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试卷

发布 2022-07-07 09:13:28 阅读 3488

文言文阅读。

读下面这篇文言文,然后答题。

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

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

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chà,夸耀)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

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暮,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

”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而免冠谢太后曰:

“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悉见梁使,厚赐之。其后梁王益亲欢。

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余金。名由此显,结于汉。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田:“死灰独不复然乎?

”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

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

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贪嗜于财。

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史记·韩长孺列传》)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僭:

侮蔑b.今太后以小节苟利礼责望梁王望:埋怨..c即欲以侘鄙县鄙:边远的地区d.其后安国坐法抵罪坐:

触犯..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b.何梁王为人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c.甲曰:“然即溺之。”

.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余金。

.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不相同的是()a出入游戏,僭于天子b.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

贪嗜于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c太后喜曰:“为言之帝。”d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人非生而知之者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死灰独不复然乎——死灰难道不再燃烧了吗。

.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田甲不任官职,我就灭掉你的家族c.智足以当世取合——才智足够在**上适应形势d.唯天子以为国器——希望天子让他担任国家重要职务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够说明韩安国才略的一组是()

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日②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③死灰独不复然乎④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⑤于梁举壶遂、减固、郅他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梁孝王和景帝是同胞兄弟,由于倍受窦太后喜爱,就私自设置丞相和二千石级**,并且不把天子放在眼里,几乎招惹祸患。

.由韩安国话可知,梁孝王在七国叛乱时,派军队打退叛军,为阻止叛军西进,保卫太。

后和皇上立下功勋。

.韩安国明于事理,善于剖断,终于通过大长公主和太后,化解了景帝和梁孝王之间的。

嫌隙。.选文中着重肯定了韩安国有谋略、有才智、为人宽厚、能为国举贤等优点,也提到了。

他的缺点。参***。

1.a(僭,超越本分,比拟上级)

2.b(中“案”通“按”;c中“然”通“燃”,“溺”通“尿”,d中“直”通。

值”)3.b(中“于”表引出动作行为对象,c中“之”是代词,d中“乃”为“竟然”;b

中“以”均解作“因为”,但词性不同:前为介词,后为连词)4.d(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国家的栋梁之材)5.d

6.a(不是私自设置**,而是太后允许他,请求他设置。)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试卷 全

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温州市十校联考。高二语文试卷。命题 石丁鸯 60013505874420 审核 朱晓琴 2006.4 本试卷分第 卷 选择题 和第 卷两部分。第 卷1至2页,第 卷3至6页。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 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 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加点...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2005 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命题人 周岳强校对人 成洋。本试卷分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题一律做在答卷纸上。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30分 一 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誊t ng写惬qi 意...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默写竞赛

高二语文默写竞赛。班级姓名成绩 1 爱而不见。2 彤管有炜。3 纤纤作细步。4 足下蹑丝履。5 蒲苇纫如丝。6 生人作死别。7皎皎河汉女。8札札弄机杼。9池鱼思故渊。10 户庭无尘杂。11悠悠我心。12 越陌度阡心年旧恩。13 天姥连天向天横。14 熊咆龙吟殷岩泉。15 霓为衣兮风为马。16仙之人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