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发布 2021-01-08 02:34:28 阅读 8180

---新形势下高考应对》的学习体会。

闫然。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一直伴随着整个教育改革的进程。几乎我们的每一项素质教育改革创新的举措出台时,都会面临这样的疑问:

“高考怎么办?”其潜台词大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推行素质教育必会影响高考成绩;二是如果高考存在,那么任何素质教育的改革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由此可见,对高考成绩的追求、对应试环节的恐惧、准备高考的沉重负担,已成为制约人们放开手脚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创新难以破解的瓶颈。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面对高三教学,应以怎样的理念和心态来面对高考,是任何一所学校在新形势下必须直面和思考的问题。

新课改开始以来,我尝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岳麓教材为依托,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力图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和风格。在这个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钟老师的课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但按这样的要求来组织日常教学,高考行不行?

”我从一线老师们的疑问中,体会到这样一些信息:1、高考命题方式的改革应该顺应并引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2、 对高考成绩的追求、对应试环节的恐惧、准备高考的沉重负担,已成为制约老师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放开手脚进行新课程改革难以破解的瓶颈。高考应该成为我们在新课程探索中犹豫观望和停步不前的理由吗?

我从自己教学经历中得出的答案显然不是。但教学的实践同样告诉我们,一名一线教师如果不能科学高效地解决高考问题,他的新课程改革将面临无法承担的压力和责问,同样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走得更远。

由此可见,不论对学校整体还是对于我们教师个体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高考,这直接关系到我们会站在一个什么样的境界上去面对高考中的问题。

一)教育改革中高考的变化。

当人们还沉浸在“只要高考不变……”的争论中时,孰不知高考早已发生了悄然而深刻的变化。如果我们认真观察不难发现,在一标多本的教学背景下,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正渐行渐远;高考试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正日益密切;高考试题中单纯记忆性的知识考察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对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的考察则日益重视;高考的命题方式日益灵活,新情境、新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靠猜题押宝取胜的可能已微乎其微。总而言之,高考也在向素质教育靠拢,高考的考场, 已如同一个巷战的战场,学生必须具备各自为战的超强能力方能胜出。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不要说会背离了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连高考的脚步都会跟不上。

二)高三教学的实然状况。

新课程改革后多年的教学经验说明,高考不是从负面影响教学影响教学改革的障碍,它是更能从正向引领教学改革的标竿。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很多同行的眼里,高三教学似乎是一个素质教育的阳光难以照进的特殊区域。

在这里,课程标准似乎只是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的变相载体,孰不知课标更是在以国家意志的方式诠释着学科的理念、学科的魅力;

在这里,无限制地挖掘教学时间似乎是保证教学进度的唯一法宝,孰不知在所有的教学时间中只是重复着一件意义有限的事情,就是机械训练;

在这里,题海战术似乎是最能让师生获得心灵安慰的灵丹妙药,孰不知即使做过一万道题,还有第一万零一道做过的题等在那里;

高考题不是深吗?那么就一轮复习加二轮复习加三轮复习,无形中把三本书复习成九本书,就是要不断地告诉学生:“你还有不懂的、不会的。”孰不知失去自信恰恰是学生在高考时最大的心理障碍;

高考题不是难吗?那就从各种参考书上找来种种偏、难、怪题,却从不思考这些题偏得有依据吗?难得有道理吗?做起来有价值吗?

想在高考中得高分吗?那么就把教材中的大小字包括注解和课后习题都烂熟于心吧。孰不知,如何在一标多本的前提下形成高考试题的统一标准答案,是命题专家一直在破解的难题,而以教材中的表述作为标准答案早已是首先被否定的方案。

在高三的课堂上,老师的讲几乎占据了整个的教学时间,哪还舍得用高三那么宝贵的时间再让学生去思考、发现、**。让学生在高考时能遇到老师讲过的题似乎是高三复习的“最高理想”,孰不知老师讲到了与学生听懂了、弄通了之间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更可悲的是,高三教学似乎成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盲区。老师们习惯按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能考重点的、能上二本的和什么也考不上的,这种“数人头儿”的精确计算还伴随着给有希望的孩子调座位,让没有希望的孩子坐后排等种种“效果显著”却违背教育公平的做法。思想家康德曾有句名言:

