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

发布 2021-11-05 14:44:28 阅读 9473

好课之“好”,是有一定标准的。 说法一:导学助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课程改革新理念,这个标准综合地说就是:教师手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设计教案立足于学生的“学”,走进课堂发动学生“学”,打开课本组织学生“学”,课堂,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

好课之“好”,是有一定标准的。 说法一:导学助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课程改革新理念,这个标准综合地说就是:教师手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设计教案立足于学生的“学”,走进课堂发动学生“学”,打开课本组织学生“学”,遇到障碍指导学生“学”。学生学得有兴趣,有信心,有方法,有余力,有实效,积极主动、生动活泼,不只释放了潜能,汲取了知识,开发了智力,练就了技能,并且提升了文化素养、人格品位,在人生的道路上得到健康发展。

说法二:思维同步、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在智力因素上做到了思维同步,在非智力因素上达到了情感共鸣,这堂课肯定是一节成功的课。

构成好课的几大要素:

一、亲――亲切、亲近、亲和

师爱似海,教师心中应是一个广阔的情感世界。师爱中刻着两个字:一个是“远”,一个是“近”。

远者,教师关注着学生的未来,是个**远瞩的人,时刻眷顾着学生的精神家园和智慧与能力;近者,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是那么贴近,总给人以无言的感动。这时候,学生自然会打心眼里喜欢你,甚至变得离不开你。有了这种情感关系的驱动,学生上你的课能不用功吗?

你的正确指导和严格要求他们能不接受吗?“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确实如此。

1.将枯燥的课堂变成充满自由和智慧的一种互动学习的天堂。

师爱是和谐师生关系之魂。没有爱,教育的阳光无法照射进孩子的心灵。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知道他们爱什么,想什么、恨什么。

要在教学中真正认识、了解、发现学生的各个方面。怀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念,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时刻紧绷着脸的师道尊严。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判断和选择。

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效果。

例:订正试卷时,让错题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理解和包容学生,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给予不同的包容话语。如在学生答问的评价上,对一些学生能力较强的同学,回答的不同一般,你可以对他们说:“你思考得很有深度,令我赞叹”。

对于能力一般的同学的回答,接近答案却不十分准确,你可以对他说:“你说的已经很接近答案了,你肯定能做出更精确、更出色的答案。”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答错误时,你可以对他说:

“你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的,如果你仔细思考,也会回答的很好的。”通过不同的评价包容,更多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融洽师生情感,和谐师生关系。

例:爱插嘴的王楠子到美国后成为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大四学生已贷款买好一幢三层小楼。

教师要营造一种非格式化“气场”,一种长期的人文熏陶和精神滋润,置身其间,学生享受的是“千鸟和鸣”、“万花怒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3.课堂要充满“三声”。

(1)要有“笑声”。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

(2)要有“赞美声”。课堂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

(3)要有“惊讶声”。课堂每一教学内容必有令学生“惊讶之举”,关键看教师是否能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境。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拿出教学绝活。

例:名师的扎实基本功+特长。

二、精――精心、精当、精彩

所谓“精心”,是指上课前要精心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如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法等。有了这个“精心”作前提,课堂教学必能少而精,当讲即讲,当练即练,重点突出,疏密有致,以至达到“精当”的程度;再加上教师激情的感召,优美、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便油然而生,于是这堂课高潮迭起,魅力无穷,亮点闪烁,精彩十分。

1.教师自己首先要超越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性是教学的生命,思想性是教学的灵魂。教学内容相对于教学方法而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应该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如果仅有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而没有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那么就会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传授错误的教学信息,势必会给学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为此,大师之学首先是大学问之学,没有大学问就不可能成为大师。也只有大师级的大学问家,才有可能培养出高层次的人才。乌申斯基所言的那样“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鲁迅笔下有一则笑话,说一个农妇,猜想皇后娘娘是这样享受幸福的――醒来就大叫:“大姐,拿一个柿饼来吃吃。”我们暂且把他称为“民间想象。

”要提升教师自己的思想。好课是有思想的。如果不能启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的思想,就算不得一节好课。

