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矫正与个案管理研究

发布 2019-06-14 10:33:40 阅读 4191

—循证矫正的内容与模式研究。

文摘要:循证矫正是目前监狱矫正系统中较少使用的名词。意即循着被矫正者的个体特征,进行个别分析,以寻求突破点,从而对症进行矫正,达到较为理想的矫正效果。

从而从特殊性中寻找普遍性的规律进行教育矫正。就如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本文作者从事教育改造罪犯工作多年,借此机会试论循证矫正的内容和常用的模式,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循证矫正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科学矫正方法能够在教育改造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循证;矫正;个体特征。

一、循证矫正的涵义分析。

顾名思义,循证矫正就是对对象遵循一定已经证实了的科学数据,再用科学的方法对对象进行矫正,使其行为、习惯向社会能够接受的标准进行转化。这就需要监狱民警做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从犯群中抽取各个个案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得出其“证”所在,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矫正工作。现在监狱押犯越来越复杂,从入监前文化程度来划分:

从文盲到大专院校的毕业生都有;从入监前所从事的职业划分:有普通打工的;有原来务农的;有国有单位高级职员;有私营企业老板等等。也就是说现在的押犯无论知识水平与社会阅历等方面都相差很大,各人的家庭背景也不尽相同。

这就造成了他们各自的心理需要、心理诉求也有很大的差别。从马斯洛的人性心理需要的5个层次来区,他们的心理需要层次也各有不同。但也有他们共性的地方,也就是他们都希望能得到**的减刑、假释奖励。

循证也就是从这些千差万别的个体中找寻出他们各自的心理需求、个性特点、恶习的深浅程度的不同,从而采用最准确的切入点。进而矫正他们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变成为行为规范符合法治社会的要求,成为社会的守法公民。

怎样才能循出其证?这就需要基层管理者做大量的工作。首先对个体罪犯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了解,查阅其档案,以了解其成长过程、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资料、家庭成员情况、社会关系、犯罪事实。

其次,必须面对面进行谈话,以了解其对自己的情况认知程度,包括对犯罪原因、犯罪过程、犯罪危害的认识;对监狱民警管理的认识,对改造过程中遇到各种情况的看法;与民警的关系、与同改的关系认知。第三,通过对其生活与劳动互监组员的调查,以了解个体罪犯的日常劳动及生活表现,因为人的情绪可以掩饰一时,但不可以永远掩饰下去,人的真实情感往往在日常不经意的流露出来,这才是其思想现状真实的一面。第四,对罪犯个体进行各种量表的心理测试。

通过这一被证明有效的科学方面对罪犯个体进行测试,可以对罪犯的心理气质类型、思维特点、智力指数(iq)、情绪指数(eq)等指数有一个清楚而全面的了解。俗语讲:偏则暗,兼则明。

要想使“证”能够客观真实,能够是对罪犯个体的全面反映,就必须做好相应全面而细致的调查工作。

二、罪犯的个体特征分析研究。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每一个罪犯个体都是不同的,但他们又有共同的地方。

所以在循证的时候需要我们把罪犯个体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才能找到一条普遍适用的道路可行。例如:罪犯李某,现年57岁,2023年因犯盗窃罪原判有期徒刑8年,2023年12月转疆改造。

该犯在服刑期间曾6次脱逃,6次被加刑处罚,共加刑22.5年,在第六次脱逃前长达二十多年的服刑生涯中。通过详细了解,该犯劳动消极,从未完成生产任务,对民警的教育置若罔闻,不认罪服法,把自己的今天归咎于运气不好,想方设法逃避惩罚,认为只要逃出高墙,逃离监狱就可获得自由,对自由的误解促就了他的脱逃心理,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中无视监规纪律的存在,违规违纪不断,改造意识淡薄。

对他的教育改造,令很多民警都感到头痛,似乎其已经明显异于正常人,在改造场所想的尽是脱逃的念头。该犯因多次脱逃,风餐露宿,缺乏关爱,并落下一身病根,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与常人不同,为人行事我行我素,极度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且无纪律意识。潜力方面:

文化水平较高,意志力强,做事一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冲劲,如能加以调教,将其运用到正常的改造中去,大有潜力可挖,自我认识:一、无遵规守纪意识,习惯上自由散慢,不善于与人沟通,爱独断专行。二、无服刑改造意识,认为自己坐牢纯属运气不好,对改造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对民警的教育和挽救不屑一顾,改造上软硬不吃,油盐不进。

