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应试语文来说,高考得分的高低不仅仅在于写作能力的高低,文笔的好坏,而是你能否明白高考作文的规则和适应它的写作模式。所以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文笔**,辞藻华丽却得分不高,但是有的人语言平淡,内容浅薄却依旧能得到不低的分数,这就是应试作文了。
下面以安徽省高考语文写作文为例进行解释一下,安徽省历年语文作文的难度都可以排上全国高考作文难度榜的前三甲了,每年都数不清的学子死在作文的坑里。
第一点文体:对于写作文来说,写之前除了立意之外,最终要的就是确定文体了,而一个适宜的文体对于高分有很重要的作用。有的人说,文体不是应该和立意相关的吗?
以意行文呀,对于正常写文章是这样的,但是对于高考作文不是这样的,对于文体的选择还是比较重要的。对于安徽作文写作来说,写议**的得分总体上比记叙文高,阅卷老师普遍青睐于议**,这是高考阅卷的潜规则,这样的潜规则可能每个省都不一样,所以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翻你们省历年高考高分作文的文章看看,总结一下你们省阅卷老师偏好什么题材。记住是高分作文不是满分作文,因为满分作文之所以满分,是因为它其他方面的极大的亮点,立意,语言等等,但是很少是因为文体,所以不具有代表性。
第二点审题:审题就是题主所以提问的东西了,写作文之前当然要先审题啦,审不好题就很容易偏题,跑题,那样作文废了,其他再好再亮都没有作用。对于高考作文有一种模板的审题方式,即: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个审题模板虽然精简,但是运用得当,却相当实用。下面就举例说说,如何用好这“审题三问”!
1、北京卷:老规矩。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
对于这样的一个题目,该怎么利用审题三问呢?首先是“是什么”。“是什么”就是寻找主体,这个题目当中的主题是什么?
显然,这个主体就是“老规矩”。其次就是“为什么”,寻找“为什么”就是寻找的主题的特点、作用、意义。主体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意义。
这篇题目当中,“为什么”没有明显提出来,这时候就要你自己思考了,题目把老规矩解释的很详细,但是老规矩有什么特点呢?很显然老规矩的特点有“老”,即渐渐被人淡忘,在现代社会生活当中渐渐消失。还有老规矩的作用是教导过去的人一些行为准则,在他们的生活工作当中树立一些标准准则,形成一把标尺。
还有就是老规矩的意义了,老规矩存在的意义了,一方面作为一种文化的传统加以研究,具有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另一方面老规矩当中有很多精华,可以弥补现代社会当中道德和法律缺失的行为标准。最后就是“怎么样”了,“怎么样”就是怎么做呀!
对于老规矩,我们以后该如何对待,如何做?这个有个千年不变的标准模式啦,就是批判地继承和发扬啦,即所谓地继承其精华去之其糟粕啦!
所以这个“老规矩”的北京高考题用人话翻译一下就是:老规矩是个很老的东西,现在被人渐渐淡忘了,它的作用就是给当时的人树立一个行为标准,是一种标尺。虽然它现在被遗忘了,但是有些东西还是比较有用的,对于现在社会生活还有借鉴的意义的,所以我们要取之精华,弃之糟粕!
这样简单的分析一下,这样分三步去思考会使你的逻辑更加的清晰,在现在越来越抽象和玄乎的高考题目当中抽丝拨茧,寻找你所需要的信息,明白这个题目要告诉你什么东西。这个方法简单易操作,同学们可以好好练习一下。
历年高考应试作文应试作文的偏向及命题对策
贾超英。一种作文形式被应试者适应而渐渐地形成一种比较普遍的写作模式,从而影响测试的效果,这是自古就有的一种现象,最典型的要算八股文。今天,这种作文应试模式形成的周期在不断缩短。话题作文 打破了恢复高考以来几十年中逐渐形成的 材料作文 的 三段论 模式 被人称为新八股文 但令命题创新者始料不及的是,几...
应试作文技巧
一 备考技巧。考前一周或几周,下面的几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第。一 熟读你所参阅的各种参考书上提供的高质量的范文,牢记这些范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和表达方式,比如能使文章衔接的连接词,如moreover,inaddition,或者在某一类作文题型中一定会涉及的句子,如在讨论事物优缺点时多半会用到there...
应试作文素材》
浩气爆棚 名言佳句类素材 古代诗词类作文素材。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2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离骚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白马篇 4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 智有所不明。屈原 卜居 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6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