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课堂实录

发布 2019-07-03 14:54:20 阅读 2802

生:好象在享受美景。

师:对!他们把朗读当成了一种审美,一种快乐,一种激情,一种体验。让我们心怀这样的情感齐声朗读。

生齐读课文。

师:刚才的朗读,男生读得气势高昂,女生读得婉转悠扬,巾帼不让须眉啊!下面请同学对照注解朗读翻译全文。

疑难处做出标记。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每小组把错的最多的或者未解决的疑难板书,注意方法的总结。

全班交流。

四组展示::

生:古代数词的虚与实常常有所变化,要谨慎翻译。

生:“五色交辉”不是“五种颜色”, 因为“五”是虚指,泛指多。要翻译成“多种颜色”。

生:我们准备了以下几道题目,你们能判断出下面这些数词是虚还是实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别组学生:都是夸张,虚指多。

生:回答正确!

师:你们注意了方法的归纳和举一反三,好!但是,有没有表示确数的例子呢?我给你们出一道题: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这里的“三”是虚指还是实指呢?

生:实指。老师你给我们补充了一个例子。谢谢!

师:客气了。

五组展示:生:我们组整理了借代这种修辞方法的规律。

生:借代的规律是:用部分代替整体。

生:“鳞”借代 “鱼”

生:“布衣”借代“平民”

生:“丝竹”借代“**”

师:借代是指一件事物换个说法,两种说法之间有相关性,而不是相似性。这是它和借喻的区别。

生:“沉鳞竟跃”在我们组的翻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情况。

生:我翻译成为“潜伏在水中的鱼”。因为老师说过要用组词的方法翻译。

生:可“潜伏”像在说特务。(学生笑)应该组词翻译为“潜游”。

生:我们总结出:翻译时还要注意斟酌词句,符合文章的意境。

生:对啊!我们组有人把“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翻译成“乱叫”,没有美感,和文章的诗意美不协调。可以这样翻译:此起彼伏地鸣叫。

师:大家提到了意境与美感,对!古文的翻译要力求“信、达、雅”,在准确、流利之外,还要求直译与意译结合,形似与神似并重,要尊重原作,增强美感。

下面请小对子(组内两人结帮互助)互听翻译。注意纠错。

三、赏美点。

师:通过朗读和译读,你一定对山川之美有了更具体的体会,请你用“我从——句中读出了——美。作者从——角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这样的句式在小组间交流。每个组员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例如,甲可能选择动静的结合,乙可能选择视觉听觉的运用。

生:我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读出了山水相映之美。作者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先写山高“入云”,后写水清“见底”,山伟岸、水柔美,山静默,水灵动,共同构成了山水相映之美。”

生:我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一句读出了“色彩斑斓之美”。作者从色彩的角度写出了山水给人的视觉享受。

生:我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读出了生机勃勃之美。作者从鱼和鸟的活动,从动态的角度写出了山林的热闹。

生:我觉得不是“热闹”,相反,是静谧。这是以鸟鸣衬静,以鱼跃衬静。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屏幕显示描写的角度:

山水相映之美:高峰( 仰视)(静)

清流(俯视)(动)

色彩斑斓之美:石壁 (平视)

青林翠竹(色彩)

晨昏变化之美:晓雾猿鸟(动)

夕日沉鳞(静)

你们读出了自己的山水图。将山水之美写的如画、如诗、如人间仙境,真是山水的知音、是作者的知音啊! 那么,作者的知音还有谁呢?

生:文中的康乐公。

生:收到这封信的谢中书。他们都是醉情山水的人。作者写这封信就是想和谢中书共同分享山水之乐。

四、悟情思。

师: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所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细心体会。

生:“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

生:“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一句,是作者对自然的由衷赞叹。

生:“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流落出作者与谢公比肩,与古今知音共赏山水的得意与自豪。还透露出自己想归隐山林的想法。

师:把范仲淹请出来跨越时空和作者对话,这种选择本身就有对作者人生选择的深度思考,好!这种思考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考虑,会更理性。

其实,像陶弘景这样因为厌恶官场而归隐山林、醉情山水的人还有很多。假如能跨越时空的话,这些人都是作者的知音,都是能“与山水之奇”的人。他们大多有诗有文为证。

你能说出他们的故事或诗句吗?

生48: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生49:李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生50: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师:这些人的确都是山水的知音,陶弘景的知音。

这时,传来了老师的画外音: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访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欧阳修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政治上的失意、内心的苦闷,寄托在山水之间。

在人生的逆境中,他们看到的,不是凄风,不是苦雨;而是一片令人陶醉的好山好水。

师:让我们在琅琅的书声中,再次体会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愉悦。

全体齐声朗诵。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到此结束。但是我们对山水的欣赏,对自然的解读,才刚刚开始。

答谢中书书课堂实录

答谢中书书 课堂实录。师 上课,同学们好。生 老师好。师 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南北朝时期,在一个日暮黄昏的时候,曲山脚下,翠竹掩映下的茅屋中走出一位白衣老者,他轻捻胡须,面对群山静静思索,这已经不知是第多少次的拒绝皇帝的召唤了。此刻他想到了当年做帝王之师时的点点滴滴,想到了这些年来国家每有大事皇宫的来...

答谢中书书

作品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7课 短文两篇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6课 答谢中书书 本文节选自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

答谢中书书

四 回答下列问题 用原文回答问题 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练习。1.书 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