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观后感

发布 2020-04-22 00:22:57 阅读 1304

活着。汉二许方。学号:222010308011096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余华。

在这部电影里,活着不是生存目的或者生活目标,它更像一种生命状态,里面不夹杂任何情感、态度、价值观,活着只是活着。

活着其实很简单,就是过平淡的日子,没有拉夫,没有战争,没有批斗,没有亲人非正常的死亡可是,主人公福贵的一生,这些,全都经历了,而且,每一幕悲剧前都会有一幕喜剧上演。在我看来,这种强烈的对比贯穿着整部电影,也体现着一个主题:坚忍的“活着”。

比如说,在有庆死之前,福贵在热火朝天的唱着皮影戏,更戏剧的是,有庆是被春生(他们的老朋友)开车撞死的。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品尝妈妈给他做的12个饺子了。再比如说,在凤霞因难产死之前,有一幕锣鼓喧天热闹的结婚场面。

而且,凤霞的死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可是,六十年代的*****让许多知识分子被批判为资产阶级,以致于医院中连个正常的医生都没有,只有几个什么都不懂的红卫兵小将。这种情节真令人悲哀愤怒。亲眼看着自己仅有的两个孩子一个个死去,身为父母该有多痛苦!

凤霞的死对当时的社会是一个极大的讽刺,漫天的批斗竟然成为杀害无辜孕妇的**!

在故事的最后,眼泪和痛哭几乎成了家常便饭。然而故事的结局并不显得突兀,而是蕴涵着生存的神话。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庭似乎再也经不起生活的折腾了,也算老天怜悯他们,老年有女婿和外孙陪伴。

影片结尾又显得温暖了一些,福贵深情的对外孙馒头说话,眼中满是希冀:“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影片充满着大喜大悲的情节,看了让人不禁感叹:人就是这样也只能这样活着,而且必须活着,只要活着就有痛苦,但也会有希望,而希望让人更加珍惜活着的时光。

影片中的人们为了活着,忍受着一切的苦难和折磨,为了心中那一份对生命的执着。我想,作者和导演试图表现的也是这样的思想吧。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活着才有希望,才能不顾一切的继续活下去。

在福贵的一生中,命运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强迫他面临生命的抉择。命运在他活着的时候,将一切都撕碎,包括他的梦。他本来有儿有女,他本有他的欢愉,看着身边的人匆匆变作回忆,一切都死了!

这样一个苦涩的悲剧,这就是他的命运,可他仍然活着,因为生命要求他活着。他从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从不怨天尤人,并且对生活和未来抱有无限美好的希望。或许人活着,不为别的,只为自己。

历尽苦难而又坦然自若的活着,其本身就是一种高尚,一种伟大。

作品中大量的“死去”更加突出了“活着”这一主题。“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和承担,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承担生命给与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还有平庸。

《含泪活着》观后感《含泪活着》观后感汇总

含泪活着 观后感 含泪活着 观后感汇总。引导语 纪录片 含泪活着 耗时十年,是张丽玲 我们的留学生活 在日本的日子 系列纪录片的封山之作。下面是为大家精心的 含泪活着 观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那日看 小崔说事 一个娟秀淡雅的女子娓娓道来她在日本拍摄了十几年海外华人的纪录片,含泪活着 是其封山之作,她...

活着观后感

近日,偶然有机会 到了由张艺谋导演的 活着 它虽未能在中国上映,但在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 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电影 活着 在原著的基础上改动了许多,张大导演深刻地理解了余华这部 的精髓,他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他心目中的活着。我看完后,它带给我内心很大的震撼,引发我沉重的思考 什么是...

活着 观后感

阴晴不定的命运之神就这样时不时给众生点惊喜,惊喜过头时就是惊吓,在过点就是惊醒。梦被惊醒了,就知道很多事情是可以从 为什么 转换成 原来如此 三 菩提本无树,庸人自扰。花非花,雾非雾。心本无尘,何为尘,尘就是心尘。福贵自扰过,家珍自扰过,春生自扰过,活着的每个人都有拭不去的心尘,每个人都是庸人自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