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诗词鉴赏 一

发布 2022-05-13 05:23:28 阅读 8123

语文试题精编:诗词鉴赏(一)(1-45)

一、(2023年四川资阳)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1分)

2.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3分)

二、(2023年四川达州)

诗歌鉴赏。(4分)

甲】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从军行。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结合甲词乙诗内容,谈谈划线部分所流露出的情感有何异同?(2分)

答:(2)乙诗颈联从视听两个角度展现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2分)

答:三、(2023年山东济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题。(4分)

湘南即事。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2分)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答:四、(2023年山东德州)

春寒①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答: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五、(2023年四川乐山)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

答:细读全词,请品析下阕中划线的句子。

答:六、(2023年广州)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2分)

答: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答:七、(2023年浙江丽水)

纳凉。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前两句,“⑴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成了诗人⑵的心境1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答:八、(2023年江西省卷)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出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描写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九、(2023年山东东营)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1.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答: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答:十、(2023年江苏苏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题目中的“ ”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1分)

2.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2分)

3.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2分)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十一、(2023年四川南充)

诗词鉴赏。(5分)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3分)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十二、(2023年甘肃武威)

岁暮道家。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2.“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困什么而“愧”?

十三、(2023年山东泰安)

钱塘湖春行①

白居易。孤山②寺北贾亭③西,水面初平④云脚低⑤。

几处早莺争暖树⑥,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⑦, 绿扬阴里白沙堤⑧。

【注】①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

太原(现在属山西)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②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③[贾亭]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在杭州做官的时候在西湖造了这个亭。

④[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⑤[云脚底]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⑥暖树]向阳的树。

⑦[不足)不够。⑧[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1.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2.对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3.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4.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十四、(2023年长沙)

醉花阴①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②,瑞脑③销金兽④。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⑤,半夜凉初透。

东篱⑥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⑦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⑧瘦。

注释】①词牌名,选自《李清照集校注》。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②永昼:

漫长的白天。③瑞脑:一种香料。

④金兽:兽形的铜香炉。⑤纱橱:

纱帐。⑥东篱:采菊花的地方。

⑦暗香:菊花的幽香。⑧黄花:

指菊花。

1.古诗词中,一些物象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成了情感的象征。例如,本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中的“酒”,被赋予了的情感,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中的“酒”则被赋予了的情感。

(4分)

2.古诗词中经常有语意双关、形神具备的字词,例如本词中“半夜凉初透”中“凉”字一语双关,既指天气之凉,又指词人内心感受,又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瘦”既写出了菊花的形态,又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形象特点。(4分)

十五、(2023年山东潍坊)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3分)

十六、(2023年杭州)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一古诗词鉴赏训练

b.开篇着一 聊 一 狂 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 再用一个 卷 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d.结尾三句...

中考语文专题8古诗词鉴赏复习作业

专题8 古诗词鉴赏。一 2017 贺州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 请你发挥想像,描述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所展示的情景。2 家书抵万金 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二 2017 广州 阅读诗歌,...

中考语文专题8古诗词鉴赏复习作业

专题8 古诗词鉴赏。一 2017 贺州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 请你发挥想像,描述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所展示的情景。2 家书抵万金 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二 2017 广州 阅读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