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 阅读理解型问题 知识讲解 基础

发布 2021-05-14 16:03:28 阅读 2099

中考冲刺:阅读理解型问题—知识讲解(基础)

责编:常春芳。

中考展望】阅读理解型问题在近几年的全国中考试题中频频“亮相”,应该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 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阅读材料;二是考查内容.它要求学生根据阅读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提供的阅读材料主要包括:

一个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或一个新的数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或提供新闻背景材料等.考查内容既有考查基础的,又有考查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这类问题一般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较大,内容丰富,超越常规,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不仅能考查同学们阅读题中文字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能考查同学们获取信息后的抽象概括能力、建模能力、决策判断能力等。同时,更能够综合考查同学们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方法点拨】题型特点:先给出一段材料,让学生理解,再设立新的数学概念,新概念的解答可以借鉴前面材料的结论或思想方法.

解题策略:从给的材料入手,通过理解分析本材料的内容,捕捉已知材料的信息,灵活应用这些信息解决新材料的问题.

解决阅读理解问题的关键是要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的材料,弄清材料中隐含了什么新的数学知识、结论,或揭示了什么数学规律,或暗示了什么新的解题方法,然后依题意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或用归纳、演绎、类比等进行计算或推理论证,并能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阐述自己的思想、方法、观点.展开联想,将获得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进行迁移,建模应用,解决题目中提出的问题。

阅读理解题一般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方法模拟型——通过阅读理解,模拟提供材料中所述的过程方法,去解决类似的相关问题;

(2)判断推理型——通过阅读理解,对提供的材料进行归纳概括;按照对材料本质的理解进行推理,作出解答;

(3)迁移发展型——从提供的材料中,通过阅读,理解其采用的思想方法,将其概括抽象成数学模型去解决类同或更高层次的另一个相关命题.

典型例题】类型。

一、阅读试题提供新定义、新定理,解决新问题

1.阅读材料:

例:说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并求它的最小值.

解:=,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p(x,0)是x轴上一点,则可以看成点p与点a(0,1)的距离,可以看成点p与点b(3,2)的距离,所以原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线段pa与pb长度之和,它的最小值就是pa+pb的最小值.

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则pa=pa′,因此,求pa+pb的最小值,只需求pa′+pb的最小值,而点a′、b间的直线段距离最短,所以pa′+pb的最小值为线段a′b的长度.为此,构造直角△a′cb,因为a′c=3,cb=3,所以a′b=3,即原式的最小值为3.

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0)与点a(1,1)、点b的距离之和.(填写点b的坐标)

2)代数式的最小值为。

思路点拨】1)先把原式化为的形式,再根据题中所给的例子即可得出结论;

2)先把原式化为的形式,故得出所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0)与点a(0,7)、点b(6,1)的距离之和,然后在坐标系内描出各点,利用勾股定理得出结论即可.

答案与解析】

解:(1)∵原式化为的形式,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0)与点a(1,1)、点b(2,3)的距离之和,故答案为(2,3);

2)∵原式化为的形式,所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0)与点a(0,7)、点b(6,1)的距离之和,如图所示: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则pa=pa′,pa+pb的最小值,只需求pa′+pb的最小值,而点a′、b间的直线段距离最短,pa′+pb的最小值为线段a′b的长度,a(0,7),b(6,1)

a′(0,-7),a′c=6,bc=8,a′b==10,故答案为:10.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所给给的材料画出图形,再利用数形结合求解.

类型。二、阅读试题信息,归纳总结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2.阅读材料:

1)对于任意两个数a、b的大小比较,有下面的方法:

当a-b>0时,一定有a>b;

当a-b=0时,一定有a=b;

当a-b<0时,一定有a<b.

反过来也成立.因此,我们把这种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叫做“求差法”.

2)对于比较两个正数a、b的大小时,我们还可以用它们的平方进行比较:

∵a2-b2=(a+b)(a-b),a+b>0,∴(a2-b2)与(a-b)的符号相同。

当a2-b2>0时,a-b>0,得a>b;

当a2-b2=0时,a-b=0,得a=b;

当a2-b2<0时,a-b<0,得a<b.

