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居里夫人观后感

发布 2020-05-04 06:06:37 阅读 7701

吹尽狂沙始见金—《居里夫人》观后感。

f11020025110209050

拉起窗帘,关上灯,投影仪的光打在幕布上,一切开始熠熠生辉,我们一同。

走进一部黑白的经典作品。两小时的电影不算太长,一次心灵的朝圣却受益终生。

皮埃尔居里和居里夫人的名字对于科学界应该无人不知,而在我们小学就已经开始对他们的故事耳熟能详,会把他们的事迹用到作文中诠释什么是伟大的人格魅力、诠释一种对科学献身的无私与虔诚。今天再看一部上世纪的黑白电影,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审视居里以及居里夫人。知道了剧中的人物、情节、以及结局,剧透理应是索然无味的一件事,然而看过之后,剧中的一幕幕还清晰的留在心里,他们的台词依然萦绕在耳边,依然为他们提炼镭的故事感动得无以复加。

我相信这除了电影中深层次的高超的表达之外,皮埃尔以及居里夫人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观,他们的人格魅力才是真正能够让我们心悦诚服高山仰止的原因。

电影一开始,在大学的课堂上,教授生动的讲解,一个痴迷于科学的女生,嘴里喃喃念什么却因为过度疲惫而晕倒,已然为居里夫人对科学全身心投入的精神做好了铺垫。一个人如果有了坚实的信仰,他便不会迷失,他便有了坚持,他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建筑自己的信仰的工作中,在追寻信仰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而献身科学、为全人类谋福祉就是居里夫人的信仰,也是居里夫人一生践行的事。

之后,就是与居里的相识,一个后来成为她的丈夫并且改变了彼此一生的人。如我们所知,真正的科学家大抵是孤僻的,他们沉浸在科学的世界中无法自拔,而旁边不相干的人不能理解他们。他们需要的是宁静专注,所以皮埃尔居里会认为女人会干扰自己的研究,他认为自己一生只有科学就足够了,一切直到他们遇见。

是默契使然也好,是心有灵犀也罢,他们完全是属于同一世界的人,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科学,他们有相同的信仰——奉献,他们是一世难寻知己,他们携手前进才能在发现镭的曲折道路上义无反顾百折不回。电影中皮埃尔居里在居里夫人将要离开回到自己的祖国波兰的时候,他思前想后,终于放下格调、鼓起勇气,径直走上了楼梯,推开了那扇门,到心爱的人面前说出自己心中的爱意与欣赏,愿与她共度余生的誓言。毕竟科学家不善抒情,他挽留的告白甚至于有些生硬、苍白,然而我想也正是如此,才正是玛丽要找寻的伴侣,或许只要他一个眼神够坚定,什么都不用说,她就什么都懂了。

她理所当然地同意了,他们结婚、度蜜月,再重新返回科学研究,故事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段。

如我们所想,两位彼此相爱,又同样对科学如痴如醉的人走到一起,他们会帮助彼此实现人生的价值,这同样是科学界之幸运。从巴黎大学同意给他们实验室让他们提炼镭说起,那所谓的棚屋实验室根本没有任何设备,而且丝毫不能抵抗任何恶劣天气的袭击,夏天热得像火炉,冬天冷得像冰窖,然而居里夫人的一个眼神的交换说服了居里,他不再跟董事会的人解释,他们同意在里面进行工作,没有报怨,不提要求。为了对科学的那份虔诚,他们什么都能忍受,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境。

之后是长长的旁白,他们的工作开始了,8吨从波西米亚运来的沥青矿渣摆在他们面前,麻袋在他们面前堆成一堵墙,却丝毫无法阻挡两个意志坚定的人,他们一干就是几个月过去了,几年过去了。他们先是干完了化工厂的所有工序,熔了所有的矿石,他们要从这些矿渣中提限所有的已知元素,直到剩下几盎司的物质,然后再从这几盎司的物质中提取他们那种非常宝贵的新元素——镭。他们干的是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不在乎有多辛苦,有多危险,在极度疲劳的折磨中他们还必需时刻与燃烧的烟气做斗争。

然而从沥青矿渣中提取的物质还要经过反复的过滤,“5677”这个数字即使在看完影片之后依然清晰地铭刻在脑中,那是他们最后分离钡和镭经过结晶的次数,连到访的开尔文都为之惊叹。从手上的烧伤,居里夫人没有为自己的伤痛感到难过,而是想到他们的工作会产生医学上的应用,镭有可能使某些病症找到新的医疗途径,然后又马上以更大的热情投入那恶劣的实验环境中去,她想用自己的努力换取更多人的健康,这是多么伟大的一颗灵魂!

