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书法的结构之美》教学反思

发布 2021-05-31 03:16:28 阅读 5187

第四部分:合作**。导学“均衡对称之美”:

首先,让学生欣赏课件前两张**“山、莫、暴、无、奉、禁”,思考“**所选字体是什么,其结构有何特点,字形呈啥状?”这一问题。其次,教师深入各学习小组督导学生合作**,让学生代表对学习成果发表看法,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

再次,**课件例字“禁、及”,师生一同分析“禁、及”的结构,教师临写示范后,学生临写并体验篆书的笔画特点“藏头护尾、粗细均匀、笔势下垂、状如曲铁”。 导学“疏密匀称之美”: 首先,依次**课件“登、群”“妙、张”,让学生思考“重复笔画的排列分布应怎样,左右部件的向背应做到怎样?

”这一问题,在赏析中领悟“疏密匀称”的结构之美,并形成“看法”上的共识。其次,**课件“妙、张”,让学生思考“下面两个字哪个向而相犯了?哪个背而相离了?

”这一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归纳、评述能力。

第五部分:展示交流。首先,以林海的《琵琶相》作为背景**,**课件“临写提示”和例字“古、六、自、高”,引导学生在“米字格”中比较分析例字“古、六、自、高”的比列、位置、重心和外形,让学生养成“练字先练眼”的良好习惯。

其次,指导学生临写:①分组临写例字,并用双手拿着作品加以展示;②派代表到前黑板临写“篆书”、“隶楷”,将自己的感受和临写的结果与同学交流。再次,教师巡导,以“篆、隶、楷、草”的结构之美,组织学生“互评”,在激发学生的“互动”意识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明确隶书笔画的典型特征“波形、蚕头雁尾”。

第六部分:达标提升。首先,让学生思考课件中“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书法的哪三种结构之美?

”这一问题,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力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两名学生到前黑板临写隶体“隶书”二字,使全班学生加深对隶书笔画特点的理解。其次,让学生思考课件中“除了我们已学的三种书法的结构之美外,还有其他表现书构结构之美的类型吗?”这一问题,若时间充足,可让学生赏析课件的最后三张**,在愉悦中感受“书法的结构之美”,激励他们回味收获、体验成功,进一步强化他们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

二、本课的教学感受。

好的方面:1.按照设计思路顺利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过程比较流畅,学生动眼、动脑、动手的意识较强,学习氛围也较浓厚。

2.在导学案设计方面,能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不断**。3.

由情景引入学前反馈、导入教学目标,再由“整体感受”,让学生在“米字格”中临写“中、盖、人、台”等例字,较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欲望。4.在合作**环节,通过课件展示,加深了学生对“均衡对称之美”和“疏密匀称之美”的认识,效果也较理想。

5.在展示交流环节,无论是学生分组临写还是派代表到前黑板临写,都较好地展示了学生的书写功底和临写技能。6.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较好地践行了我校推倡已久的“一二六”课改教学模式。

2.有些学生在合作**环节“沉默寡言”,未将自己的感受表述出来;在展示交流环节“只顾自己书写”,未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学习小组内的作品未得到充分地展示,“互动”“互评”意识还不强。

总之,我这堂课,在备课时与同科教师互相交流、**,课后也得到了观课的领导和同事的中肯评价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书法教育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争做反思型的教师。

2023年3月18日。

书法上下结构教学反思

书法上下结构教学反思。在基本笔画教学过程中,回顾自己整个过程及教学思路,有令人回味之处,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更需要我去琢磨 去挖掘 去研究。课前,我已做了充分的准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精心备课。我在导入部分这一环节当中,以欣赏优秀作品导入,目的是想通过名帖欣赏,充分展示我国书法艺术的魅力,让学...

2019《桥之美》教学反思语文

桥之美 教学反思。在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整合设计中,有一项是 桥 的教学系列 中国石拱桥 桥之美 以及综合性学习 说不尽的桥 两篇文章,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从知识到审美,从课内到课外,再用课外的事例来检验课内知识,这样,对桥的文化更加深了理解。桥之美 是带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与 中国石拱桥...

语文教学的无声之美

作者 黎万生。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第09期。李白有一首诗叫 怨情 诗是这样的 美人卷朱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这首诗的美处在于诗人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想象,表达出含蓄深远的无言之美,这使我想起了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有 无声之美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 无声之美 呢?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