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病句备考简易标志辨析法

发布 2022-06-15 05:19:28 阅读 3973

一、看到并列短语出现要注意是否有以下错误:

1、注意并列短语在意义上是否存在非同类概念、交叉关系或包含关系的概念并。

列不当的语病。只要句**现列举式表述或将事物分类表述时,就要考虑是否非同类概念、交叉关系或包含关系的概念并列不当。

并列关系可用连词“和、跟、同、与、及”表示,也可用顿号表示,甚至可用逗号(并列分句)表示,并列的成分或分句间没有主次之分。不同类概念不能并列,有包容从属关系的大、小概念不能并列,有交叉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

我国的江、河、湖、泽出产鱼、盐、虾、碱等水产。(“鱼、虾”是水产,“盐、碱”不是水产,它们是不同类概念,不能并列。)

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庶。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果树”包含“梨树和枣树”,不能并列。)

去年冬天,村里办起了农业技术培训班,许多青年、妇女、老人都报名参加了学习。(“青年”“妇女”“老人”三者在意义上有交叉,不能并列。)

2、注意并列短语中的每一个词语与相关成分的搭配是否恰当。

动词的并列结构中,往往出现一个动词或几个动词与宾语不能搭配的现象。

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培养失足青年”搭配不当)

名词的并列结构中,往往有一个或多个名词与后面的谓语(并列的名词结构作主语时)或前面的谓语(并列结构作宾语时)不能搭配。

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统一安排”与“问题”搭配不当)

3、注意并列的各项中的定语是否与其中心词搭配错误,而需将并列结构中的两个或多个定语前后调换;也要注意其他并列情况下前后照应不当的语病。

四年的下海经历,使她尝尽了酸甜苦辣,也使她意识到培养准确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是非常重要的。(“准确”和“敏锐”应当互换位置。)

他们早已准备了必需的材料和工具:小刀、木尺、碎布、小绳等。(冒号前后的内容缺乏照应,应改为“……材料和工具:碎布、小绳、小刀、木尺等)

4、注意并列短语之间的逻辑顺序是否有错。

要真正了解社会,就要善于分析、研究和观察社会,浮光掠影是不行的。(句中划线部分的顺序应为“观察、分析和研究”。)

5、语法性质、语法结构不同的短语不能并列,否则易造成形式不协调和成分残缺。

插话是一种亲切,智慧,民主的作法。(句中亲切是形容词,而智慧和民主是名词,所以不能并列)

思想政治课,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结合起来。(句中划线部分是并列短语,但前者是名词偏正短语,后者是动宾短语,二者语法结构不一样,前者残缺了动词,应改为“传授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6、注意有“和”字的并列短语是否出现了歧义。

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语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计“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三千余元”)

7、注意并列短语中是否存在词句赘余。

人类曾经凭借理想、信念和对未来的想象与希望而创造文化文明,并以此自豪;但在物欲如潮的物化世界里,常常迷失了自己。(句中 “和对未来的想像与希望”、“文化“、“物化”等词句纯属多余,应删去。)

8、注意并列分句中的并列顺序是否不当。

并列关系的各部分之间没有主次之分,而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排列次序也不是完全随意的。例如:

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在该并列复句中,“作……具体分析”比“介绍了……基本知识”在层次上和深度上都高一些和深一些,所以要把二者的位置换一下。)

二、看到数量词语出现要注意是否有以下错误:

1、注意“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不能同倍数相搭配,只能同百分数或分数相搭配。如减少了三分之二,减少了三成,降低了百分之五十,缩小了三个百分点等。此外,这类题中还要注意“减少了、缩小了、降低了”后应接净减数,“减少到、缩小到、降低到” 表示在原数基础上缩减。

例:由于高新技术的运用,电视机的**比三年前降低了两倍。(×

2、注意句**现“提高了、提高到、增加了、增加到、扩大了、扩大到、翻几。

番”是否有错。“提高了、增加了、扩大了”都表示净增加数,“提高到、增加到、扩大到”表示在原数基础上的增加;翻n番是2n,用来表示递增的倍数。

我国最大的开滦煤矿,在“四五”期间产量增加了两倍,使一个开滦变成了两个开滦。(“增加了两倍”就是原来的三倍,应改为“增加了一倍”才与“变成了两个开滦”一致。)

我国最大的开滦煤矿,在“四五”期间产量翻了两番,使一个开滦变成了两个开滦。(应改为“翻了一番”。)

3、注意一个数量词只能跟一个约(概)数词搭配使用,两个约(概)数词不能相连(邻)使用。

概数的表述方式有三种: ①由相邻的两个基数词组成,如:三四个、五六个。

在数词前加“成、上、约、近”等,如:成百、上千、近一万。

数词后加“多、来、左右、上下”,如:三百来人。

最多、最少、最高、最低、至少、至多、不少于、不低于、高于、超过、不多于、不到、之后、之前、以前、以后、以上、以下、大约(约)、几、多、余、来、成、上、强、近、上下、左右、不过(不超过)”等词只能与确数相连(邻)使用,不能再与任何其他约数词相连(邻)使用。

例:不过十几万元(×)十几万元(√)