故事再度出现波折,他们花了4年的心血汗水,8吨的沥青矿,他们坚持下来了,可是难道换来的结里就是最后碗里剩下的那一小块污迹而已吗?皮埃尔呆若木鸡不发一言,我们似乎能够听见他内心深处心跳的节奏都是乱的,他面无表情,他也找不到合适的表情表达他当时的失望。那一刻,居里夫人也失去了所有的耐心,所有的忍耐瞬间崩塌,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must be there”“four long year”。

在沉重的打击下,她的声音失去了平时的腔调,完全是迭到了绝望的深渊。而他们不知道,他们已经攀上了绝顶的山峰。那个碗里沉淀的是他们最热烈的梦想,只是他们当时还没有意识到。

与他们先前的失落伤情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两个迫不急待的趴在窗户上看向屋内的惊喜万分的脸,屋内的碗里发出的幽绿的光映照出他们笑得那么灿烂的脸庞。终于,终于,老天没有辜负他们的苦心,狂沙被吹尽,揭开了镭神秘的面纱,那碗里闪耀的是他们的所有努力与虔诚,同时他们心灵的“金子”也在闪闪发光。

看完电影我们会有很多词形容皮埃尔和玛丽,伟大无私、坚强勇敢、热爱科学、淡泊名利、待人谦和。然而总感觉还不够。给我最大的感触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理念,而皮埃尔和居里夫人的价值观就是把自己整个人生投入到科学研究,为了全人类的进步,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最后他们四年的心血都无偿地捐出。

他们的价值是在社会奉献,在科学探索中实现的,时代给了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他们也抓住了机会回馈于时代。是他们的幸运也是时代的幸运。

对于我们当今的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需要先找淮自己的价值所在,客观地认识自己,从自身的条件出发,不一定像居里夫人他们那样伟大而又高远,只要对我们自身来说是恰当的、是可能实现的。然后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观的本领。在实现人生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像居里和居里夫人那样自强不息、尽心尽力、一往无前,如此我们的人生才终会有价值。

最后的最后,再回到影片中皮埃尔为他们的女儿讲的那个枕边故事。“故事里有一个公主,还有一个不是王子的很坚强的人,他们彼此深受,他们一起去远方寻找藏在石头中的宝藏。公主坚信他们能找到宝藏,他们在一起努力地寻找,最后。

此时他们的女儿刚刚进入梦香。

居里夫人观后感

居里夫人 观后感。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原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少年的玛丽,虽然家境贫寒,但十分好学,16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沙女子中学,并获得金质奖章。但那时的波兰,已被俄 普 奥三国瓜分,波兰女子没有上大学的权利。家境贫困...

《居里夫人》读后感《居里夫人》读书心得

居里夫人 读后感 居里夫人 读书心得五篇。居里夫人原名叫玛丽 居里,祖籍波兰,出生在1867年11月7日夜里。她从小就有非凡的记忆力。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第一个获得物理和化学两项诺贝尔奖的伟大女科学家。关于 居里夫人 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居里夫人 读后感范文...

《居里夫人》读后感

居里夫人 读后感。有一本书 居里夫人的故事 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事情让我明白了无私奉献和对一件事的执着。里面上写的主人公更是我的偶像,精神是我要学的榜样。这本书的主人公居里夫人是玛丽亚,法国名叫玛丽,她是个波兰人。因为家里容不得几个两个人上大学,也有点拮据,所以上时玛丽亚为了让姐姐上大学教授,她离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