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语言出新的艺术

发布 2021-05-31 06:52:28 阅读 1003

无为县2024年中小学优秀教研**评选推荐表。

”可见,语言表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质量的高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4年版)十分强调对学生写作能力、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明确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在中考作文要求及评分标准中,对考场作文语言也提出明确要求:语言流畅、简洁、得体、规范,有一定的表现力,且所占分值也比较高(25分)。然而,从近年来的中考作文情况来看,学生在语言方面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用词随意化:词语贫乏,词不达意,表述不清,表意不准。

2、 表达平淡化:无论绘景状物,还是写人叙事、表情达意,写起来平淡无味,毫无文采。

3、 形式单调化:语言形式单调呆板,少于变化。

4、 语言**化:少年老成,模仿**,装腔作势,不合规范,失去个性。

5、 语病多样化:遣词造句,存在着明显的语病,病句多,读起来令人费解。

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生活的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写作素材,需要我们用心去积累。

二是少于观察和思考。我们周围的人和事,自然界中的万物,生活中的现象,都需要我们去观察和思考,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三是学生对作文存在畏惧心理,怕写作文,也不知写什么,怎么写,“作文作文,叫人头疼”。

四是没有正确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有的学生阅读面狭窄,少于阅读,有的甚至不阅读,为写作而写作,不懂得“读”是“写”的基础,“读”没有做好,又怎能“写”好作文呢?五是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前提,没有兴趣,又何谈写好作文?六是教师的作文教学不得法,需要大力改进。

那么,如何使作文教学走出低谷,让学生的作文语言变得生动起来,富有创新的艺术色彩呢?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浪潮日益高涨的今天,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大力提倡“敢想、敢说、敢写”的作风,努力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及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消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打造开放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作文语言出新的途径很多,本人主要从下列几方面着手,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一、 引用诗文,使作文语言增光添彩,意味深长。

诗词文、名言、警句、俗语等,大多文字洗练,语意含蓄,具有节奏美、**美,写作时恰当引用,可美化语言,为文章增添光彩。佳作《秋之韵》就成功地引用了诗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春秋”,身陷囹圄之际,亡国之君李后主,面对再美的秋色也只能“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豪气万丈的易安居士之于秋,也暗自感慨“花自飘零水自流”。即使“佳节重阳”,“东篱把酒”,终难挡“席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些诗词的成功引用,既灵活,又形象,使本文的语言优美,增添了秋境的美感。

二、借用“行话”,使作文语言幽默风趣,富有启发性。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各行各业的新鲜用语层出不穷。写作时,借用行话、术语、外语、歌谣等,使作文语言具有幽默感,烙上创新的色彩。如习作《**记》中的“不到长城不死心,不撞南墙不回头”、“胃式乐园”、“食物——my good(我的上帝)”、青春,这才是我的‘靓’” 这些“行话”用语,不仅饶有情趣,而且诙谐生动,妙趣横生,读罢忍俊不禁,拍案叫绝。

又如佳作《补课》中的一段:“老班”教物理,一进门就吐出五个字:“这节课考试!

”哎,多难的题!我又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这“牛顿”和“焦耳”急得我“顿”脚、抓“耳”。

终于挨到铃声响,告别“牛顿”,我们这群“鸥鹭”终于飞出教室。此时,叹息声、责怪声、怨恨声,“一时齐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中间还夹杂着经自己改编的歌谣:“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休息最少的人是我,挨骂最多的人是我……行话、术语的借用,歌谣的成功改编,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本文语言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喜笑之中引人深思。

三、巧变语序,使作文语言增色生辉,耐人寻味。

先看一则趣闻:一位书法家写了一张字条贴在路边:“不可随处小便”,后被一个仰慕他书法的人撕去贴在自己的书房中。

这怎么能贴在书房中呢?原来他巧变了语序,成了“小处不可随便”。语序一变,词语通过重新组合,意境大开,耐人寻味,语言妙趣横生,增光添色。

常见的句序颠倒的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移等,它改变了正常语序,故意颠倒,避免了平铺直叙,加强了语势,协调了音节,增强了表达效果。如朱自清的散文《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它们都是修饰小草的,是定语后置,强调了小草的质地和颜色的特征。又如鲁迅的杂文《论雷锋塔的倒掉》:

“雷锋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作者有意把“并不见佳”放在“我以为”的前面,借用这个特殊的语序,来强调对象征封建统治的雷峰塔的厌恶之情。

四、 锤炼词语,使作文语言精练传神,言尽意远。

唐朝著名诗人皮日休曾说过:“百炼为字,千炼成句。”杜甫也说过:

“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自古以来,文人大家很重视词语的锤炼。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经过反复推敲最后才定下来的。

这一“绿”字,使全诗境界大开,把春风也写活了。在《孔乙己》一文中,鲁迅写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和“摸出几文大钱”的“摸”字,由“排”到“摸”,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悲惨境地,精练深刻,鲜明形象。

