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 2019-07-09 06:45:20 阅读 5353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讨论稿)

课程名称: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面向全校毕业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方面帮助大学生掌握一些在就业前必备的知识,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顺利就业提供一个服务平台,不仅对面临就业关口的大学毕业生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尚在校园学习的大学生也提供了定向今后发展的参考;另一方面为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主渠道,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主阵地,为学校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保障,有助于学校树立形象,打造品牌,从而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

本课程的指标:通过介绍社会职业和职业生涯设计的有关知识,解释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求职择业基本方法与技巧,帮助大学生正确自我定位,能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调整择业心理,做好择业准备,以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和行为规范、良好的心态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增强大学生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能力,使大学毕业生能顺利就业,愉快地走向工作岗位。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1.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设计、社会用人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要求;熟悉国家、地方的就业政策和各级教育行政、学校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细则、做法及相关操作程序等。

2.通过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增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养成良好的择业道德、健康的择业心态,增强择业意识。

3.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掌握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解决求职过程**现的问题,正确选择职业,为将来的发展与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应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条件实际情况,结合所教班级学生专业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广泛使用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及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条件允许,应采用多**教学手段,鼓励教学方法创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建立师生互动关系,全程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和指导。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课堂专题讲授(每章一个专题,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引入案例教学法)

2.课堂讨论/提问(一些专题用课堂讨论、教师讲评的形式,全班或分小组进行)

3.**教学录像。

4.就业咨询。

5.社会实践调查。

6.情景模拟、行为训练。

四)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课程教学采用《大学生就业指导》为主要教材,结合我校实际,同时参考全国兄弟院校的相关教材,制定具体的教学要点和提纲。

教学主要参考书:

1.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组编:《大学生就业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2.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中国大学生就业》,高等教育出版社月刊。

3.自编参考资料。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和要求:

使学生简要了解我国劳动人事制度及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改革进程,了解现行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成及特点。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要求,掌握有关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自觉性。

教学内容:第一节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

一、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1.高等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促使高校就业制度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2.高校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

3.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历程与现行就业机制。

从“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二、是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现状的需要。

1.激烈的就业市场对大学生如何顺利进入社会提出了要求。

2.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特点与大学生就业前景分析。

3.把握心理与思想教育的阵地(心理异常、自杀,文明离校)

第二节《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学要求和主要内容。

一、本课程救学目标与要求。

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教学目标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社会职业的基本知识,了解社会职业的发展趋势与职业流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学会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奋发向上,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节职业与职业理想。

一、社会职业及其发展趋势.

1.职业及其演变。

职业的内涵、职业产生与历史演化、我国现有的职业种类、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2.职业与专业。

专业的内涵、专业设置的依据、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群、专业与职业的对应关系。

二、职业理想。

1.职业理想及其作用。

职业理想的涵义、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职业理想在人生中的作用。

2.职业理想的实现。

择业与求职、立业与创业、自学与求学。

第二节职业生涯设计。

一、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职业理想。

2.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有利于指导在校学习。

二、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

1.确定职业目标。

2.自我职业性格分析。

3.环境的评估。

4.确定成功标准。

5.规划发展阶段(制定职业发展道路计划)

6.制定实施(明确需要进行的学习培训和准备;做出学习和培训计划)

7.评估与反馈。

第三章大学生就业的自我准备。

教学目标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素质的要求,理解不同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认识提高自己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了解知识结构和科学思维方式的有关知识,掌握就业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和培养科学思维方式的方法,重点掌握培养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求职择业做好知识技能准备;初步掌握调适自己个性的方法,提高适应职业要求的个性心理素质。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一、职业素质及其构成。

1.职业素质及其特征。

2.职业素质的构成。

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二、各类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公务员的素质要求。

企业管理、营销及公关员的素质要求。

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

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财会、金融及保险人员的素质要求。

军人、公安干警及体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文字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广告艺术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文艺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自主创业者的素质要求。

第二节大学生就业的自我准备。

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1.知识结构的内涵和特征。

2.现代职业对就业者知识结构的要求。

二、强化素质能力训练。

1.大学生就业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2.大学生就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与特殊职业能力、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职业能力的形成。

