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综述

发布 2021-03-08 06:14:28 阅读 4357

作者:薛苗。

**:《管理观察》2023年第33期。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中国一大基本国情,人口结构的转型给社会养老带来压力与挑战。我国农村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对农村养老模式进行**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着眼于农村养老问题,在养老模式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目前主要的农村养老模式分类、影响因素、学者对农村养老模式的**等进行综述。同时结合我国社会转型现状,强调“持续照顾”理念和非社区照顾。最后构建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推进农村社区养老的多元化主体多渠道多阶段的农村养老模式。

关键词:农村养老模式持续照顾多元化主体。

21世纪的中国是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预计中国到2023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

37%①。拥有如此庞大规模的老龄人口,倘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体制等没有和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相适应,便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相比城市而言,农村老龄人口绝对数量更大,老龄化速度更快,老年人口数量增长也更快②。

,而最关键的切入点之一便是养老。陈赛权(2000)提出中国老年人口的3/4居住在农村,农村养老问题多,但是相对说来研究较少。十五年过去,学者们的重心大多仍在**城市养老问题,对农村养老模式**不够。

因此对农村养老模式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梳理和分析,有利于更好的找准未来的道路。

一、养老模式的概念界定综述。

在进行对农村养老模式**之前,有必要对“养老模式”这个基本概念进行一个界定,2023年前学者争论焦点大多集中在对于养老方式的分类问题,并没有对“养老模式”这个说法达成共识。自2023年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之际“养老模式”这说法便引起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穆光宗(2000)从文化的角度认为养老模式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模式并且具有可持续性。

陈赛权(2002)认为当前未能在农村养老模式概念上达成一致意见。宋健( 2001) 提出所有概念归为 “养老体系”、“养老模式”和 “养老方式”三类。宋健(2006)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认为养老模式是从古至今沿用,流传并通过种种途径固定下来的养老样板,是事物的标准样式。

公维才(2007)根据经济主体角度认为“养老模式是指由谁提供养老支持,即由谁负责养老的经济责任”。陈建兰 ( 2012)从城市的特征出发定义了城市养老模式,认为养老模式是为城市养老中核心的、相对稳定的、区别于农村养老的特征和存在形式。李中秋 ( 2013) 定义养老模式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养老体系,分别包括主要和辅助的养老方式,以及为这些养老方式提供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支持。

丁方等(2014)从养老的内容出发,定义养老模式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满足老龄人口各方面需求的典型的生活方式,主要指满足老年人经济**、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三个方面需求的生活方式③。

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综述

作者 薛苗。管理观察 2015年第33期。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一大基本国情,人口结构的转型给社会养老带来压力与挑战。我国农村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对农村养老模式进行 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着眼于农村养老问题,在养老模式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目前主要的农村养老模式分类 影响因素 学者对农村养老模式的...

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

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无论是国际动态给我国的导向,还是国内老龄化形势的逼迫,养老都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由于我国人口本身特有的特点,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引发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更为突出 复杂。因此,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具有的人口多 发展快 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等特征,要求我们采取...

我国养老模式分析

一 养老市场分析。中国老年学学会养老与护理专业委员会最近对北京市场开展了老年养老需求的社会调查,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1.在个人情况方面 1 性别比例 男性占46.57 女性占53.43 男女比例基本协调 2 婚姻状况 有配偶所占比例最高,83.2 排在第二位的是丧偶,仅占14.5 最后是离婚和未婚,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