此外,精心选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特别是动词、形容词,可收到字字珠玑、珠围翠绕的艺术效果。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这段文字之所以如此优美,就是因为作者精心选用了“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肥胖”、“轻捷”、“长吟”、“伏”、“窜”等一系列准确生动的形容词和动词来描绘百草园的自然风物。这些形容词和动词,像飞珠溅玉,字字生辉,如见其行,如临其境,回味无穷。

五、 词语活用,可使作文语言妙趣横生,推陈出新。

词语活用包括词语借用和词语翻新。词语借用主要指大词小用、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庄词谐用等,词语借用可以产生一定的美学效果,获得审美倾向,由平易中显神妙,朴素中显美丽。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狡猾”是贬词褒用,在这里是“调皮”、“机灵”的意思,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阿城的《孩子王》中:“电影在山里极其罕见,常要年把才瞻仰一次。

”把“看电影”写成“瞻仰”,庄词谐用,具有调侃意味。舒婷的《我儿子一家》:“奶奶回家喜滋滋发布新闻,爸爸妈妈一听面面相觑……”句子“发布新闻”是大词小用,明明只说一件小事,却用“发布新闻”这样郑重其事的词语,名、实之间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时也表现奶奶为儿孙的聪明、成就而沾沾自喜。

词语的翻新,是对原词语的创新使用,可使作文语言妙趣横生。舒婷的《我儿子一家》:“妈妈不服气,说她这是休息,她不能‘守桌待诗’。

”创新作文《等》中:“居然一首也想不起来,真是‘歌到唱时方恨少’啊!”上两例中的“守桌待诗”和“歌到唱时方恨少”,是对“守株待兔”和“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翻新使用,这样创新,既形象生动,又幽默风趣,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六、 句式错综,使作文语言节奏鲜明,富有**美。

一般说来,整句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散句自由灵活,富于变化;长句结构复杂,表意周密;短句精练简策,简洁明快。写作时,交替使用长短句、整散句,使句式错落有致,富有节奏美、**美。如创新习作《秋之韵》中的一段:

“秋来了!她缓缓地从容地走向生命的终结,走向大地,有着一股迷离的柔情,一种神秘的饥渴,一种永久的感动,更有一种回归的安谧。”这段话有长句,有短句;有整句,有散句,生动活泼,节奏鲜明,既有整齐和谐之美,又有参差错落之美。

七、 巧用辞格,使作文语言优美流畅,生动形象。

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巧用辞格,可使作文质朴的语言生辉,增强文章的气势。如佳作《风景线》:“初春的南方,阳光明媚,百花争艳。

近处河畔,垂柳成行,微风吹过,她那长发便随风婆娑起舞,仿佛在向人们招手。草地上,一株株小草破土而出,好像刚刚从酣梦中醒来,舒展着它们幼嫩的绿叶。苗圃里,万紫千红的花儿悄悄地绽开了笑脸,争相斗艳。

那宽阔无垠的麦地阡陌相连,就像披着一层透明的碧纱,孕育着早春的生机,欣欣向荣。”这段描写,综合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加了语言的气势,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早春图。

八、 摹绘音色,可使作文语言惟妙惟肖,形神兼备。

精选优美辞藻,巧用语言手段,对自然界和社会客观事物的声音、色彩、形状、气味、景象、情态等进行惟妙惟肖的描绘,可以创造生动、传神、立体的美的形象。如:将“我听见有人敲门,赶快去开”改成“我听见咚咚咚的敲门声,蹬蹬蹬地跑过去,吱扭一声把门打开”,用上“咚咚咚”、“蹬蹬蹬”、“吱扭”这些摹绘声音的词语,既生动传神,又渲染了气氛。

又如张洁的《挖荠菜》中有这样一段话:“太阳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

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我听见妈妈在村口焦急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只是不敢答应。

”句中的“琥珀色”、“咩咩”、“呱呱”、“越来越浓”、“沉寂”这些词语,形象地描绘出晚霞的色彩、羊儿和乌鸦的叫声以及黑夜的寂静,以乐景衬悲情,有力地反衬了“我”当时有家不敢回的凄凉心情,产生了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中考作文提分捷径1 出新技巧

中考作文提分捷径一 出新技巧。知识要点 1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2 所谓创意,即创造 创新之意。考试说明 中考时,考生该怎样根据命题要求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存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张扬个性呢?中考优秀作文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中考作文提分捷径1 出新技巧

中考作文提分捷径一 出新技巧。知识要点 1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2 所谓创意,即创造 创新之意。考试说明 中考时,考生该怎样根据命题要求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存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张扬个性呢?中考优秀作文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中考作文提分捷径1 出新技巧

3 以能出新。这里的 能 指某种特长或技能。如果你能选择 人无我有 的 能 作为题材,并在文中不断亮出有关此 能 的种种术语,那么阅卷老师的眼睛会为之一亮,你的文章也就会因此而脱颖而出。江苏南通市中考作文要求以 我发现 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位小学四年级就学会下象棋的考生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特长,在题目的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