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 新课标

发布 2022-03-24 15:21:28 阅读 7519

论述类文本阅。

文学类文本阅读。

)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问:①《人民**》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城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

第二问:三家**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

)①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重点字:故)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重点字:习)

)羽扇纶巾檣橹灰飞烟灭(重点字:纶、檣橹)

三、语言文字运用。

“堵住”改为“堵塞”

“管子”改为“管道”

“换掉”改为“更换”

“打算”改为“计划“

“正遇上”改为“正值”

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发展目标,然后制订达成目标的操作策略,最后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再据此作进一步修订。

四、写作。十八岁的你:

你好!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有言:“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

”这种爱国的豪迈之情令人动容。已过而立之年的我们,和十八岁的你们,心手相连。同为中华儿女,我们共同担负新时期的使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其实,一代人的成长实为在进取中服务祖国的过程,唯有将小我融入“立德立言立功”的家国情怀中,才能书写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百年前,梁任公先生曾高呼的“少年中国”已破茧成蝶,浴火重生;“天宫一号”摇曳升空,惊艳世人;柏油马路从灯红酒绿,走向泥土与芬芳;互联网从陌生到熟悉,从殿堂到寻常巷陌;“一带一路”让过往重生,让未来绽放;小康之梦已近在咫尺;社会主义现代化如骏马在野,一路奔腾……新时期的弄潮儿,在进取中服务祖国无疑仍是你们的应有之义。

服务祖国,需要好学精进。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将一颗执着的赤子之心安放于语言学的研究上,编写了最为权威的《英汉大辞典》;青蒿素的发现,沙漠水稻的诞生,高铁的提速,这都是一代人的砥砺奋进,是一个时代的无畏与坚守,他们一任在肩,毫无怨悔,并且甘之如饴。这些几十年如一日的探索,无一不向我们诠释了好学精进的智慧。

服务祖国,需要勇担大任。毕业于哈佛大学秦玥飞选择当大学生村官,改变农村面貌,名校光环并未让他远离乡土。试问,若没有家国情怀和奉献之心,他怎能这般拋却小我,燃烧自我?

马克思曾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美。”这一字一句都饱含深情,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难道不是最美好的吗!

其实,每个时代都不乏心浮气躁的短视主义者和好高骛远的功利主义者,在宠溺中成长的“心理巨婴”,极易滋生骄娇二气的“富二代”有梦想无行动的“空想主义者”……他们或许都欠缺披荆斩棘的家国梦想。可见,在砥砺自我中燃烧激情,才能不负总书记的嘱托。现在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 新课标

一 现代文阅读 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1小题,9分 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 创新 适应 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 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 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 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 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 松散,或者过于刚硬...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 新课标 答案与

参 与试题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 9分,毎小题3分 考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从文中筛选出与选项对应的语句 段落,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 根据文中第二段中的相关内容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及 续考 证明 史...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 新课标 解析

新课标 一 现代文阅读 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1小题,9分 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 为谁创作,为谁立言?同志强调 文学艺术创造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 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