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隧道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发布 2022-07-01 05:33:28 阅读 2606

新建兰渝铁路lys-10标。

四方山隧道斜井。

隧道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复核。

审核。中铁二局兰渝铁路lys-10标段项目经理部一分部。

2023年2月。

隧道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本技术交底适用于四方山隧道(斜井作业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按照设计要求及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对隧道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隧道沉降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同时为合理确定轨道开始铺设的时间,确保兰渝铁路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二、技术依据。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4、《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

5、《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 0154-95);

6、《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要求》(dd2006-02);

7、《国家。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8、《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9);

9、兰渝公司《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沉降变形观测管理办法》(兰渝铁技【2010】48号)

10、中铁二院《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广元至重庆段基础沉降观测》

三、技术要求。

3.1 沉降变形观测网的建立。

3.1.1 一般规定。

1.垂直位移观测无砟采用ds05型仪器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观测。垂直位移观测数据量大,应采用电子水准仪自动记录,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方便数据处理。

垂直位移观测使用的水准仪和标尺类型应满足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

2.基准点作为变形监测的基准,必须埋设在变形影响区域外不受施工干扰、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地基内,可选用现有的控制桩,并进行定期检测复核、校正。

3.观测前,必须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观测人员须经过培训后才能上岗。

4.各种测量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应书写清晰,不得造假、不得涂改,签署完善,并要妥善保存。

3.1.2 观测网的要求。

1.垂直位移基准网由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采用独立建网方式。高程应采用施工一致的高程系统,利用或引入一个施工水准基点作为起算高程。基准网应定期进行复测。

2.基准网应进行定期复测,前期1~2月复测1次,基准网稳定后3~6月复测1次。

3. 基准点设置。

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且基准点的间距不宜大于1公里。监测网的线路长度应在4km左右。可选用经检验稳定可靠的国家水准基点。

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其点位可以利用现有施工水准基点,一般200m左右设置一个,工作基点距路线中心的距离应小于100m。观测工作基点必须布设在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且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地基内。

3)工作基点的复测每月至少一次,实施过程中根据控制点的稳定性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隧道,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变形观测点。

4)工作基点采用顶端圆滑的φ28mm、长60cm钢筋插入基桩中,基桩应埋入当地冻结线以下不小于0.5m,采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并按顺序编号。

3.1.3.观测与精度要求。

1.监测隧道基准网均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置成闭合环状、节点水准路线等形式。

2.在工作基点上进行变形点测量,工作基点起闭于基准点。

3.沉降测量精度符合表3.1.3-1和表的规定。

表3.1.3-1变形测量精度。

4.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符合表3.1.3-2的规定。

表3.1.3-2沉降变形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5.水准测量观测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采用往返水准测量方式,沿相同的路线进行,应采用固定转点法完成。

2)水准观测应符合表3.1.3-3的规定。

表3.1.3-3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单位:m

3.2 观测要求。

3.2.1 一般要求。

1.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沉降变形等不列入沉降观测的内容。待二衬施工完成后,埋设观测点进行观测。

2.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一般不应少于3个月。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直到工后沉降评估满足铺设轨道要求为止。

3.根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价隧道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隧道基础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同时作为竣工验收时控制沉降量的依据。

4.各隧道施工队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必须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观测。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每次沉降观测时,应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3.2.2 隧道观测断面的布设(无碴轨道)

1)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当长度不足时,每段围岩或不同衬砌段应至少布置一个断面。

2)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和复杂地质区段,特殊基础类型的隧道段落、隧底由于承载力不足进行过换填、注浆或其它措施处理的复合地基段落适当加密布设。

3)隧道洞口地段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4)隧道洞口不大于10米(桥隧相连不大于20米)的变形观测由隧道专业完成。

5)黄土隧道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布设一个断面。

6)vi级围岩隧道及位于第四系沉积层的地下隧道观测断面间距延线路纵向不应大于50m。

7)明暗交界处、围岩变化段及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断面。

8)隧路分界里程、明暗分界里程、有仰拱和无仰拱衬砌变化里程及所有设置变形缝两侧均应布置观测断面。

9)施工降水范围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3.2.3 隧道观测点的布设。

1.隧道观测点的布置。

隧道二次衬砌完工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则上设于高于水沟盖板0.3m处。观测点的埋设如下图。

隧道观测标埋设示意图。

2.观测元件的埋设。

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观测点用红色油漆标明,注上里程,用途。

观测点的埋设参照下图进行:

隧道变形观测点设置参考图。

单位:cm)

3.2.4 观测精度。

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01mm。隧道水准路线观测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观测断面隧道内壁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隧道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

3.2.5 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

1.沉降观测的开始时间是在隧道二衬砼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至隧道沉降稳定,进行定期观测并详细记录观测资料、绘制沉降时程曲线。

2.沉降观测一般不少于3个月。当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沉降观测时间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隧道二次砼施工完成至沉降观测稳定。

2)第二阶段为无砟轨道铺设后的3个月。

3.每阶段的沉降观测在开始时可一般每周观测一次,以后可根据两次观测的沉降量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宜大于1mm。

隧道基础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3.2.5-1的规定,沉降稳定后可不再进行观测。

表3.2.5-1 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

3.3 过渡段沉降观测。

1.隧道过渡段沉降观测内容为路隧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观测。过渡段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沉降观测期不少于6个月。

2.过渡段应考虑线路纵向平顺性和不同结构物差异沉降的观测和评估。

3.铺设无砟轨道地段在路隧过渡段的隧道起点里程至路基方向的0~5m处、15~25m处、50m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不足50m的可适当调整观测断面。断面形式如图3.3-1。

图3.3-1 过渡段观测断面形式。

6.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水准的测量精度不低于1mm,读数取位至0.1mm。

7.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路基沉降观测频次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具体如下表:

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频次一览表。

3.4 观测任务划分及断面布置。

表一lys-10标一分部隧道沉降观测任务划分表。

4、隧道观测断面布置见表二。

表二玄真观隧道沉降观测断面布置表(共计44个断面)

注:如遇不良地质或特殊地质,观测断面间距为一般地段的一半。或按设计变更情况布点。

隧道防水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盾构隧道施工中以管片为衬砌的结构防水作业。盾构防水设计应遵循 以防为主 刚柔结合 多道设防 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 的原则。钢筋混凝土管片采用防水混凝土,管片接缝采用橡胶密封垫密封止水,对螺栓孔 注浆孔等特殊部位进行防水密封处理。盾构隧道及其联络通道的防水等级一般为二级,结构顶部不允许...

隧道防水作业指导书

丽龙一级公路龙泉段二合同段隧道防水。作。业。指。导。书。编制人 审核人 中铁五局丽龙公路项目经理部。一 隧道防水的要求。公路隧道在施工和运营中,对防水的要求比较高,设计文件中有专门 详细的设计,为的是在今后的运营中能保持洞内路面的干燥,洞内通风,照明及动力电线 电源及各种预埋件的正常使用,为此,在隧...

23 化学废液处置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化学废液处置作业指导书。1 按照国家及地方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根据桥梁公司运行的 三体系 中环境管理体系的规定,对本检测中心各种化学废渣 废液进行有效的控制。2 化学试验药品应单独隔离存放 储藏,做好警示标识,应专柜专锁,专人负责保管,建立使用台帐。3 化学室内的水源 电源 火源,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