教师如果自己都没有把文本弄清、弄透,没有做到来龙去脉了然于心,只是肤浅地作出表象理解,又怎么能让学生深刻起来。

例:窦桂梅提出超越文本,对于经典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幸福”因素的挖掘。

雪夜中的一个女孩,寒风里的一簇亮光,狂欢外的一声叹息,天堂里的一个微笑。小女孩的遭遇让人一掬同情之泪。但教师却引导学生感受小姑娘,能在寒冷中播种温暖,在饥饿中获得满足,在恐惧中创造安宁,在孤独中寻求慈爱,在痛苦中追求快乐。

只要不放弃对梦想的渴望,就能获得幸福!

2.练就精练、准确、富有激情而不煽情的课堂语言。

要借鉴名师的课堂语言,积累成功的课堂语言,更要把握课堂语言鼓励性、引领性、启发性等基本原则,根据课堂情况,灵活运用,现场发挥,精彩展现。教师要想感动学生,首先要先感动你自己,教师要想使学生陶醉,首先你自己要自我陶醉。教师的激情就是一种润滑剂或催化剂,他可以引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活学生愉悦的细胞,焕发学生身心的潜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至于度日如年或如坐针毡,而使他们感到听课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激情的迸发和审美的回味。

开讲时:一语天然万古新

导入处:未成曲调先有情

点拨处:要把金针度与人

结尾处:能探风雅无穷意

三、实――实际、实在、实效

课堂教学的从实际出发,是指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以此为据确定教学的目标、容量、重点、难点、方法、节奏等,学生能够承受、消化、吸收。实实在在的付出必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把自己当学生”意味着换位思考,实现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移;还要“把学生当学生”“把自己当自己”,即要突破自我的局限,从多维的角度来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切记:学生的一切发展能够达到什么程度、高度、深度,最终都取决于角度,取决于教师在什么样的位置来观察,以什么样的立场来考量。

1.几点思考:

(1)多一点归纳,少一点演绎。

(2)多一点深度,少一点平移。

(3)多一点转化,少一点直问。

(4)多一点引导,少一点传道。

2.推荐美国课堂教学的《一分钟试卷》法。

方法: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留一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写一篇简短的概括性短文,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在下次课前组织学生讨论和小结。

优势:方法科学。成绩差的学生,与师生忽视教学反馈、未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巩固有极大关系。

理念先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方法创新。

以课堂教学评价为教学反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四、活――活力、活动、活跃

所谓“活力”,是指教师上课精力充沛,情绪饱满,话语声音响亮、铿锵有力;表述准确、清晰、流畅;板书字迹工整、清楚,字体大小适宜;教态亲切、自然、大方,甚至来一点潇洒,在某种程度上有所谓“大将风度”。所谓“活动”,是指教学流程呈动态运行,学生频繁参与,教师循循善诱,适时指导、点拨,师生互动生成,静止的课堂变成了一潭活水。所谓“活跃”,是指学生开动了脑筋,思维出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而教师则根据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应变,不失时机地调控教学,使“教”与“学”浑然一体,自然和谐,课堂始终笼罩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

聚焦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聚焦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者 蔡宗乃。新课程 教研版 2010年第04期。一 简要回顾。我们之所以攀登,不是因风光的顶峰,而是为沿途的风景和永恒的过程。回顾乐清中学的整个赛课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宣传动员准备阶段 9月19日 10月10日 自市教育局9月18日发布乐教科研 2009 ...

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怎样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怎样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尊敬的各位领导 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 怎样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理想 怀揣美好的希望上路。我觉得,一位教师如果想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他一定得拥有一个梦想。因为有了梦想,他的行动才会更有意义,他才会始终不渝地为了改变现实而努力奋斗。虽然有梦想不一定就能成功,...

教师专业成长的

教师专业成长的 第三条途径 郑友训。1 教师专业成长的 第三条路径 第三条路径 即指没有外在行政命令和群体意识的前提下,来自教师个体的 内在的发展意识和动力,通过自我反思 自我设计,以充实生活,丰富体验,拓宽加厚文化底蕴,以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更新的目的。其特点 首先,它是教师来自个体的 内在的发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