系约2课时)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小结约1课时)

必修3:(12+16+8= 约36课时)

第一章:算法初步 (4+3+4+1= 约12课时)1.1算法与程序框图约4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

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1.2基本算法语句约3课时)

1.2.1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1.2.2条件语句。

1.2.3循环语句。

1.3算法案例约4课时)

1.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2.秦九韶算法。

3.进位制。

4.阅读与思考“割圆术”

小结约1课时)

第二章:统计 (5+5+4+1+1= 约16课时)2.1随机抽样约4课时)

2.1.1简单随机抽样。

2.1.2系统抽样。

2.1.3分层抽样。

2.2用样本估计总体约5课时)

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约4课时)

2.3.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实习作业约1课时)

小结约1课时)

第三章:概率3+2+2+1= 约8课时)

3.1随机事件的概率约3课时)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

3.1.2概率的意义。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

3.2古典概型约2课时)

3.2.1古典概型。

3.2.2(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

3.3几何概型约2课时)

3.3.1几何概型。

3.3.2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小结约1课时)

选修2-1:(8+16+12= 约36课时)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2+2+2+2= 约8课时)1.1命题及其关系约2课时)

1.1.1命题。

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约2课时)

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2.2充要条件。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约2课时)

1.3.1且。

1.3.2或。

1.3.3非。

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约2课时)

1.4.1全称量词。

1.4.2存在量词。

1.4.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2+5+3+4+2= 约16课时)2.1曲线与方程约2课时)

2.1.1曲线与方程。

2.1.2求曲线的方程。

2.2椭圆约5课时)

2.2.1椭圆的标准方程。

2.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3双曲线约3课时)

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3.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2.4抛物线约4课时)

2.4.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4.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小结约2课时)

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5+5+2= 约12课时)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约5课时)

3.1.1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

3.1.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3.1.3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3.1.4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3.1.5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约5课时)

小结约2课时)

选修2-2:(24+8+4= 约36课时)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4+3+4+3+4+2+2+1+1= 约24课时)

1.1变化率与导数约4课时)

1.1.1变化率问题。

1.1.2导数的概念。

1.1.3导数的几何意义。

1.2导数的计算约3课时)

1.2.1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

1.2.2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及导数的运算法则。

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约4课时)1.3.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1.3.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1.3.3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

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约3课时)

1.5定积分的概念约4课时)

1.5.1曲边梯形的面积。

1.5.2汽车行驶的路程。

1.5.3定积分的概念。

1.6微积分基本定理约2课时)

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约2课时)

1.7.1定积分在几何中的应用。

1.7.2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

实习作业约1课时)

小结约1课时)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3+3+2= 约8课时)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约3课时)

2.1.1合情推理。

2.1.2演绎推理。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约3课时)

2.2.1综合法和分析法。

2.2.2反证法。

2.3数学归纳法约2课时)

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2+2= 约4课时)

红对勾理科数学课时作业

时间 45分钟分值 100分。一 选择题 每小题5分,共30分 1 函数y sinxsin的最小正周期是 a.b c 2 d 4 解析 y sinxcosx sin2x,t 答案 b2 若 则tan2 等于 a.b c.d 解析 tan 2,tan2 答案 d3 已知x cos2x a,则cosx ...

四年级数学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第一节 大数的认识。6课时 1 亿以内数的认识。3课时 2 亿以上数的认识。1课时 3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用计算器计算。1课时 4 练习三。1课时 第二节 角的度量。2课时 1 直线 射线和角以及角的度量。1课时 2 角的分类。1课时 第三节 三位数乘两位数。4课时 1 口算乘法以及笔算乘法...

1到四年级下册数学目录与内容

二 教学难点 1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 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并能正确读 写,比较千以内的数的大小。3 能用方位词准确地描述出线路图。4 理解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3年级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 除法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 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