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十四章热学知识点 武强

发布 2022-08-04 04:19:28 阅读 6173

初中物理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核心知识点()

知识点1:物质的构成。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数量级为10-10m,是判断是否是分子的依据。分子非常小,必须用电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与速度与温度有关。

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等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知识点3:分子间作用力。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例: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知识点4: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三、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提问:温度不变,内能会变吗?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例:晶体的熔化。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例: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钻木取火:

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热传递所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

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能的形式发生改变。热传递是能量转移,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

d、温度、热量、内能区别: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者含有多少热量。

吸收热量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不一定增加。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

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

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温度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

知识点5:比热容。

1.比热容:

⑴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他质量和升高温度成绩之比。

用c表示比热容,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⑵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2.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 q吸=q放。

知识点6:热机。

1.定义:将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

3.内燃机:燃料直接在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常见的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

4.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四冲程内燃机的每个工作循环包括: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汽缸内的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都是靠飞轮(曲轴)的惯性完成的。

一个工作循环有两次能量转化,在压缩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

6.燃料的热值。

①燃料的种类:固态燃料、液态燃料、气态燃料。例如:木柴、煤、汽油、柴油、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

②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体积)之比。单位或。

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注:记得同一单位,先看热值单位,再确定相应单位)。

7.热机的效率 (做功类型的热效率)

①定义:热机的效率就是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②热机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但是效率总是小与1。具体原因如下。

1.燃料不能完全燃烧而损失掉,2.排气冲程排出的废气带走很大一部分能量,另外还有一部分能量损失在散热上,3.由于热机的各零部件之间有摩擦,需要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一部分能量。

因此,燃气推动活塞做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中的一部分。所以,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

③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热机的效率越高,它的机械性能就越好。

热机效率:

热传递类型的热效率(加热)

9.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1)在设计和制造上,要不断改进和革新,以减少各种能量损失,提高效率。

2)在使用上,要正确使用,注意保养。例如加润滑剂以保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运动零件之间的间隙要调整得当,减小摩擦和防止漏气。

3)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例如热电站就是利用废气来供热的,这种既供电又供热的热电站,比一般的火电站,燃料的利用率将大大提高。

知识点7:能量转化和守恒。

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转换。而在转换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常见的能有:机械能、内能、化学能、光能、电能、核能等。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 知识点总结。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 分子热运动。1 扩散现象含义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 扩散现象例子。气体扩散现象例子 1 打开一瓶香水,很快会闻到香味 2 走进花园,很远就闻到花香 3 如右图,抽出玻璃板后,装空气的瓶子颜色变深,装二氧化氮的瓶子颜色...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10 一个弹簧长200 mm,下端挂5 n物体时长250 mm,挂2 n的物体时,弹簧伸长 mm,当弹簧长245 m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 n 11 把重为20 n和30 n的重物分别挂在轻质杠杆的两端,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它们的力臂之比为 两个力和它们各自的力臂乘积之比为 二 选择题 每题3分,共...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简单电路 复习提纲。班别 姓名 学号 考纲 1 摩擦起电现象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 电流形成的原因和方向的规定。3 导体和绝缘体。4 电路的三种状态 短路 断路和通路。5 串 并联电路的特点,能识别串 并联电路。6 能对电路图和实物进行相互转化,设计简单的电路。7 串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