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考题答案

发布 2022-09-05 00:35:28 阅读 8095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即社会的生产方式,不仅包括社会生产力,而且包括社会生产关系。

2、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3、什么叫经济规律?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与自然规律相比较,经济规律有何特征?

答:经济规律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条件的产物。只要某种经济条件存在,由这种经济条件所决定的经济规律就一定会存在并发生作用。当某种旧的经济条件发生变化或消失时,由这种旧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经济规律就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或自行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新的经济关系出现,与这种新的经济关系相适应的新经济规律就会产生并发生作用。人们不能自由的选择客观经济规律,也不能随意的创造、改造和消灭经济规律。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p42)

1、什么叫价值?怎样理解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劳动二重性学说★

答: 商品的二重属性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从一方面看,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胜利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

从另一反面看,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发现和证明的,它为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是理解全部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答: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或总和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发展阶段。当某种商品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处在等价形式上,专门用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随着货币形式出现,货币就产生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贮藏手段(把货币作为一般社会财富贮藏起来)、支付手段(用货币清偿债务以及支付工资、利息、房租、地租和税金等)和世界货币(货币在国际范围内执行其职能)

4、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有哪些一般作用?

答:价值规律就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等价原则进行的规律。

作用:1资源优化配置。

2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5、试从货币流通量的规律说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形成。

答: 纸币只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的代替品。它本身没有价值,但可以用来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纸币的流通总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流通所需量。然而货币本身并没有价值,并不具有***所具有的贮藏手段职能,从而不能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自动地调节,使之达到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流通量持续地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每一单位纸币实际所代表的***货币的价值就会降低,物价就会持续地**,称为通货膨胀;纸币流通量持续地少于流通中的需要的***货币量,每一单位纸币实际所代表的***货币的价值就会上升,物价就会持续地**,称为通货紧缩。

6、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

答:商品拜物教**于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货币拜物教**于劳动产品的货币形式。

7、什么叫市场?它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

答:狭义上,把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地点称为市场。广义的市场则是指整个商品流通领域,指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虽然市场在形式往往指的是一定空间,但其本质上是一种交。

换关系和实现交换关系的过程。市场的三种基本要素包括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

交换媒介三种基本要素。

8、什么叫市场机制?为什么它能够实现经济资源在各地区、各生产部门的合理配置?

答:狭义上,把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地点称为市场。广义的市场则是指整个商品流通领域,指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虽然市场在形式往往指的是一定空间,但其本质上是一种交。

换关系和实现交换关系的过程。市场的三种基本要素包括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

交换媒介三种基本要素。

第二章资本及其增值(p62)

1、什么叫资本?它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些特征?

答:资本是能够增值的价值,资本形成的关键在于劳动商品化。

资本的特征:1具有预付性和垫支性。

2具有补偿性和回流性。

3具有增值性。

4具有运动性。

5资本不是单独运用的生产要素。

6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价值,一种经济关系。

2、资本增值的真正源泉何在?

答:资本之所以增值,是因为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所购买的劳动力的特殊使用价值发挥作用的效果,是劳动者剩余劳动的产物。

3、什么叫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什么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答: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合。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1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具有法律规定的人身自由,可以自由支配属于自己的劳动力,可以把它当做商品来卖。

2劳动力所有者因为各种原因缺乏生产资料为了自己和家庭成员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把属于自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来出卖。

3商品生产者的投资,需要部分或全部靠吸纳家庭成员以外劳动力的劳动来推动,即社会上存在着投资对劳动力的需求。

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怎样实现的?(增值价值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假定工资等于劳动力价值,要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要降低工人及其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于是首先要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其次是提高与这些生活资料有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随着这些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价值下降, 于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绝对剩余价值产生。相对剩余价值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这是通过资本家追求超剩余价值实现的。