三、性格偏执孤癖,多疑,爱钻牛角尖。

然而,我承包这一个案的时候,通过谈话得知其在第五次脱逃期间,在社会上已经生育了2个孩子(第一个是女孩,第二个男孩尚未出生时该犯就被追逃的民警重新抓获),他极珍爱他的孩子,如果有人说他孩子的坏话,他会马上反面,甚至以暴力对待。通过心理测试得知其心理气质是胆汁质和多血质的混合体,也即其除了有冲动的一面外,还有善于冷静地思考问题的一面。学历是七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

由于服刑多年,与亲人多年没生活在一起,爱的需要在他心理需求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马斯洛所讲心理需求层次较高级的需要。为此,为了使该犯这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每逢节假日都安排他优先通亲情**,并且适当延长通话时间。每次通亲情**时,他那尚未见过面的儿子都问他: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啊?”亲情的感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代表监狱管教民警对其儿子说:“你爸爸已经积极改造,大约在××年××月就有机会获得减刑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罪犯李某自然是感动得连连点头。与此同时,针对李某由于多次脱逃而落下多种疾病,特别是便血严重的状况,我就要求大伙房专门做了不加辣椒或辣椒制品的菜肴给罪犯李某,以减少辣的因素对其消化系统的刺激,从而使他的便血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通过这两件小事,使罪犯李某感觉到了**对他的关怀,心中原有的抗拒改造情绪在一点点消失,监区分配给他搞卫生的区域,他能够用心搞好,别说是垃圾,就是有人随手扔掉的烟头他也会随即捡走。

为使李某对法律知识能够有较全面的了解,在与其谈话教育时,从2023年特殊时期的“严打”到现在的《刑法修正案》(八),重点用《刑法》、《未成年子女法》与《婚姻法》对其进行讲解,使李某较为全面地了解相应的法律知识,尤其是对“脱逃将会追捕终身”这一法律意义的理解,从而彻底打消了其根深蒂固的原有“人出了监狱就自由”的错误思想认识。根据其对子女舔犊之情深的特点,逐步提醒其:人生的意义不单是因为自己而活着,从小的方面要想到亲人,从大的方面还要想到国家利益。

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点化,使李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悄然发生了改变。走上了争取成绩减刑的积极改造道路,最后共获得3年11个月的减刑提前回到了亲人的身边,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价值,享受到天伦之乐,这是循证矫正个案中较为成功的一例。

再举一例说明循证矫正的效果。罪犯魏某,2023年出生,70年代就因犯盗窃罪被判入狱服刑,2023年刑释后又于2023年因犯诈骗罪获刑有期徒刑20年,2023年转到某某监狱某监区服刑改造。多年的服刑生涯让他对监狱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了解。

对这类人的矫正不单是使其能积极改造获得减刑,还要把其固有的犯罪思维模式从其思维系统中清除出去。

魏某转监后,由于其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字写得漂亮,对在监狱的生存文化有相当的认识,不久就当上了罪犯文化教员。然而,由于其本身犯罪思维模式的痼疾,在向兵团《新生》报投稿时,他抄袭了认为没有人知道的刊载在重庆市出版量较小的小报《重庆邮报》的散文。结果,抄袭的文章在《新生》刊登不久即被发现。

造成监区的优秀通讯组荣誉被取消,其个人的改造积极分子也被取消。正当其感到颓丧的时候,我找了他谈话,指出违规做“文抄公”跟偷窃行为无异,不单危害到监区的荣誉,同时对其改造成绩的损害。我并对他进行了copa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显示其犯罪思维模式明显。

特别是测试题中一项“在你确认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从别人那里拿一些需要的东西是可以的。”在测试**现三次这样类似的题他都是用肯定来回答。循这一原因,跟他讲述了逻辑学中的“概念的内涵”与“概念的外延”原理,以及唯物辩证法中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概念。

从中引申到一个结论:无论好事与坏事,只要做了,就始终都会留下痕迹,不可能没有人知道。魏某由于文化水平较高,通过这一深入浅出的教育,使他明白了自己行使了多年的这种不劳而获手段,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已经彻底行不通了,从而断绝了魏某惯有的犯罪思维模式。

