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复习指导

发布 2019-07-27 05:20:40 阅读 6032

社会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站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 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

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4. 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 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6. 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在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

7.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8. 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9. 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

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10. 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11. 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取社会成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及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

12. 社会保障:,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13. 社区组织:是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认识社会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

14. 社会发展:是社会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会区,通过启发和教育,协助社会区居民组织起来,发挥社会区合作精神、动员社会区内外资源、有计划地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15. 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伸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16. 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17.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

18. 社会流动:从广义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是指个人在社会中地位的变。

19. 社会革命: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

20. 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

21. 社会趋同论: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不同的社会起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具体条件了不尽一样,经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城市化和世俗化,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

22. 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

23. 社会**:是社会上众人以言论形式表现的对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大致相同的看法,是公众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或非的评价。

24.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25. 再社会化: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社会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

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26. 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以上角色,这此角色又对他提出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

27.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和心理特征和总和。

28. 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和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成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状态。

它包括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由哪些成员组成和按照哪种关系模式组成。30.科层制:

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及管理方式。

29. 人文区位学:是指借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是由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其注重研究不同人群在地域窨上的居信与活动分布,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0. 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它是与农村社区不同的另一类居住空间和生活组织形式。

31. 过度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叫过度城市化。

32. 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33. 剥削: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个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

34. 规则系统: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关系以及人们各自的行为模式。

35. 越轨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

36. 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37. 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

38. 世界体系论:它提出世界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它认为在整个世界体系内,西方发达国家是通过经济联系和不平等的**来剥削不发达国家。

39. “第三次浪潮”:社会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人类从农业革命文明,进入工业革命文明,现在又进入打技术、新材料开发的新的文明时期,他称之为“第三次浪潮”。

选择题: 1. 社会制度之所以能够使人们接受,其内部都有一套理论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和令人接受的理由,这套理论,我们名之日(概念系统)。

2. 社会的风俗、道德、准则、法律等规范是属于(规则系统)。

3. 社会工作是指(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

4. 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5.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的助人活动和专业是产生于(19世经末20世经初)的西方社会。

6. 社会的变迁,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7. 社会分层的不同结构中或不同队级、阶层中,个人、家庭、社会群体在不同层次或等级间的流动,称为(垂直流动)。

8. 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丁伯根)。

9. 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

10. 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

11.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方法技术为人服务的专业,其发展主要表现为(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的发展)

12.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劳动)。

13. 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社会制约性)。

14. 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

15. 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16. 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

17. 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角色丛)。

18. 一部分劳动者力找不到劳动或工作或工作岗位,无法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劳动力资源闲置,是指(失业)。

19. 一位工厂和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水平流动)。

20. 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创新)。

21. 手段—目标认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放弃文化目标,介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形式主义)。

22. 手段—目标认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用新的目标和手段代替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这是(反叛)。

23.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逆城市化)。

24. 在农村社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

25. 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社会劳动力不能实现与生产资料的良好配置,不能创造出最大效益,这是(不充分就业)。

26. 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是指(就业)

27. 以下那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的活动是(朋友谈心)。

28. 以下那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会关系的是(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29.以下哪种群体属于初级社会群体。(儿童游戏群体)

29. 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春游)3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

30. 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主干家庭)。

31. 由个别的原因造成的,是某一人口中较为特殊的现象,是指(个别贫穷)。34.“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安全的)

32. “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归属与爱的)35.“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库利)。

33.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享受主义)。

34.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历史循环论)

35. “后工业社会会“论是由谁提出的(贝尔)。40.“社会”一词源于(中国)

36. “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社会进化论)

37. “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竞争)42.《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托夫勒)。

38. 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具体运算)43.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社会保障最重要的功能是(维持社会稳定)

39. 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康有为)。45.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城乡协调发展)

40. 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职业地位高低主要取决于(专业化的程度)。

《社会学概论 专 》作业指导

作业指导1 填空题。1 社会 一词源于 aa中国b美国c英国d德国。2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a语言b思维c劳动d直立行走。3 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 社会学 这个新名词。c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 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a严复...

社会学概论作业

一 名词解释 1 制度化优先 当社会中某种制度得到公众认可,顺利推行时,这就表示某种社会规范 某种价值观得到公众认可,在社会中就无往而不利,这叫做制度优先化。2 社会控制 是针对人的天性饿衰败而言的,是用人性之外的社会的力量而约束人们的行为。3 社会问题 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

社会学概论作业

对 社会学概论 课程的理解 不少于字 社会学概论,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广泛的科学理论知识,也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活动 社会交往 社会工作 社会结构 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它使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和各种现象之间构成的互为关联,形成对社会整体认知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