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 二

发布 2021-11-19 16:50:28 阅读 7174

一、选择题。

1.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等能力,属于心理健康考察范围指标中的( )

a.智力指标。

b.非智力指标。

c.协调与控制情绪指标。

d.智力与体力综合指标。

参***:a

参考解析: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能力属于智力的成分,因此这些指标属于智力指标。

2.有利于教育逐级普及的学制是( )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多轨学制。

参***:b

参考解析:单轨制是由小学—中学—大学衔接而成的学制,有利于逐级普及教育。

3.某美国学者提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实行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其教学时间分配为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占20%,个别教学占40%。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

b.特朗普制。

c.分组教学制。

d.凯乐计划。

参***:b

参考解析: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道尔顿制是2023年,美国的柏克赫斯特在道尔顿中学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按照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志趣不同。他们各自的学习任务和内容当然也就不同,甚至彼此不相干;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之后再接受新的学习任务。分组教学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指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若干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

4.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其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

b.独立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参***:d

参考解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其中,创造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而且有超越意识,如超越书本、超越教师、超越自己和群体等。

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始,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始,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始,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参***: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过程的规律包括: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d项正确。

a项:德育过程的顺序,主要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学生缺少道德认识,就从“知”开始。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德育过程的顺序,主要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学生道德情感淡漠,就从“情”开始进行熏陶。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道德行为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如果学生缺少道德行为,就从“行”开始。

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6.狗听到主人呼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属于()。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行为。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参***: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作第一信号系统。

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作第二信号系统,虽然主人叫狗的名字是以语言为中介,但对于小狗来说,它并不是因为理解语言的意义而产生反应,而是将这种语言作为一种物理性条件刺激。

7.开好班会的基础是( )

a.精心准备。

b.确定主题。

c.具体实施。

d.效果深化。

参***:b

参考解析:主题是主题班会的灵魂,开好主题班会首先要确定鲜明生动的主题。

8.宋宝独自照顾妈妈的事迹感动了社会,被评为市“十佳”少年。最近,学校开展了向宋宝学习的活动,该活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参***:b

参考解析: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题干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

9.课程开发应该包括教育目标的确立、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学习结果的评价等环节。该论述对应的课程编制模式是( )

a.过程模式。

b.目标模式。

c.评价模式。

d.开发模式。

参***:b

参考解析:泰勒提出了关于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可概括为:

目标、内容、方法、评价。(1)确定目标: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选择经验: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组织经验: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评价结果的目标课程: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0.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b.是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c.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d.能否提高学生的成绩。

参***: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挑选人。

素质教育重能力,强调全面提高质量。应试教育重知识,以考试分数定质量高低。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只选择合适的学生提高升学率。一般而言,能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11.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学习动机可分为( )

a.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b.近景直接性动机和远景间接性动机。

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d.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参***:c

参考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义务使其适龄子女或被监护人()。

a.摇号入学。

b.择校入学。

c.就近入学。

d.按时入学。

参***:d

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或者县级人民**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13.我国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 )周岁的公民。

a.16b.18

c.14d.20

参***:b

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第二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14.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体现了思维品质的( )

a.广阔性。

b.灵活性。

c.逻辑性。

d.深刻性。

参***:b

参考解析: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随机应变的程度,指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机智灵活地考虑问题,应付变化。

15.数学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课外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而不是强迫学生参与,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

a.自主性。

b.自愿性。

c.多样性。

d.开放性。

参***:b

参考解析:数学教师设计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这种做法体现课外活动具有自愿性。

16.从根本上说,教师的威信来自于( )

a.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b.社会尊师重教的传统。

c.教师的社会地位优势。

d.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

参***:a

参考解析:教师威信主要包括教师职业威信和人格威信两个方面,其中,教师的人格威信是形成真正教师威信的基础。

17.有的人在良好环境中成长,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而有的人,成长在恶劣的环境中,却能够“出淤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 )

a.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b.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更有利。

c.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d.人的成长不受环境的制约。

参***: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②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又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环境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现实性。但是,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a项正确。b项:

环境的好坏与人的发展并不是完全直线的对应关系,人在面对环境的时候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人的发展并不是由环境决定的。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

人的成长是离不开环境的制约的。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18.高老师是一名青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效果,除学校统一举行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外,他还会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研究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参***:a

参考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高老师除了学校组织的终结性评价外,还用到反映学生动态发展的形成性评价。

19.国外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c.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d.柏拉图的《理想国》

参***:b

20.下列关于经验主义课程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经验主义课程论以赫尔巴特为重要代表人物。

b.经验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方法。

c.经验主义课程论强调围绕现实生活组织课程。

202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参考答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 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克 c.乌申斯基 d.维果茨基。2.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 b.社区教育。c.社会环境 d.学校教育...

202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九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 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b.继承性。c.永恒性d.相对独立性。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 访问 考察,如让学生参观博物馆,前人创造的金银玉饰 碑刻书画,这对理解...

202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六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 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练书法时,我们所知道的规则和方法是储存在 中的。a.陈述性记忆b.情景记忆。c.程序性记忆d.感觉记忆。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三十八号令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