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二

发布 2022-01-14 03:57:28 阅读 7089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点绛唇·春闺

明·陈子龙①

满眼韶华,东风惯②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③。

注】①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2023年)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投水殉国。②惯:

照例。③“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

又传其啼至哀,能至血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之起句,“满眼韶华”,此时抒情主人公举目所见,是一片明媚春光。欲抑先扬,美好的被摧残,更能表达凄凉惆怅的情感。

b.以“几番”照应前面的“惯”字。说明东风之摧残百花非止一次,而是经常如此。“烟雾’二字,补足前句未及写出的“雨”字。

c.下片的“王孙”,在这里指纵情声色、乐游忘归的贵族子弟,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d.“春无语”意味着春天将尽,也暗示闺中人青春不再;“杜鹃”“不如归去”的哀鸣,并没有唤回恋人的归来。

2.这首词字面上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家国之思。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奉使道中作三首(其一)

欧阳修。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

马蹄终日溅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

注:至和二年(1055)冬,欧阳修奉命到契丹去贺新君登位,本诗作于出使契丹途中。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共八句,前四句四言,后四句七言,句式长短不一,故应属于古体诗。

b.诗的首句写“行人”在途中夜宿梦回故乡,以梦写情,含蓄隽永,手法巧妙。

c.诗的第二句意谓报晓的号角声,好像催促“行人”早早起身,比喻生动贴切。

d.“马蹄”句用一“溅”字,极有力度,表现出环境险恶,路途艰苦。

e.诗的末句写前路山峦连绵路途遥远,还需早起出行,“早起”二字有勉励之意。

4.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行人”的情感变化过程。(6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5.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b.颔联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练自然,无斧凿痕。

c.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

d.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溢于言表,是主题思想的点睛。

6.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歌分析其精妙之处。(6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纸鸢。王令①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②遂为安。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注释】①王令,北宋诗人,为人正直敢言,有治国安民之志,但一生壮志未酬,贫病交加而死。②偶能终日,意指纸鸢之线易断,偶尔能在一天里始终飞于高处。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揣测放风筝的人放风筝以增添空中壮观景象的原因,是嫌弃飞鸟花样不够多。

b.三、四句写风筝挣脱线高飞,便有“愚儿仰面看”,诗人借此暗讽世俗之人的势利。

c.碧霄难至,风筝偶尔飞向高处便“遂为安”,好比暂居高位的小人志得意满的嘴脸。

d.作者没有从正面描写风筝的形状和色彩,以衬托、对比手法来表现风筝的飞升。

8.本诗中“笑杀鹏抟”的纸鸢,与庄子《逍遥游》中嘲笑鹏的斥鴳形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五、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

梅尧臣。太湖万穴古山骨①,共结峰岚势不孤。苔径三层平木末②,河流一道接墙隅。

已知谷口多花药,只欠林间落狖鼯③。谁侍巾鞲④此游乐,里中遗老肯⑤相呼。

注)①古山骨:指石。②木末:

树梢。③狖(yàn):长尾猿。

此泛指猿猴。鼯(wú):鼠名,俗称飞鼠,形似蝙蝠。

④巾鞲(gōu):代指徐都官。巾:

冠的一种。鞲:革制袖套。

⑤遗老:年老历练的人,此泛指老者。肯:

可肯。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指取太湖石为假山,不径言石而言“古山骨”,写出假山具有山的骨髓。“峰岚”不仅写出山形,而且绘出山神,颇有云气蓊郁之感。

b. 颔联写假山有崎岖小路达于峰顶,高于园中之树,山下河流一道,自墙外引入。于是,假山、真树、活水,彼此浑溶无间,大得自然意趣。

c. 颈联暗用西汉隐士郑子真身居谷口而名动京师的典故,并且说此地没有猿猴飞鼠之类的卑劣小人,赞美主人公徐都官的雅韵高德。

d. 本诗由景及人,既写出园林建构之巧妙,又表现了园林主人的情趣。全诗笔力雄劲,格调明快,不施藻饰,瘦劲挺拔,很能体现宋诗的艺术特色。

10.尾联化用杜甫《客至》“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句意,而含意颇深,请试着鉴赏尾联的思想内容。(6分)

2023年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一送人东归。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 起调高 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说法,写出。你对首联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的理解和评价。二 鹊桥仙。1 这首词塑造了渔夫的形象,结合诗句分析这是个什么样的渔夫?2。唐代词人张志和也有两首写渔父的词。分别是 西赛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2015年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魏利蔷济宁一中。高考考点 1 鉴赏文学作品的 和。2 评价文章的和作者的。近几年高考题型分析 1 最常考题型 手法分析和主题 情感 的理解和分析。2 语言 炼字 语言风格 和形象两个考点,近几年较少考到,作为备选内容。1 鉴赏诗歌的形象。1 主人公形象。如 望江南 温...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掌握诗歌鉴赏术语

中国是诗的王国,诗经 楚辞 汉乐府 魏晋南北朝民歌 唐诗 宋词 元曲,历代诗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民族的精神 中国人的思想性格都是经过两千多年的诗歌沉积而养成的。高考把诗歌鉴赏作为热点的试题来设定,也就在情理之中。鉴赏诗歌,当然就要了解一系列的鉴赏术语,方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准确把握。一 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