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好文章离不开好结尾

发布 2021-03-05 07:46:28 阅读 9327

中考专题复习之作文结尾。

回眸一笑百媚生---如何写好文章的结尾。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

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作喻,是指文章结尾时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常见问题:、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结尾,冲淡了文章的主题。

②、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 偏要多说几句。把文章的延宕部分统统捅破,把该留下空白的人物和事件交待的过于直白,该“藏”的未“藏”,该“白”的过“白”。

③、空喊口号。在结尾处大喊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往往超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的“度”,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好的结尾的特点: 简洁、明快、干净利落。

作文结尾技巧:

1、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2、言为心声,呼唤号召。

3、巧妙发问,引入深思 4、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5、抒情议论,气势不凡 6、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7、陡转立止,尽展新奇。

技巧一: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中考满分作文节选(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

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

中考满分作文节选(选自河南中考满分文《守卫精神的火种》)

(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

简洁明快,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结尾再次反复,呼应开头,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技巧点拨: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技巧二:言为心声,呼唤号召。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技巧点拨: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

中考满分作文节选(选自福建省中考满分文《给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

二十一世纪,我们是祖国的春天,我们不是我们的父母,热情奔放是我们的性格,我们不需要守那些规矩,打破陈规,让我们脑中的那团热情火燃烧得更猛烈,把我们的笑声、爱心串在一起,让全世界笼罩在爱之中。要笑就笑个痛痛快快,要哭就哭个歇斯底里,不要压抑自己,不要让那陈旧的观念束缚着,不要随便改变自己,请记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给我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

”技巧点拨:向所有的同龄人发出了真情的呼唤,有力的突出了主题,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憾。

技巧三:巧妙发问,引入深思。

品味自然》: 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是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品味自然,不就同品味生活了吗?

技巧点拨:一篇好的文章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

在上面一段文字中,作者在结尾巧妙发问,引发读者思考,将文章的意蕴加以深化。体现出作者思考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湖北省中考满分文《哈哈镜中的我》: 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样子,不同的评价造就孩子不同的命运。何必要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地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

技巧点拨:这段结尾针对老师的评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先用排比句的形式说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不必磨灭学生个性,最后再以问句结束,启示人们进行思考,深化了文章的内涵。

一句话可以伤害一个人,一句话也可以托起一片友善的白云。朋友,面对悠悠的铃声,你会怎么做呢? 这是河南考生中考满分作文《铃声悠悠》的结尾。

作者先创造一个警句点名题旨,再亲切呼唤朋友,进而发问,引人深思。

技巧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想到这里,我又记起了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身边的书多着呢,只要发觉,肯定会学到很多……”选自陕西中考满分文《阅读身边的人》)

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选自四川内江中考满分文《创造美好的明天》)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15年来,生活让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更多的人可以读书,我必须放弃!(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

技巧点拨: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这里列举几例分别引用了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

效果很好,同学们应加以学习,此外,引用的范围可大些,如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均可引用。

技巧五:抒情议论,气势不凡。

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

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文《花样年华》)

技巧点拨:这两段文字发于心,出于情,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技巧六: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

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技巧七:陡转立止,尽展新奇。

重庆市一考生的佳作《知子莫如父》,通篇以大款父亲独白的叙述方式,赞扬儿子要当警察的理想,夸张他天生是个当警察的料:身强力壮,动作敏捷,善于交际。结尾处写道:

哟,有人敲门,我失陪一下。嗬,说曹操曹操就到。两位警察兄弟,有急事?啥事儿?到你们那里去?这干嘛呀,有事在这儿说不就得了,好家伙又不是外人。

啥?‥ 我儿子把别人砍成了残废正在你们那儿蹲着?

技巧点拨:文章前面大部分都是父亲对儿子情感化的赞扬和为儿子错误行为作的辩解,结尾处奇峰突转,直指儿子的犯罪行径和可悲下场,与父亲骄傲得意的心态相比,显示极强的讽刺意味。不按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安排事情的结局,结尾处推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这种陡然转折、戛然而止的写法,能给读者以新奇感,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这种结尾方式美国**家欧·亨利运用最为得心应手,所以又称欧·亨利式结尾。

回顾作文结尾技巧:

1、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2、言为心声,呼唤号召。

3、巧妙发问,引入深思 4、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5、抒情议论,气势不凡 6、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7、陡转立止,尽展新奇。

点石成金。选择老师归纳的方法,尝试运用,为《我们的心近了》一文再写一个结尾,使文章结尾收束有力。但是要注意结尾和开头一样,无论选择那一种方法,都要中心服务。

作业: 1、在你的学习生涯中,经历了许多考试,有时让你高兴,有时让你悲伤……请以“考试” 为题,写一个的结尾。

2、试以“朋友”为话题,写一段结尾。

3、我们体验着亲情,感受着亲情,以“亲情”为话题写出结尾.

4、为《我的老师》写一个结尾。

好文章读后感

故乡 读后感。看完 故乡 从而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鲁迅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激励半梦半醒的国人,用还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急切希望沉睡的国人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做为一名创...

经营好文章的结构

作者 胡安芳。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学生版 2014年第07期。缺少深度的文章,一般就是 四平八稳 的文章,表现在结构上就是多平面,少立体 多呆板,少灵动 多并列,少梯度。那么,如何写出有层次 有梯度 有变化的深度文章来呢?一 议 结构如何有梯度。议 结构有无梯度,主要取决于本论部分。本论部分的三至四...

好文章的读后感

好文章的读后感1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对绝佳拍档 马一左和马一右。他们是一对双胞胎兄弟,都喜欢赖在床上不起来,都想快点长大,都担心小乔老师让他们写难死人的作文,都愿意听到表扬,还都盼望着有一天冰淇淋可以免费 就是吃掉10000个甜筒也不会有人管他们。他们一起做过很多很多的事情,比如天天一起上学 放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