三、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1.科学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

2.强化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四、提高适应职业要求的心理素质。

1.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及其作用、不同职业对从业者兴趣的要求、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职业兴趣的要求、职业兴趣的形成。

2.职业性格。

职业性格的涵义、职业性格的类型、不同职业对从业者性格的要求、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职业性格的要求、职业性格的形成、职业性格调适的途径和方法。

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开展对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进行社会调查、座谈和职业体验,搜集、整理、讨论该职业对从业者能力、兴趣和性格的要求。

1.分析自身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状况,挖掘潜能、发挥优势,提高职业能力;

2.分析自己兴趣与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要求的一致程度,培养职业兴趣;

3.分析自身性格类型,主动调适不符合职业需要的性格倾向。

第四章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

教学目标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决定个人职业的社会环境、国家和本地区的就业形势,热悉就业政策法规:树立市场就业意识、依法就业意识,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维权意识。帮助大学生认清形势,充满信心、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

教学内容:第一节就业形势分析与就业形势趋向。

一、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分析。

二、明年的就业形势**——趋势、特点。

三、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合理定位,调整期望值。

第二节毕业生就业主要政策。

一、国家政策。

二、湖北省及武汉市政策。

三、其他地区政策。

四、学校有关就业指导及就业服务的规定。

第五章择业观念、择业心态和择业道德。

教学目标和要求:

使学生充分认识正确的择业观念、择业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求职择业中的重要性,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良好的择业道德,做好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并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增强自觉排除心理障碍的能力,促进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求职择业。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第二节毕业生择业观的价值取向及特点。

一、近年来大学生择业观的价值趋向及特点。

二、近年来毕业生的择业特点。

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一、矫正认识上的偏差。

文凭与能力。

专业与专长。

岗位与价值。

二、处理好几个关系。

个人与社会。

愿望与现实。

主动与被动。

竞争与风险。

就业与再就业。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

三、确立正确的择业目标。

第四节培养健康的择业心态。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

1.大学生择业的一般心态。

2.大学生择业的常见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

3.大学生择业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原因分析。

二、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

1.重新认识自我,扬长避短。

全面分析自己的专业特点和能力特点,合理定位自我。

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气质特点、性格特点、兴趣特点),选择合适的职业。

2.运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3.寻求必要的社会辅导。

向就业主管部门咨询、争取亲戚朋友的帮助、寻求就业心理咨询。

三、培养良好的择业心理素质。

1.正视现实,适应社会(调整就业期望值)

2.敢于竞争,开拓进取。

3.不怕挫折,总结经验。

4.放眼未来,从长计议。

第五节大学生的择业道德。

一、择业活动道德约束的必要性。

二、择业道德的内容。

第六章求职程序与求职技巧。

教学目标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用人单位招聘与毕业生求职的基本程序,明确我国当前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的几种用工性质,掌握就业和创业的基本途径、方法和技巧,提高择业能力。使学生了解目前常见的自荐、面试、笔试的种类,重点掌握自荐、面试、笔试的技巧与方法,并能在求职择业中自觉地运用。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就业指导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 课程学时 16学时。课程学分 1学分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主修专业 各专业学生。一 课程的性质 目的 地位和任务。就业指导 是伴随我国大学生 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 的就业制度改革而新兴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这门课程以大学生专业知识 技能以及人文素养为基础,其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大...

2大学生就业指导大纲

大学生就业指导 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7gb000122 课程名称 大学生就业指导。学时 6学时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开课对象 大三本科 大二专科。开课时间 本科第6学期 专科第4学期。开课教研室 就业指导教研室。一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就业和就业过程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当前大...

大学生就业指导 笔记

第一讲 绪论,大学生就业指导概述。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回顾与展望。就业制度,是指直接或间接约束劳动者就业的规则和程序的总称。建立市场导向 调控 学校推荐 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大学生就业指导。第一讲 绪论,大学生就业指导概述。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回顾与展望。就业制度,是指直接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