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研计划

发布 2022-01-26 20:58:28 阅读 9243

城西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工作以县教研室的教学工作意见为指导,以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以“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为载体, 立足本校教研,以研促教,以教代研。通过扎实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管理水平与成效,进一步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走向常态化、全员化、实效化。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评价考核制度,注重过程管理,过程评价与业务考核、绩效相结合。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

2.校本教研主题化,确立主题化校本教研制度,加强教学问题、案例研究,加强教学课题研究,以教研课题拉动校本教研,以课题研究提升教研水平。

3.加强校本培训力度,通过教研培训,强化岗位练兵,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形成适合教师、学生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借市县教师专业技能大赛等各类比赛,着重培养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使其尽快脱颖而出,尽快迈入市县名师、学科带头人的行列,稳步提升教学水平。

4.开展常规教研活动,做到主题鲜明,教学研究活动多元化,注重实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总结“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有效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初步构建适合学校教师的教学模式。

三、工作重点。

强化四项工作:加强教学常规教研与管理,努力在“管”的科学上求突破;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价,努力在“评”的科学上求突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在“教师发展”上求突破;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努力在“特色建设”上求突破。

突出两项研究:以“建构式生态课堂”研究为重点,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科研能力;以相关的问题、困惑、课题的研讨为切入点,探索适合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全体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四、主要措施。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强化校本管理。

1.组织到位。

成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校本教研及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规划指导。

组长:张维广。

副组长:石德良陈立登。

成员:刘希乾王英昌马守团张道彦王耀华许常华万玲李其栋葛委委刘本宝庞敬业。

2.制度到位。

学校制定校本教研常规制度、教师业务考核制度等,抓过程评价,评价结果与绩效挂钩,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干、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营造学习氛围。

3.时间到位:单周集体备课,双周教研活动,周。

二、周三下午分别定为数学、语文活动时间,周四英语、综合学科活动时间。

4.加强校本教研的管理。注重日常教研活动的资料管理,学校要求教研组和备课组严格按管理制度完成好自己的各项工作,注意做好学校资料和个人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反馈、有整改、有实效。

二)强化主题化校本教研,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1.校本教研集约化。坚持以备课组的形式进行集体备课研究的基础,建立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个中心教研组,安排骨干教师担任各学科教研组组长(语文:刘燕;数学:

刘本宝;英语:董莹;综合:陈勇),职责明确,制定学科教研计划、总结、梳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开展学科教研活动。

各教研组以下分别设有不同年级的备课组,各年级配有备课组组长,配合教研组组长搞好集体备课、课例研究工作。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主题目标,全面推广“建构式生态课堂”研究这一教学理念。各学科、各组长必须通力合作,齐头并进,让所有教师真正实现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校本教研主题化。学校确立主题化校本教研制度,并做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即以贯彻落实“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理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学校校本研究的主题,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建立子课题系统。学校组织学科组一周交流一次,梳理问题,分享成果,互促共进,共同发展。

3.校本教研立体化。

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采取“多措并举”的立体化校本教研活动模式,力求校本教研活动取得实效。

1)抓实集体备课研究。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形式之一,它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有重要作用。本学期根据市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文件精神,依据县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在集体备课研讨中注重三个结合:

一是与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相结合,二是与实施“建构式生态课堂”改革相结合,三是与学校课题研究相结合。各年级组集体备课研讨要按照“四定三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主讲人;有检查、有考核、有记录)的要求,确保备课组研讨的活动质量。

2)强化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最经常、最普遍、最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实践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和载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校本教研的重点。本学期,我校各大教研组、备课组都要有计划、分层次逐级开展课例研究活动,进行扎实有效的研究,认真撰写教学后记。

本学期,教导处从“思效”、“思得”、“思失”、“思改”四个方面重点检查教师的教学反思,提高课例研究的实效性。

本学期各学科选择2—3节课作为例研究重点,通过开展“示范引领——同课异构——行为跟进”三轮研究课以及两次课后反思,使学科教师经历一节课的形成与逐步完善的过程。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阵地,要求所有任课教师至少在镇、校、组内上一节研讨课,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师说课、听课、评课,及时交流与反馈,共同促进教学。学校还将组织评课小组对每位教师的研讨课进行评估,纳入期末对教师的考核,计入教师的绩效档案中,以此推动课堂效率的提高。

学校领导要分配到各教研组,包校教干要深入各校,深入课堂,采取推门听课方法,加大对有效课堂的研究指导力度,通过互动评课,相互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典型,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在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每位教师要及时写好听课记录。一学期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校长、中层教干听课不少于30节,并做好课后的评议和建议工作,以促进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长足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开展课题研究汇报课。

有教学课题的教师,根据主持或参与的研究课题上一节课题研究展示课,课后结合课题写一份课堂教学研究小结交教导处。以达到在反思中有感悟,在感悟中有改进,在改进中有提高的目的,从而促进教师课题研究水平的提升。

4)积极参加市县各项教研活动。

首先,给每位教师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安排外出学习、培训等,不局限于某几位教师,要加大教学学习的参与面。

其次,外派的学习的教师,一方面教导处要做好登记,要求教师撰写学习体会并在集体备课时进行交流,一方面外派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上汇报课、研讨课,及时与其他教师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第三,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县、镇各类比赛,并将比赛的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要求35周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全部参加选拔活动,力争在全县各类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5)积极开展对村小支教、送教帮扶活动。

本学期,我校按照教育局的工作要求,一方面针对我校薄弱学科积极争取县教研室组织的教学送教下乡活动,一方面充分发挥我校市县333工程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采取对本校青年教师一对。

一、多对一的方式进行帮扶,使每个青年教师在说课、上课、评课等环节都得到指导,形成“一人提高,多人指导”的教研氛围,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还将组织各科骨干教师挂职定期到村小送教、送讲座,促进校际间的互相交流,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6)聘请校外专家到我校开展培训。

本学期,我校将积极主动发挥县内名师的作用,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教研室、他校的专家、名师来校举行引领课、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定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城西镇中心小学。

二0一三年二月。

城西镇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校本教研工作安排。

小学校本教研计划

主题教研 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组内每人至少围绕主题选择一单元中进行备课,再选择这一单元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上公开课,通过说课 听课 评课 教学论坛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 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 共同提高。课题开发 根据 十一五 课题开发要求,及我校的特...

小学校本教研计划

校本教研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不同于学术性的专业研究,而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而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研究。这种研究的重心在学校,基地也在学校。下面是关于小学校本教研计划的内容,欢迎阅读!一 指导思想。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关注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为...

小学校本教研计划

1 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并不断总结。2 同伴互助 3 专业引领 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名刊及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另一方面将专家 教研员请进学校,引进他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4 学校为教师开展教研提供硬环境,充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