“人非工具”。在功利化的高三教学理念下,当学生成为升学率中的“人头儿”时,无形之中便成了升学率的工具。

更可怕的是,高三阶段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受损的重要时段。学生们只感受到竞争的残酷,却无法真正理解这种竞争在其人生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成功者要蜕层皮,失败者或许要留下终身难以抹去的挫败感。

三)高三教学的应然理想。

我们应该看到高三阶段是学生高中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就决定其同样需要体现教育的本质、坚守教育的原则;我们同样应该看到高三阶段是学生高中生活的一个特殊阶段,这一特殊性决定了高三教学应具备其独有的特点;而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则急迫地要求我们改变以往匍匐在高考脚下进行高三教学的状况,而是应该以一种“站起来”的姿态,从更高的角度、更宽的视野、更深的层次来谋划高三教学。

高三教学,更应对学科价值深怀敬畏之心。经过高一高二的知识性学习,进入高三的师生尤其需要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真的了解这一学科吗?

它的魅力到底在哪儿? 它与其它学科相比不可替的是什么?其实,每一个学科的背后都有一个广博的领域。

如果一位语文教师教到高三都未引领学生感受过语文的激情,享受到语文的诗意,没有引领学生走进过精神的高地,那么他的语文教学便没有真正地完成应负的使命;一个数学教师,如果从来不懂得什么是严谨之美,从来没有抵达过数学思想的密林,没有过对数学理性的深刻体验,那么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只能是肤浅的。任何一门学科,如果看不到它在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培养中的作用,既会迷失了学科教学之“本”,也无法与高考的要求真正接轨。

高三教学,更应对教学规律进行准确的把握。我校多年来应对高考的经验说明,高三教学向时间要成绩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因为无论如何挤占,时间这一“分母”是有限的;而通过把握高三教学规律来提高教学质量则是非常可靠的,因为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追求没有穷尽,随之带来的教学效益这一发展性的“分子”便没有穷尽。 从制度层面上说,高三教学中什么样的师资配备更为合理,什么样的管理机制更为有效需要我们通过一年年不断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从复习的节奏上说,高三教学的不同阶段分别应该承担着什么样的任务需要我们通过对经验教训的梳理明晰思路。

从习题的选择上说,哪些习题最有价值,怎样的难易层次最有针对性,需要我们从多年积累的题库中去淘选。

我们是否还应该换一种迎考心态:高考之难并不只对我们而言,对命题者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他们要避开多年的考题、成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还要用一份标准答案应对成万千上万个考生不同的头脑。

这意味着最大的难题在别人身上,我们只不过是破题之人而已。高考题不可能是无解之题,这就决定了其中定有共性的解题之基,那就是基本的知识要求;一定有宏观的命题思路,那就是基本的理论框架,还一定有规范性的答案要求,那就是基本的解题能力。想清了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在应考过程中所面对的就不再是上百万字的教材,不再是汗牛充栋的题海,而是用日常的教学积累和学生一起去界定基本知识,去构建理论框架,去探索解题规律,只有这样的高三复习才能引领学生从无尽的未知恐惧中解脱出来,在对已知不断熟练的过程中充满自信。

在高考中应考者并非只能处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被动境地,更可以将其化解为一场与命题者之间智慧的博弈。没有掌握规律的人,只能立足于猜测别人会出什么题,掌握了规律的人会把难题推给对方:“看你还能编出什么题来我不会。

”高三教学,更应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曾经观察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很多刚工作便教高三的年轻老师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便会很快地适应教学任务,不论是对知识的梳理、对习题的讲解、对重点难点得把握都能做得有模有样。而即使一些学习基础和素养非常好的高中学生,一进高三往往就会方寸大乱,找不到感觉。

