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作业

发布 2022-09-04 02:15:28 阅读 3989

p54 计算。

5.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余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

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解:(1)a的价值增加为:5000美元- 3000美元 = 2000美元。

b的价值增加为:500美元- 200美元 = 300美元。

c的价值增加为:6000美元- 2000美元= 4000美元。

2)由生产法核算gdp,易得其值为。

gdp = 2000 + 300 + 4000 = 6300美元。

亦可用加总所有部门最终产品的方法计算gdp。易知a、b、c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分别为2800美元、500美元和3000美元,加总即得gdp数额为6300美元。

3)国民收入额为:6300美元- 500美元 = 5800美元。

8.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万元),试计算:(1)个人储蓄;(2)投资;(3)**购买。

解:(1)个人储蓄 = 个人可支配收入 - 消费 = 4100 -3800 = 300万元。

(2)投资 = 个人储蓄 + **储蓄 + 国外部门的储蓄。

300 +(200)+ 100 = 200万元。

(3)**购买 = 国内生产总值 - 消费 - 投资 - 净出口。

5000 - 3800 - 200 -(100)= 1100万元。

p55 简答。

4.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总等于计划的投资?

答:(1)储蓄——投资恒等式的含义。储蓄与投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角度看的恒等,是“事后的、实际的”投资和储蓄的恒等。

设有一个二部门经济,其国民收入为1000亿元,从收入的使用看,用于消费的为800亿元,则未被消费的200亿元既为储蓄;从支出的结构看消费仍为800亿元,未被消费的200亿元此时被视为投资。这里的投资和储蓄是事后的、实际的指标,其中可能包含有非合意的部分,因此就必然有储蓄与投资的恒等。

2)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的含义。计划储蓄与计划投资的相等是基于储蓄主体和投资主体意愿的相等,是“计划的、事前的、合意的”投资和储蓄的相等。由于储蓄主体与投资主体并不一定相同,投资动机与储蓄动机亦存有差异,因而计划投资与计划储蓄的相等就只能是偶然的。

只有当非合意的投资、非合意的储蓄为零,即实际的投资、实际的储蓄让投资主体、储蓄主体都满意时,计划投资才等于计划储蓄。

p924、已知边际消费倾向β=0.8,税率t=0.25,均衡时有一个150亿元的预算赤字,即有g-t=150亿元,g、t分别为**购买和净税收。

问需(1)增加多少投资或(2)改变多少**购买或(3)改变多少转移支付或(4)改变多少自发税收或(5)同时等量增加**购买和税收多少数额才能恰好消除赤字?

解:根据已知条件,易求出投资乘数ki、**购买乘数kg、转移支付乘数ktr、税收乘数kt和平衡预算乘数kb的值:

1)若通过增加投资的办法消除赤字,则增加的投资i须满足t=ty=tki·i=0.25×2.5×i=150亿元

i=240亿元即须增加投资240亿元。

2)若通过改变**购买的办法消除赤字,则改变的**购买g须满足。

t-g=ty-g=tkg g-g=0.25×2.5×g-g=150亿元。

g=-400亿元即须减少**购买400亿元。

3)若通过改变**转移支付的办法消除赤字,则改变的**转移支付tr须满足t-tr=ty-tr=tktr tr-tr=0.25×2×tr-tr=150亿元

tr=-300亿元即须减少转移支付300亿元。

4)若通过改变自发税收的办法消除赤字,则改变的自发税收t0须满足t0+ty=t0+tkt t0=t0+0.25×(-2)×t0=150亿元。

t0=300亿元即须减增加自发税收300亿元。

5)若通过改变预算规模消除赤字,则改变的预算规模b须满足t·kb·b=0.25×1/2×b=150亿无。

b=1200亿元。

即须同时增加**购买和税收1200亿元才可消除预算赤字。

5、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yd,净税收tn=50,投资i=60,**支出g=50,净出口函数nx=50-0.05y(单位:10亿美元)

求:(1)均衡收入;

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

3)投资从60增加至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4)当净出口函数变为n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5)变动国内自发性支出10和变动自发性净出口10对净出口余额的影响何者大一。

些?为什么?

