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表达感谢的言语行为研究

发布 2021-05-17 19:05:28 阅读 8520

作者:李海霞。

**:《文化研究》2023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主要从人际关系的三个方面:公务关系、亲密关系和社交关系出发研究英语专业生与非英语专业生表达感谢的言语行为,旨在考察英语学习是否对学生在表达感谢的言语行为方面有影响。

关键词:英语专业生;非英语专业生;表达感谢。

一、研究问题。

1.1研究背景。

致谢是和谐类的言语行为,本质上是礼貌的(廖百秋,2008)。感谢语言是对他人帮助的承认,是促进人际关系的礼貌举动,这为各种语言和文化所共有。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在感谢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毕继万,1996)。

在汉语文化中间接感谢言语行为使用频率远远高于直接用“谢谢”表达感谢言语行为的频率,特别是在关系亲密的人之间,直接表达感谢会让人产生生疏见外感。然而在英文化国家直接感谢言语行为相当频繁,正如王宗炎所说:“‘thank you.

’ 这句话,英美人一天要说上千百遍。”在中国人们对服务类人员没有表达感谢的习惯,消费者认为我付了钱就理所当然的得到相应的服务,没必要感谢。而在英文化国家不管是服务员还是被服务的人都有彼此表达感谢的言语行为习惯。

毕继万(1996)指出英文化的人在感谢语方面对中国人的错误认识主要有三点:其一,不懂礼貌,该表示感谢的时候不说感谢语;其二,虚伪不实,一旦感谢起来就虚夸其词;其三,在回答感谢时,不是拒绝接受就是说成不得已而为之。作者认为如果将自己民族的文化生搬硬套到别民族文化中,并无端指责,这是很不负责任以及十分狭隘的行为。

正如利奇在《语用学》一书中所指的那样,礼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有明显的民族性,无所谓对与错。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适当的恰到好处的表达感谢之情,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1.2研究问题。

既然礼貌具有民族性和文化差异性,加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那么学习该民族的语言与文化是否会影响人们日常语言表达的某些习惯呢?相比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整体上接触英文化的范围要广、对其内涵了解得也相对较深。虽然同为中国人,但由于前者长期系统的学习英语语言和英美文化,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必定或多或少习得一些相应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毕继万(1996)认为汉文化感谢语的使用因人际关系的差异而各不相同。对于纯属工作关系、主观上并不包含助人的意愿的举动既可表示谢意,也可不用道谢;对于亲朋好友和亲属则极少使用感谢语,用了有时反而疏远了关系;而对于同事、熟人和社交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则要视关系亲疏、等级差异和行为性质而区别对待。本文主要从人际关系的三个方面:

公务关系、亲密关系和社交关系出发研究英语专业生与非英语专业生在表达感谢言语行为方面的差异。旨在考察英语的学习是否对学生在表达感谢的言语行为方面有影响,影响有多大。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作文错误分析

作者 池春姬。新西部下半月 2011年第11期。摘要 本文在阐述学习错误与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迁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作文存在的常见错误,认为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经常求助于汉语的表达习惯,带有明显的母语的负迁移色彩。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 英语作文 语际错误 负迁移。一 错误与语言习得...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作者 朱敏。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第12期。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很多人认为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 费时 低效 传统的英语教学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 复合型 外语人才,这就迫使外语教学界努力寻求新的办法,探索新的路子,以便能够更有效地解决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研究

作者 张凡。学园 2014年第26期。摘要 英语学习焦虑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存在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影响着英语学习的效果。本文以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阐释了英语学习焦虑的含义,分析了焦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克服和减轻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策略,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