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俩》观后感

发布 2020-04-30 17:40:57 阅读 4445

《我们俩》观后感——孤单与陪伴。

在我最需要她的时候,她不在我身边。

影片讲的是一个在外地上学苦苦寻找住处的女孩小马,和一个有着四合院的独居老太太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经历了春夏秋冬,女孩子和老太太也就经历了人情的冷暖四季。小马刚搬进来时,老太太百般刁难,两人相互排斥、相互警惕。

后来天气逐渐变暖,一件件琐碎的小事,一次次误会的解除使两人的关系也从敌人变为朋友,甚至后来有密不可分、相依为命的感觉。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小马总要有自己的生活。最后小马还是离开了四合院,带走了自己的行李,也带走了老太太的全部希望,不久老太太便病逝了。

故事是以一个白色的冬天结尾的。只是仅剩一个从此以后都会深深怀念老太太的小马。

我们俩》是一部有着鲜明中国印的作品。正如中国的茶叶,入口虽苦,久品则厚味无穷;也像中国的水墨画,朴实无华,实则耐人寻味。

影片中的第一个镜头是一张被厚厚的围巾掩住的脸,一双清澈透明的眼睛。我一下子就被这双眼睛吸引住了,让我想到了有种多年前似曾相识的感觉,可谓是导演的神来之笔。随着女孩推开一扇陈旧的门,银幕打出“我们俩”三个字,然后**继续,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而简单正是整个**的基调。

故事一点也不复杂,一个来北京上大学的女生骑着自行车找房子,住进了一个北京老太太的四合院。开始时两人磨擦不断,谁看谁都不顺眼,甚至多次吵架。后来日久长情,成了忘年交,渐渐地谁也离不开谁。

再后来,女生搬出来跟男友同居,老太太一个人闷出病来,再后来老太太给孙子让出了房子,自己搬到郊外,最后病死了。

老人与小孩或年轻的冲撞,但这是现实时特别突出的一个情况,孤单与陪伴的话题,我们总是能说,但不会做。

我想到的是年轻人的爱与现实。看了两篇不乏指摘的影评,说拍得挺生硬:一开始小马对老太太不怎么地,所以后来一定要老太太死一死小马哭一哭之类的。

我倒觉得它真实,甚至因为太接近真实,反而显得冷酷。

年轻的姑娘小马很倔强。刚来的时候一件儿绿色军大衣裹着小玲玲的瑟瑟发抖的身体,脸被风刮得通红,声音清脆。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是个御姐,扛过枪骑过马抽过大烟,她比年轻姑娘还倔,但是她老了。

所以老是可怕的事实,在交往中,老人一旦对你动了真格儿,她就永远是弱势的被动的。春节前小马和老太太拌嘴,多半是因为“被欺负了”而进行种种维护底线的反抗;春节后小马和老太太拌嘴,多半是因为小马无理取闹——出发点是什么暂且不论,拍电影、掏鸟窝、布置房子……小马闹够了,比起先前的委屈,几倍的面子也挣回来了,我们就觉得老太太可怜起来。是的,她非常可怜,因为她渐渐喜欢上小马了,在邻居帮她重新挂好的一院子彩色的灯笼里,在除夕夜漆黑的不安的风里,老太太喜欢上了这个年轻姑娘,就注定变得可怜。

对于经济独立的年轻人——你不得不承认——一个你喜爱的老人、你的父辈或祖辈最多只是你精神上的向导,而对于老人,这个年轻人便是他精神乃至物质一切的全部。

老太太坐着,用拐子戳戳地,大叫一声“小马!”,小马就风风火火地跑了过来。一个行将就木,一个生气蓬勃,这不妨碍感情羁绊的产生,但强弱的对比终究衍发了失衡——老太太从强硬变为妥协,又从妥协变得软弱,她的眼神越发悲凉起来。

导演用奔跑表现小马,作为一个上升者和一个发展者的年轻人。因此小马跑到这儿,跑到那儿,跑进四合院,又跑了出去。所以当她找到了更新更好的房子,就理所当然地搬走,即便那时候老太太已经离不开她——但这一切都不妨碍她在最后那个凄冷的冬天咧开嘴哭了起来,因为她握着的老太太的手像飘着的雪花儿一样冷。

小马哭得很凶,却发不出声。我想起我的姥爷了。因为离得远,我甚至没能见上他最后一面,他去世那几天,我每天都想打自己一顿。

最后我哭累了,跪在他的相前一遍一遍地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懂怎么安慰你,我在你脆弱时离开你,但是我爱你。

小马或者说我又在为什么而奔跑呢。泰戈尔说:“我心绪不宁,我渴望着遥远的事物……”年轻时人们总爱不断追寻又不断否定自己的生活假想,溯游从之,溯回从之,但东西到手了却因不敢相信自己所求“不过如此”而又抛下她扑进下一个追求中。

我们在重复着,韶华白首,所谓追求却可能永远在水一方。所以我总想,生命的意义大概都是被附加的。我们因为追求这些附会物而不断忽视甚至放弃周遭真实的情感,但我们却别无选择,无法停止。

