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人生备课

发布 2022-08-08 21:28:28 阅读 8312

备课资料课文补遗关于勃兰克斯。

流亡者。文学与流亡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学家与流亡者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丹麦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勃兰克斯的巨著《19世纪文学主流》开篇便是“流亡文学”。他对在卢梭启发下产生的法国流亡文学及其代表作家,如夏多布里安、勒奈、史南古、诺底叶、斯塔尔夫人等都给予高度的评价。勃兰克斯这样写道:

“我们仿佛看到流亡文学的作家和作品出现在一道颤动的亮光之中。这些人站立在新世纪的曙光中;19世纪的晨曦照在他们身上,慢慢驱散笼罩着他们的奥西安式的雾气和维特式的忧郁。我们感到他们经历了一个恐怖的流血的夜,他们脸色苍白而严肃。

但他们的悲痛带有诗意,他们的忧郁引人同情;他们不能继续前一天的工作,而不得不怀着疑虑看待那一天打下的基础,而且得把一夜的浩劫留一下的碎片收拢起来。为此他们想到屈辱,他们的感情的进发表露了这种情绪,在这里面人们可以感受到激发人心的力量。”从天性上讲,勃兰克斯首先是一位诗人,其次才是一位批评家。

否则,他就不可能超越“进步/反动”的辩证思维模式,直接进入文学的内核——文学之所以产生,源于人类灵魂深处有一种对现实的强烈的不满足感。与芸芸众生相比,文学家的这种不满足感体现得如暴风骤雨般强烈。与现世维系的纽带往往承受不了这样巨大的强力,终于断裂了。

最后,文学家含泪告别他们熟悉的世界,踏上了漫漫流亡路。

流亡文学是一种表现出深刻不安的文学。”勃兰克斯的这一结论意味深长,他个人的隐痛亦浓缩其中。丹麦的教会与**十分讨厌这名“不信神的犹太人”。

他们撤销了他在哥本哈根大学的教席。并采用其他卑鄙的手段继续对他进行**。2023年,勃兰克斯不得不移居柏林,开始了6年漫长的流亡生活。

结果,敌人弄巧成拙,将自身置于更加不安的境况中,勃兰克斯的影响力比他在国内时更大了。

19世纪中期,欧洲的两个主要国家都分别流放了他们最伟大的作家:英国流放了拜伦,德国流放了海涅,法国流放了雨果。但流放并没有使他们任何一个人失掉他的任何丈艺影响。

作为“祖国的异邦人”,他们用自己的流亡为“祖国”构建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九年级语文人生

人生 课堂实录。一 教学目标a.知识和能力目标。1 积累词语,掌握 瞻望 攫取 增益 臆测 馈赠 乐此不疲 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 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3 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4 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b.过程和方法目标。...

九年级语文人生教案

12 人生。从容说课。人生 是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克斯的散文。它以 高塔 地洞 广阔领域 和 工场 为喻,从不同的角度 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文章夹叙夹议,寓深刻的哲理于一系列形...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人生

12 人生。课程目标。1.熟读全文,注意读出文中几类人的特点。2.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什么意念,肯定或赞扬什么精神。3.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重点难点。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