与此同时,针对其年纪已经步入老年的实际情况,就算刑释之后也不可能跟年轻人比气力的客观实际,我就找了些关于装裱字画的书籍,让他试着装裱监区文化走廊里的服刑人员书画作品。找到着力点的魏某一丝不苟的学习装裱技术,通过不懈的努力,把监区历年服刑人员所创作的各种字画作品全部装裱上墙。经他装裱的字画作品外观整齐,没有任何缝隙,就算是行家看了,都认为是专业人员的杰作。

此消彼长,犯罪思维模式被正常的社会道德标准所取代,其人生观必然发生巨大的变化,经过数次减刑之后回归社会后的魏某,由于掌握了扎实的装裱字画的技术,在家乡重庆市经营了一间专业装裱字画作品的店铺,真正摆脱了犯罪生涯,做到了名符其实的自信其力的新人。

教育改造纲要明确要求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任务是在保证监管安全的基础上,工作目标是将罪犯教育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将这些个性不同,秉性各异的曾危害社会的个体,矫正成为脱胎换骨的新人,重点是思想上的矫正。每一名罪犯都有其思想意识上的特点,因此,要想达到最大的矫正效果,就必须针对每一名罪犯各自的切入点开展矫正工作。

这些切入点如何才能掌握得正确?怎样才能掌握好其中的规律?重要一点,就是根据“循证”两字来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

其模式应该为:查阅个体罪犯档案以了解其成长经历、家庭成员情况、工作经历、社会背景→通过对个体罪犯进行谈话了解其思想状态→通过对个体罪犯房间组员和劳动互监组了解→通过个体罪犯亲情**及来往信件了解。这样,对个体罪犯的真实思想现状就会有较为准确的了解,既可以知道个体罪犯真实的一面,也可以知道其掩饰起来的假的一面,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再例如我承包的罪犯杨某,现年36岁,因故意伤害罪原判无期徒刑余刑11年。该犯以往改造都较为正常,但由于监区产业结构调整,准备将他调整到假发车间劳动。恰在这时,他在雪地摔倒后,虽经多次**,一直都说腿痛。

鉴于这种情况,监区经请示监狱后送其到医疗拍片检查,证实一切正常,神经反射功能也正常。通过心理健康测试,表明杨某是属于黏液质心理气质类型这样一来,这种气质类型的人的性格较为内向,不轻易正面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再通过杨某房间小组的耳目了解,知道杨某平时在言语中流露出植假发工序复杂,觉得自己会掌握不了;对其劳动互监组了解的情况基本相同,也表明杨某害怕参加植假发劳动,总觉得自己胜任不了这一劳动,担心就算学会,以后都很难完成任务以获得成绩减刑。

情况已经很清晰了:杨某就害怕调整到假发车间劳动后,觉得自己从未接触过这一劳动,觉得自己的能力能完成劳动任务,就想借腿痛不参加植假发劳动。循着杨某的这一心理状态,我对他进行了由浅入深而交心的谈话。

拿出了医院的检查报告结果:健康指标一切正常。同时向他指出:

人一出生时,除了由于条件反射自动**之外,本来什么都不会,一切都是靠后天的学习才懂得的,学习都是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进行。每掌握一门技术之前,首先必须树立自信心。现实是逃避不了的,监内产业的调整是势在必行的事情,植假发只是较为简单的劳动,并不需要什么复杂的仪器,只要按照不同的头型的区域要求发根数密度,用针管插入即可。

与此同时,我又带他到假发车间,让车间技术人员向他详细解释植假发的要领。通过这一耐心的对症下药,杨某的思想认识终于回到了正路上来,腿也不装痛了,愉快地参加植假发培训班学习,并很快就掌握了植假发技术,每月都能完成劳动任务,拿到月改造积极分子。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长出了横枝,影响了主干的正常生长,任其这样生长下去,这棵树就很难长成有用之材,为了使这棵树长得有用,就必须把这些旁枝修剪掉,才可以让主干吸收足够营养,长成有用之材。我们教育改造罪犯,使之转变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有用之人。要矫正之,就必须知道其“多长出的横枝”之所在,循道将这些“多长出的横枝”剪掉。

这就如孙子兵法所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就要求监狱工作者平时不断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的矫正理论与方法,以适应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对被改造、被矫正的罪犯必须做到真正全面的了解,才有可能循出其证,将矫正工作做好,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2023年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总结

2011年,青莲安置帮教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在区司法局的领导下,坚持以 理论和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截止目前,青莲现在册社区矫正对象1名,其中缓刑1人,今年接收矫正对象1名,安置帮教在册3人,今年接收3人。安置帮教率100 为维护街道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