例:十几万元左右(×)十万元左右(√)

4、注意数量词放在表领属性的定语之前(“数量词﹢名词﹢的”)可能歧义。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作一定要有新起色。(歧义:“几个学校”或“几个领导”。)

5、注意句中数量词的位置是否恰当。弄清数量词到底应该具体修饰谁,勿因位置不当造成语义错误。

例: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端正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语序不当:“一种”应在“行之有效”之前。)

6.注意句中充当定语的数量词与它的中心词是否搭配不当。

例:蜜蜂每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50万朵”只能修饰花,而不能修饰“花粉”。)

7、注意集合概念名词不受个体量词修饰,可数名词都可以受个体量词修饰,但不可数名词绝大多数不受个体量词修饰。

例:他家有几十棵花卉,一千多册书籍。(这两种表述都是错误的。)

集合名词也不与动作动词搭配——不能说“牵着马匹、信件一写完、跳着舞蹈。”

8、注意表复数的集合名词与表复数的后缀连用会出现语义重复。

例:群众们干劲很高。(复数词叠用错误,删掉“们”。)

名词前有数量词时,后面不加“们”。—不能说“三个孩子们”。

9、注意复合量词“人次、架次”不可以做主语、兼语,只可作宾语。

例:中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国内外同行对其先进的功能大加赞赏,先后有二万三千多人次前来参观。(“人次”在句中充当兼语错误,应改成“人”。)

10、注意数量词与递进关系词“甚至”连用时,若往低里或少里说,数目小的在“甚至”的后面;往高里或多里说,数目大的在“甚至”的后面。

例:这个村的居民很穷,能拿出50元甚至100元的人家没几户。(“甚至”前后数量词的递进关系不当,应互换位置。)

11、注意量词的感**彩是否出错。

例:街上有一队流氓在**。(句中的“队”使用错误,应改为“伙”。)

三、看到“是”字在句**现要注意是否有以下错误:

1、句子的谓语是“是”、“成为”时,主语和宾语应该都表示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或都表示行为活动,意义上要一致。看到“是”字句,就要注意是否患不合逻辑的主宾搭配不当症。

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这个句子中的第二个分句承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修建青藏铁路”,但“修建青藏铁路”是一种行为,而“纽带”是名词,二者不属于同一种事物,不能构成判断句。)

五月的北京是最美的季节。(应将句中的“五月的北京”调换成“北京的五月”,才合乎事理。否则,“北京是季节”怎能说得通呢?)

2、注意“是”字句中是否出现宾语残缺。尤其在复句中,前边的分句是总说,后边带“是”的分句为具体分说的一项或几项时,最后必须带上前边总说时提到的中心词,否则会缺失宾语。

例:纵观20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后一个判断句的主语是“国民素质”,它是“多方面的因素”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是”后面的宾语“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缺少了名词性的中心语“因素”。

)3、“是”字句常常是对某事物进行的解说,这种句式可能会出现句式杂糅。

止咳去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份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钠等配制而成的。(两个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一来表达:或“主要成份是……等”,或“是由……配制而成的”。)

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应去掉句中的“由”和“诱发的”,或删掉“的主要原因“,句子的结构才合理顺畅。)

它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的写法叫倒叙。(应去掉“它是”)

4、注意“是”字判断句是否违背判断逻辑。

判断句常用“甲是乙”的形式来表现,甲和乙之间是小类和大类的关系,即甲是乙中的一个小类。

例:天然饮料是椰汁。(“天然饮料”是大类,“椰汁”是小类,句中的判断不是小类和大类的关系,应改成“椰汁是天然饮料”。)

5、注意“是”字判断句是否判断不够明确。

例:张长福今年22岁,是应届毕业生。(究竟是初中、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判断不明确)

四、看到介词在句**现要注意是否有以下错误:

1、介词开头的句子,容易出现全句主语残缺的毛病。

置于句首的介词常见的有:“对、对于、关于、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在、当、正当、为了、从、自从”等,它们常放在全句主语之前(有时句中还伴有“使”字出现),使作主语的词语作了介词的宾语,全句就没有了主语。

例:经过老主任的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句中用了“经过”和“使”,导致全句没有了主语,应删去“经过”或删去“才使”)

2、注意介词(短语)位置不当可能造成谓语残缺或句子前后脱节。

2023年高考病句

2012高考病句试题汇编。1.北京卷 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c a 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 太阳能供电,具体高雅 时尚 方面 环保的功能和作用。b 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7加未能符合规定的6 的一级资本比率。...

2023年高考病句

2013年高考语文病句题汇编详细解析。博主语 精心逐字结合扫描版校对,解析均是本人原创个人理解。对于各题解析,若有不同见解,请大方之家不吝赐教。新课标卷1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b 杜绝过度...

2023年高考病句试题分类详解及备考指导

作者 陈新国。中学语文 学生版 2014年第08期。一 题量 题型及分值。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18套试卷中有15套考查了 辨析并修改病句 比上年减少一套,江苏卷和上海卷同去年一样没有设题考查,今年还新增了北京卷也没有考查病句题。15套设题考查的试卷中有12套采用了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的考查形式,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