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所产生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资本家得到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但某个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是暂时的,因为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迫使每个资本家都必须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到先进企业水品时,原先的超额剩余价值就消失了,相关部门生产的商品价值也下降了,最终导致劳动力价值下降,相对剩余价值就产生了。

5、机器人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吗?为什么?★

6、工资的本质是什么?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

计时工资是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是劳动力的月价值、周价值、日价值和小时价值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是按劳动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数量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两者都是以劳动力的日价值和劳动日长度为依据的;而计件工资又是以计时工资为基础的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物价不变的情况下,当名义工资提高时,实际工资也会提高;反之,当名义工资下降时,实际工资也会下降。但二者常常是不一致的,名义工资的高低并不能反映实际工资的水平。

在名义工资不变甚至有所提高的情况下,实际工资反而可能下降。这是因为,实际工资不仅取决于名义工资的高低,还要取决于物价水平、房租、税收和服务费用的高低等许多因素。因此,只要劳动者的名义工资不变,或名义工资增长的速度赶不上物价**的速度,实际工资就仍然要下降;只要房租**、各种捐税负担加重以及服务费用提高,就会引起实际工资的降低。

7、如何正确看待各国工人在劳动报酬上的差异?

答: 第一,各国自然的和历史的条件不同,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范围和数量也不同。第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需要工人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

第三,有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使用女工、童工较少,在业男工的工资水平因劳动力供不应求而较高;不太发达国家大量地招雇女工和童工,男工工资因劳动力供过于求而降低。第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较高,而生产率较高的国民劳动在世界市场上也被算做强度较大的劳动或较复杂的劳动,在同一时间内能生产出更多的价值,因而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也应该高一些。此外,各国的工资水平的差异,还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工人的组织程度、工人运动的发展水平等有关。

第三章资本积累(p80)

1、什么叫资本积累?它的实质是什么?

答:把剩余价值当做资本使用,或是说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叫资本积累。

它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来继续无偿占有更多剩余价值。

2、决定和制约资本积累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资本积累率已定,积累起来的资本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所以决定剩余价值的多少的一切因素也制约着资本的积累量。

1剩余价值率:一般剩余价值率越高,剩余价值量越多,从而有有利于资本积累。

2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剩余价值量越多,从而资本积累也越多。

3决定于剩余价值用于积累和用于消费的发配比例。

4预付资本的大小,预付资本越多,资本家雇佣的工人人物数量越多, 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资本积累量越大。

3、什么叫资本积聚?什么叫资本集中?二者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通过资本积累而扩大它的生产规模,资本集中是已经形成的单个资本的积累。资本积累和集中是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

资本积累是指进行的过程,资本积累是该过程的结果,这是直接按积累为基础的积聚。资本集中是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合并成少数大资本而实现的个别资本的迅速增大,资本集中不引起社会资本积累的方式扩大个别资本,速度缓慢,很难适应组织技术先进的大企业,完成生产集中地需要,而资本集中把社会资本各个部分个量的组合加以改变,可以使个别资本迅速增大,很能适应这种需求。

4、相对过剩人口是怎样形成的?

答: 资本有机构成随着资本积累的增进不断提高,这意味着总资本可变资本组成部分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而总资本的有机构成决定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所以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递减。与此同时,资本造成的劳动力供给要比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长快得多。

因此,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的有时甚至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是资本造成的劳动力供给迅速增加,这就必然产生相对过剩人口。

政经考题答案

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即社会的生产方式,不仅包括社会生产力,而且包括社会生产关系。2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即经济规律。3 什么叫经济规律?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与自然规律相比较...

政经思考题 答案版

政经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1 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的形成过程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自具有什么特征?各个阶段之间具有的关系?答 马克思在 哥达纲领批判 中系统论述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三个互相衔接的发展阶段 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过渡时期 共产主义第一...

政经作业答案

政治经济学原理期中作业。一 名词解释题。1 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答 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就是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通俗的说,向着深度进军的扩大再生产就是内涵扩大再生产。2 国民生产总值 gnp 答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