解:(1)将以上条件代入均衡等式y=c+i+g+x-m,得。

y=30+0.8yd+60+50+50-0.05y

y=600(10亿美元)

2)此时的净出口余额为。

nx=50-0.05y=20(10亿美元)

3)容易知道,投资乘数(β、分别代表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

口倾向)。则有,y=kii=(70-60)×4=40(10亿美元)

即均衡收入增加到600+40=640(10亿美元),此时净出口为。

nx=50-0.05y=18(10亿美元)

4)当净出口函数变为nx=40-0.05y,由均衡条件不难求得。

y=560(10亿美元)

此时净出口余额为。

nx=40-0.05y=12(10亿美元)

5)容易看出变动国内自发性支出100亿美元和变动自发性净出口100亿美元对均衡收入的影响是一样的,但后者对净出口余额的影响要大一些。当自发投资增加100亿美元时,净出口减少额为20-18=2(10亿美元);但当自发性净出口减少100亿美元时,净出口减少额为20-12=8(10亿美元)。

p120计算。

6.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二部门经济,消费c=100+0.8y,投i=150-6r, 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都是亿美元)。

1)求is和lm曲线;

2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若上述二部门经济为三部门经济,其中税收t=0.25y,**支出g=100;货币需求为l=0.20y-2r, 实际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求is、lm曲线及均衡利率和收入。

解:(1)y=c+ i=100+0.8y+150-6r 整理得is曲线,y=1250-30r

由l=m,得0.2y-4r=150

整理得lm曲线;y=750+20r

2)解方程组。

y=1250-30r

y=750+20r

得均衡利率r=10,均衡收人y=950(亿美元)

3)若为三部门经济,则消费函数变为。

c=100+0.8yd=100+0.8(1-0.25)y=100+0.6y

由 y=c+ i +g , 易得is曲线:y=875-15r

由l=0.20y-2r, m=150, 易得lm曲线:y=750+10r

解由is曲线、,lm曲线组成的方程组,得均衡利率和收入为:r=5,y=800(亿美元)

p120分析讨论。

10.试简要评述凯恩斯的三个基本心理规律。

答:“有效需求”原理是凯恩斯整个理论的基础,他用“有效需求不足”去解释经济危机和失业的原因。凯恩斯提出了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以支持和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观点,这三个基本心理规律是:

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所谓消费倾向“规律”,按照凯恩斯本人的说法,就是:“无论从先验的人性看,或从经验中之具体事实看,有一个基本心理法则,我们可以确信不疑。

-般而论,当所得增加时,人们将增加其消费,但消费之增加不若其所得增加之甚。”这样,随着收入的增加,递减的边际消费倾向使得消费需求相对来说越来越不足,为避免生产的下降和失业的增加,就需要相应地增加投资量以弥补收人与消费之间越来越大的缺口。但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不仅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也是越来越不足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

按照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投资的多少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和利率的对比,投资需求与资本的边际效率同向变化,与利率水平反向变化。在投资成本既定的情况下,资本边际效率主要取决与投资者对将来收益的预期,由于受心理、生理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资本边际效率在短期内是波动不定的,另外由于资本资产之成本会随投资增加而增加,资本品预期收益由于所产物品的供给增加而下降,从而造成资本边际效率随投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这使投资的增加受到限制。按照流动偏好“规律”由于人们偏好货币的流动性,必须取得一定的利息才肯贷出货币,因而利息率总会保持一定的高度,当流动偏好增强时,利息率还会上升,这妨碍了资本家继续投资的另一个因素。

这样,一方面是消费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是投资需求不足,生产便不能扩大到充分就业的程度,必然产生“非自愿失业”,需要**采取积极的政策干预经济运行,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理想状态。

凯恩斯用三个基本心理规律解释有效需求不足,说明危机和失业的原因,是错误的。首先,消费倾向“规律”根本抹杀消费的阶级区别。社会各阶级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消费规律,资本家的消费从属于剩余价值规律,工人的消费则从属于劳动价值规律;其次,资本边际效率也是一个主观心理范畴,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确存在利润率下降规律,但不是预期的心理状态造成,而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最后,流动偏好同样是心理概念,利息根本不是放弃流动偏好产生的,而是产业资本家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利息并非货币现象,而要受平均利润规律制约;影响利息率水平的,并不是货币的数量,而是借贷资本的数量。凯恩斯用这些心理规律来解释危机和失业,,更在于要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

p137简答。

3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情况?

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的。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的变化和调整速度的看法是分歧的。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是黏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粘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劳动。

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以**为纵坐标,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需求曲线。

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的不同假设,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

宏观经济作业

宏观经济学作业。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2002mba脱产一班先平学号 20260001 1 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无法直接计算,因此,人们通常把最近一个较长时期实际增长率的平均值近似地看作是经济潜在生产力水平。据此,计算1978年至2003年和1994年至2003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得到的结果分别是9.35...

宏观经济作业

1.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答 一 在微观经济领域的失灵 1.垄断 2.外部性 3.公共物品 4.不完全信息 二 在宏观经济领域的失灵 1.市场的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不能自动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2.惟有 担负起对宏观经济管理的职能,才能实现经济稳定。三 在收入分配领域的失灵 1.市场的分化性,不能自动...

宏观经济作业

2012级mba p2班朱小兰 2012213073 7.利用书中给出的我国1992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我国核算体系中的下列指标 1 计算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第一产业 农业 包括林业 牧业 渔业等 204 2930 233 486 5853亿元。第二产业 工业 包括采掘业 制造业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