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题

发布 2021-12-17 12:07:28 阅读 1403

一、填空题。

1、任何热处理工艺都是由和( )三个阶段组成。

2、立方晶胞晶格常数的特征是:晶胞的棱边棱边的夹角。

3、材料拉伸卸载后,可恢复原来形状和尺寸的变形称为卸载后不可恢复原来形状和尺寸的变形称为。

4、铁碳合金室温组织基本由和组成,其中软韧相是硬脆相是。

5、t8、t钢、65钢、t13这五种碳素钢中含碳量最高的是含碳量最低的是。

6、大多数金属具有简单的典型晶体结构和。

7、生产中常用的淬火冷却介质有和等。

8、材料选用的一般原则有和。

9、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可分为和前者一般在毛坯成形后粗加工前进行,后者一般在粗加工后精加工前进行。

10、机床主轴的材料选用45钢或40cr,其工艺路线如下:下料→锻造→热处理1粗加工→热处理2半精加工→热处理3磨削。请把阿后面的3个具体的热处理工艺添加到工艺路线的合适位置。

(调质、正火、表面高频淬火加回火)

11、钢在冷却时过冷奥氏体可发生三种不同类型的转变:高温的转变、中温的转变和低温的转变。

12、一般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有和等方式。

13、室温下,共析成分的铁碳合金平衡组织是其组成相是和。

14、表面改性化学热处理方法有和等。

15、铁碳合金相图中有三条水平线,代表三种平衡固相转变反应,它们分别是和。

16、碳钢按硫、磷含量分为和三类。

17、金属铸件冷却凝固时,由于表层和中心的结晶条件不同,铸件由表及里是不均匀的,铸件组织从表层及里的三种不同形态的晶粒区分别是:表层中间和中心。

18、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包括和( )等几个步骤。

19、与单晶体相比,影响多晶体塑性变形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和。

20、在碳素钢中,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含碳量分别为和。

21、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球状化的退火工艺,主要用于钢和钢,其目的在于改善并可为后面的工序作准备。

22、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是和。

23、机器零件的三种主要失效方式是和。

24、金属的结晶过程主要由和两个基本过程组成。

二、判断题。

钢的含碳量比t10钢高。

2、布氏硬度试验方法是把规定直径的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以一定的试验力压入材料表面,保持规定时间后,测量表面压痕的直径。

3、断裂韧性k1c是反映材料抵抗裂纹的失稳扩展,即抵抗脆性断裂能力的指标。当裂纹前端应力强度因子k1<k1c时,裂纹不扩展或扩展很慢;当裂纹前端应力强度因子k1>k1c时,材料发生失稳脆断。

4、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称为冷变形;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变形为热变形。(

5、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融合在一起,获得的具有金属性质的物质,称为合金。(

6、置换固溶体中,一般溶质原子和溶剂原子的直径差别越小,溶解度越大;两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越靠近,溶解度也越大。(

7、液相在一定温度下同时析出两种固相晶体的反应,称为包晶反应。(

8、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要求塑性、韧性好而强度不高的构件可选用低碳钢;要求强度、塑性、韧性等综合性能较好的选用中碳钢;各种工具选用高碳钢制造。

10、退火与正火主要用于钢的预先热处理,其目的是为了消除或改善前一道工序(如铸、锻、焊)所造成的某些缺陷及内应力,也为随后的切削加工及热处理作组织和性能的准备。(

11、钢的正火是把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或以下温度,保温后缓慢冷却(炉冷、坑冷、灰冷)到较低温度的热处理。

12、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3+(30℃~50℃);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1+(30℃~50

13、表面淬火是利用快速加热的方法将钢表面奥氏体化,然后快速冷却淬火,钢的心部不发生变化。比较普通的是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和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14、低碳钢渗碳后,缓慢冷却,其组织从表面向心部,依次为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15、氧化是指工件表面的铁发生氧化,产生氧化铁皮的现象;脱碳是指工件表层中的碳与氧反应,降低材料表面的含碳量。

16、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都无法用淬火方法进行强化。(

17、化学气相沉积是通过气体发生反应的混合气体在模具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使模具表面产生一层薄的固相沉积物层。

18、钢中各种合金元素的加入,对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钢的五大基本元素c、si、mn、s、p中,si、mn是有害元素,s、p是有益元素。

19、铸铁是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的总称。铸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铸铁比钢含有较高的碳和硅,并且硫、磷杂质含量较高。

20、钛合金具有比强度大、耐热性好、抗腐蚀性好、低温韧性优良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化工等工业具有广泛应用。

21、纳米材料是指纳米颗粒和由它们构成的纳米薄膜和固体。是一种结构尺度在10-4~10-6m范围内的超细材料。

22、高温陶瓷是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精细陶瓷,有半导体陶瓷、介电陶瓷、压电陶瓷、光学陶瓷和磁性陶瓷等。

23、由于再结晶过程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过程,因而也是相变过程。

24、滑移变形不会引起金属晶体结构的变化。

25、金属结晶的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成正比。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实际结晶温度越低;反之冷却速度越小,过冷度越小,实际结晶温度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

26、相是指金属或合金中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及原子聚集状态相同的,并与其他部分有明显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27、组织是指显微尺度;用肉眼、低倍放大镜或金相显微镜可观察到的金属和合金内部的晶体形貌;结构是指原子尺度,及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钢的含碳量比t10钢高。

29、钛合金是面心立方晶格,没有同素异构转变,密度约为铁的1/3,熔点为660℃。由于钛的表面容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耐蚀性良好。

30、塑料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种。热塑性塑料可反复成型、再生使用;热固性塑料不能反复成型、再生使用。

31、过热和过烧都是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下保温时间过长造成的缺陷。过烧会引起钢的晶粒粗大,工件的塑性和韧性降低,淬火时容易产生淬火裂纹。过热将会引起钢的晶界的氧化或熔化,过热后钢的强度很低、脆性很大,一般无法挽回使零件报废。

三、名词解释。

1、晶胞。2、间隙固溶体。

3、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4、马氏体。

5、钢的化学热处理。

6、加工硬化。

7、奥氏体。

8、本质晶粒度。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题

一 力学性能 拉伸过程是考试重点。1 写出下列力学性能符号所代表的力学性能指标的名称和含义。e s 2 b hrc hv hbs oe为弹性变形阶段,es开始塑性变形,sb为均匀塑性变形阶段,bk为局部塑性变形阶段,k点断裂。p为比例极限,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的最大应力。e为弹性极限,表征材料发生最...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题

8.轴承合金是制造轴瓦及其内衬的合金。有铅基和铝基等类型。1.下列各是什么材料?成分特点是什么?适合做什么典型制件?h80 tc4 cr12mov ptfe pmma q195 qal crnimoa w18cr4v 30cr13 zl201 zgmn13 pvc ht200 si3n4 qt600...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题

一 名词解释。1 奥氏体 2 石墨化 3 自发形核 4 强度 5 滑移 6 过冷度 7 相 8 加工硬化 9 ar1 10 再结晶 11 硬度 12 组织 13 配位数 14 金属化合物 15 过冷度 16 自发形核 17 s 18 珠光体 二 判断题。1 在共晶合金相图中,从l中结晶出来的 晶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