解决下列实际问题:

1)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制作几种几何体,张丽同学用了3张a4纸,7张b5纸;李明同学用了2张a4纸,8张b5纸.设每张a4纸的面积为x,每张b5纸的面积为y,且x>y,张丽同学的用纸总面积为w1,李明同学的用纸总面积为w2.回答下列问题:

w1用x、y的式子表示);

w2用x、y的式子表示);

请你分析谁用的纸面积更大.

2)如图1所示,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已知a、b到l的距离分别是3km、4km(即ac=3km,be=4km),ab=xkm,现设计两种方案:

方案一:如图2所示,ap⊥l于点p,泵站修建在点p处,该方案中管道长度a1=ab+ap.

方案二:如图3所示,点a′与点a关于l对称,a′b与l相交于点p,泵站修建在点p处,该方案中管道长度a2=ap+bp.

在方案一中,a1km(用含x的式子表示);

在方案二中,a2km(用含x的式子表示);

请你分析要使铺设的输气管道较短,应选择方案一还是方案二.

思路点拨】1)①根据题意得出3x+7y和2x+8y,即得出答案;②求出w1-w2=x-y,根据x和y的大小比较即可;

2)①把ab和ap的值代入即可;②过b作bm⊥ac于m,求出am,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m.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a′,即可得出答案;

求出[, 6x-39,分别求出6x-39>0,6x-39=0,6x-39<0,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与解析】

1)解:①w1=3x+7y,w2=2x+8y,故答案为:3x+7y,2x+8y.

解:w1-w2=(3x+7y)-(2x+8y)=x-y,x>y,x-y>0,w1-w2>0,得w1>w2,所以张丽同学用纸的总面积更大.

2)①解:a1=ab+ap=x+3,故答案为:x+3.

解:过b作bm⊥ac于m,

则am=4-3=1,在△abm中,由勾股定理得:bm2=ab2-12=x2-1,在△a′mb中,由勾股定理得:ap+bp=a′b=,故答案为:.

解:[,x+3)2-()2=x2+6x+9-(x2+48)=6x-39,当[, 0(即a1-a2>0,a1>a2)时,6x-39>0,解得x>6.5,当[, 0(即a1-a2=0,a1=a2)时,6x-39=0,解得x=6.

5,当[, 0(即a1-a2<0,a1<a2)时,6x-39<0,解得x<6.5,综上所述,当x>6.5时,选择方案二,输气管道较短,当x=6.

5时,两种方案一样,当0<x<6.5时,选择方案一,输气管道较短.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整式的运算等知识点的应用,通过做此题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阅读能力,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gh的边长分别为和,对角线bd、fh都在直线上,o1、o2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线段o1o2的长叫做两个正方形的中心距.当中心o在直线上平移时,正方形 efgh也随之平移,在平移时正方形efgh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

1)计算:o1d=__o2f=__

2)当中心o2在直线上平移到两个正方形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中心距o1 o2

3)随着中心 o2在直线上的平移,两个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还有哪些变化?并求出相对应的中心距的值或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o1d=2,o2f=1;

2)o1 o2 =3;

3)当o1 o2>3或0≤o1 o2<1时,两个正方形无公共点;

当o1 o2=1时,两个正方形有无数个公共点;

当1<o1 o2<3时,两个正方形有2个公共点.

中考冲刺 阅读理解型问题 知识讲解 基础

中考冲刺 阅读理解型问题 知识讲解 基础 中考展望 阅读理解型问题在近几年的全国中考试题中频频 亮相 应该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它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阅读材料 二是考查内容 它要求学生根据阅读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 提供的阅读材料主要包括 一个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或一个新的数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或...

中考英语知识点梳理 阅读理解讲解

英语作为文科科目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记忆理解的东西比理科要多的多,所以复习的战线需要拉得更长,如下为大家提供了中考英语知识点梳理,希望能够真正的帮助到大家。考点扫描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中考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 分析和判断能...

中考冲刺指导 攻略英语阅读理解

科学安排 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中考冲刺指导。一 养成良好阅读心态。阅读时过于紧张 思想开小差等消极因素会妨碍大脑的正常思维,而保持心绪安定,精神专一等良好的阅读习惯则能大大提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