他们的年龄只相差几岁,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区别呢?年轻教师受过大学的专业训练当然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但还有一个被人们忽视了的因素:年轻教师面对高考的知识和习题所承担的是讲授者的任务,这就要求自己必须通过书写教案、演练习题、梳理思路来弄清弄懂这些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知识和习题的主人和驾驭者。

而作为学生,我们为其定位的身份是知识的接受者,他们在潜意识中给自己确定的任务是听懂老师讲的知识和习题,无形之中他们便成为这些知识和习题的奴仆。从这个有趣的观察中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主体意识和潜能被唤醒对一位学习者是何等重要。

在高三教学中,老师的讲应该退一退,而学生的思则应该进一进;老师的灌输应该少一些,学生对知识主动梳理和总结应该多一些;在高三的课堂上,如果学生同样能成为充满兴趣的学习者,富有自信的研究者,敢于质疑的思想者, 勇于尝试的发现者,相信他们的学习将会进入一个更新的境界。

高三教学,更应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早在八十年代初,高考气氛已日益浓厚,而在我校校史馆的档案中却保留着这样一份工作计划:“如今在教学领域出现了一切围绕高考转的现象,高考考什么就讲什么,甚至为了高考不顾教学大纲的要求,占用自习课和音、体、美课时,这都是违背党的教育方针、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作法,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这些珍贵的记录是一所学校坚守教育原则的缩影和体现,也是山东省实验中学多年来始终不变的信念。我们更愿意把高三教育定位为素质教育在一个特定阶段的延续, 把高考定位为学生人生成长的独特经历,在这一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意识为切入点,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关注点,以促进学生全体的成长为立足点,为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和终身的可持发展奠定基础。

高三教学,更承担着为素质教育减轻阻力、开拓空间的使命。人们常把现在的教育比喻为“在应试教育的枷锁下跳着素质教育的舞蹈”。全面推行素质是我们的教育良知,而在高考中满足社会的期许是学校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我们关注高三教学的着眼点不在升学率,更希望通过一个“素质教育与高考实现双赢”的成功案例打消人们的疑虑,为素质教育赢得更为有利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空间。突破高考瓶颈,演绎素质教育的精彩,方为我们的目的所在。

在高三教学中一直贯穿着这样几个关键词:“课标、教材、高考”。华东师范大学的聂幼犁教授对此作了这样的解读:

我们必须严肃地研读课标,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的期望;但是,只有高于课标,才可能准确地领悟课标。我们必须虔诚地尊重课本,因为它凝聚了前人的心血;

但是,我们只有高于课本,才可能真正地读懂课本。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高考,因为它代表了社会的公信;但是,只有高于高考,才有可能有效地赢得高考。

要实现“高于”的理想,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的理念重塑高三教学;要达到“高于”的境界,我们就必须以“站起来”的姿态面对高考。

四)高三教学的实战演练。

一、一份精编——知识落实也不是那么痛苦。

高一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历史何云霞。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一1914班到1917班的历史任课教师,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特殊,加之本届学生初中的历史科目靠一部分,不考一部分,学生对历史的重视度不够,基础不好。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排是专题式的,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历史基础。现在是高中的第一个学期,学生已经习惯了专题式的教材编排。...

高一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一 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主张快乐教学。历史课绝不是听故事的课,但是在课堂中适当的补充一些历史故事,或者鼓励学生讲出自己所了解的相关的历史故事能够让历史课堂更具活力。班上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不是很好,但是也有一些对历史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课外看了很多和历史相关的书籍。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引导,就会在班级中...

高一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三一文库 工作总结 一 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主张快乐教学。历史课绝不是听故事的课,但是在课堂中适当的补充一些历史故事,或者鼓励学生讲出自己所了解的相关的历史故事可以让历史课堂更具活力。班上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不是很好,但是也有一些对历史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课外看了很多和历史有关的书籍。对这部分学生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