老太太已经过了奔跑的年龄。她的生命安静、乏味到让她忘了什么是孤独的地步。小马跑进了她的生命让她回想起来,又跑了出去,把她重新扔回孤独里。于是老太太垮了。

小马终究没有像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姑娘一样极力忍让老太太。她不会哄老太太开心,不会留在破房子里陪老太太,甚至在离开的时候连句软话都没有,因为她年轻的灵魂还要轰轰烈烈地投入到对那些巨大的、沉重的、被附加的生命意义的追寻中去。但老太太去世时,她的哭也是很真切的,她一定觉得有很多很多遗憾——这是现实,也是我所谓的残酷,我们想爱老人,却不知如何去爱,甚至明明知道,却无法这样爱。

归根结底,情感这种东西缺乏逻辑。介于在下已经挫到了提笔忘字的地步,剩余部分我还是。

在整部剧中老太太给人的影响极深,先是以一副得理不让人、斤斤计较、人见人嫌的模样示人,后又一点点展现出自己亲和、孩子气、会关心人的一面。使人对她的感情不禁从厌恶变为爱怜,甚至最后为她落泪。

老太太其实不是蛮不讲理,只是她之前艰辛的生活经历告诉她对人要有警惕之心,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知恩图报,都会带她如亲人的,正如她收养的女儿和他。

的外孙。再加之老社会封建规矩的习惯,就慢慢形成了一个内向、固执、自卫的老太太。

透过老印太太的口也向大家简单交代了老太太的过去。丈夫早逝,从此单身一人,也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后来收养了一个女儿,仅此而已。虽然对过去没有详细的描写,但完全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抱养一个孩子该是多么艰辛的事情。

短短几句话就把老太太整个人都变得立体了。从这一刻起在小马和观众眼中,她就不再是一个刻薄、精明、蛮不讲理惹人嫌的老太婆了。

虽然老太太知道人心难测,靠人不如靠己。但她最终还是把小马当亲人了,管教她、心疼他、依赖她,当她是自己的亲孙女。其实亲不亲又有何妨,明明已经是亲人了又何必计较身体里留着的是谁的血。

小马搬走时的那几句“真搬走了!真搬空了!就这么搬空了!

”,字字剜心。

有时我常常会想,也是这部作品又勾起了我这样的想法,如果老太太没有遇见小马,她会不会活得更久些。老太太刚和小马相处时腿脚都非常利索,说话也十分敞亮,更不用说考虑周全的头脑了。所以我认为如果她的生命中没有遇见小马或任何类似小马的人,继续平淡如水的生活,也许可以长命百岁,最后寿终正寝。

正是小马带来了老太太一辈子都不曾有过的生命的欣欣向荣、生活的希望和活着的色彩,也是她最后又带走了这些美好的感觉。正常人尚且无法接受这种忽得忽失,更何况一个九旬老人。

许多事情也是如此。倘若你本来就穷困潦倒,一辈子这样也就没什么念想平安过完便罢了。然而一旦变得富有后,就再也无法接受原来那样的穷日子了。

爱情和亲情也是如此。美好的事情既然来了,就永远不想失去。

话虽如此,但我丝毫没有为老太太感到一点惋惜,如果老太太没有遇见小马,她会活得更久,但终究不曾知道快乐幸福的滋味。倘若有机会从活一遭,我想老太太还是会选择用自己的寿命来换取那短短一年的美好时光。因为这一年的热闹、温暖和得到的关怀比她这一辈子的都多。

最终,老太太病逝,小马内心无比痛苦,四合院也变得物是人非。

可这不是一个以悲剧结尾的作品,老太太带着最美好的记忆并及时找到了最好的归宿,不用再受寂寞之苦,这是才她这一辈子想得的、应得的,是最好不过的归宿。

我们俩观后感

影评课上看完的马俪文导演的 我们俩 我没有想到这部只有400万的小投资电影,带给我的巨大震撼。该片制作班底十分朴实,总共历时一年半,片中的四季轮回完全是真实场景。该片讲述了一个简单而动人的故事,主演金雅琴老太太说,她看任何一部名着从未掉过眼泪,但是在拍片过程中她每天都在被故事里的亲情感动着。该片是当...

我们俩观后感

当 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我们俩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们俩观后感1九月二十四日上午,我校组织学生 了电影 我们俩 看后令我非常感动,感触很深。人与人之间,只要真诚相待,才能产生真挚的感情...

《我们俩》影评观后感

我们俩 影评观后感。我们俩 影评观后感。亲人的冷漠 生活世界里的凄冷 自我的孤寂,让这个空巢老人对外界,对陌生的人产生了敌意。老太太在他人与自己世界的中心隔了一堵无形的墙,你如果突然而至,而且突然而至地闯进去,这面墙,待你会像荆棘一般 温柔 在北方凌冽刺骨的风雪交加里,一个穿着厚重绿色军大褂,军大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