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发布 2022-09-05 06:24:28 阅读 7010

四、论述题:

1、分析说明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有:

1)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现状,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实用性和可信度。研究的基本程序是:

确定研究课题,选择调查方法,选取研究的对象,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调查表或访谈提纲,进行准备性调查,修订调查工具和调整被试,进行正式调查,统计资料和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2)观察研究。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目的性、客观性和能动性。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搜集文献资料,编制观察提纲,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

3)实验研究。是通过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以揭示某些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研究者可以主动控制某些条件,重卢、在于论证教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具有可重复性。

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确定研究的课题,选择实验设计,制定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4)人种学研究。又叫实地研究或者定性研究,是为特定情境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提供完整和科学的描述。这种研究方法强调被研究者的经历厂强调实地研究并强调"情境性",强调以整体的、全局的观点看问题。

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确定被研究的现象和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分析并得出结论。

2、试述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

答:(1)在宏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水平。任何时期、类型的课程、教学都离不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这四种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这四种社会系统要素常常交织在一起,塑造着现实中的课程与教学。

2)在微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对课堂教学组织、人际关系产生影响。首先,教师本身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经历会影响课程的现实表现。其次,不同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及其自我经验、知识阅历都会影响到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接受和理解等。

再次,课堂的师生关系、同伴群体之间的交往方式都会影响到课堂与教学。

3、论我国现阶段课程设计的特点。

答、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我国新时期在课程设计取向、体制、模式等方面的特点,代表着现阶段我国课。

程设计的方向。其主要特点是:

1)在课程设计取向上由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具体表现为增强课程的适应性,体现基础性与**性,注重学生发展,贴近生活实际,进一步加强课程的综合化。

2)在课程设计的体制、模式上注重吸取课程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主要表现为:①课程设计建立在较为充分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②课程设计注意吸引社会各方参与,构建了具有广泛参与性的课程开发共同体;③注意吸取多种课程设计模式的优长,以指导课程设计活动。

4、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中小学课程,分析其在课程取向上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答: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课程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大体上经历的发展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恢复与重建;20世纪60年代的调整与发展;"*****" 时期的停滞甚至倒退;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直到2023年公布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和修改各科教学大纲,以及2023年对义务教育大纲的修订。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课程基本上是全国统一的,实行集中统一的课程计划与教学指导,表现在全国共用一个教学计划(课程计划)、一个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课程设计的体制以统一的模式为主,课程结构中偏重学科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过多地依赖教材。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允许少数地方自行设计课程计划,鼓励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编写不同版本的教材,开始尝试实行"一纲多本"。2023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这次课程改革试图体现一些新的理念,包括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模式。

5、结合工作体验,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的认识。

答:目前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真切体验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的新含义:

1)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和"****"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培养目标体现了培养21世纪新人的时代特征,表现为继承传统与面向未来、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全瞻社会与关爱个体。

3)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中具体目标形成体系。培养目标中的改革要点体现在各科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中,形成从抽象、宏观到具体、直接的目标网络,表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的发展性目标。

6、试评述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

答: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亚类。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接受、反应、价值倾向、价值组织、价值体系的形成五个亚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包括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等七个亚类。

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为指导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套价值观念和保障体系,它以外显行为作为它的统一基点,以行为的复杂程度作为划分教学目标类别的依据。各类教学目标之间有明显的层次性,容易区别,便于教师具体操作,有利于系统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特别对于一些可以量化或可以客观地加以描述和评价的知识技能比较适用。

但是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层次过多、分类过细,其实教学过程并非如此刻板、机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一些难以清楚地观察学习结果的行为,需要培养学生的直觉、灵感和创造性的学科,如文学、艺术等较难适用。

五、网考题。

注:网考题为学生主观性很强的题目,故教师不给出固定答案。根据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酌情给分即可。(下同)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2

三、简答题。

1、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哪几种不同的取向?每一种取向各有什么特点?

答:课程内容的选择取向主要有:

1)课程内容即教材。将课程内容作为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这些知识体现为事实、原理、体系等形式。

2)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学习经验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呈现了什么内容或要求做些什么。

学习经验取向强调的是: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职责是要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3)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向的重点放在学生做些什么,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特别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当今,"学习活动"这个术语在课程领域里使用得相当广泛,它关注的不是向学生呈现些什么内容,而是让学生积极从事各种活动。

2、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哪几个原则?

答: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主要有(1)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其他各个阶段的先导和方向,是专家、学者、教师等经过周密思考,认真研究社会、学科、学生等诸方面特点与需求的结晶,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最主要依据。

(2)必须适应学生的需求及兴趣的原则。选择的课程内容只有适应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才。

能有助于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态度。(3)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原则。基础教育的课程学习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因此,选择最基础性的内容,则具有普遍性或共同性,更具有发生性,起始性,迁移性。(4)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的原则。只有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趣之所在、志之所往,所以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要回归生活。

3、 隐性课程有哪些特点?

答: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其主要特点:(1)涉及范围的广域性。

隐性课程是所有学校文化要素的集合,涉及学校生活的所有方面并渗透其中。(2)实施过程的潜在性。隐性课程主要是以不明显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影响学生,俗称"看不见的教育"。

(3)影响的持久性。隐性课程多是通过心理的无意识层面对学生产生影响,而且这些影响一旦产生,就会持久地发生作用,难以消除。(4)结果的难量化性。

隐性课程更主要的是作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中的非理性领域,这些非预期性影响是难以量化的。

4、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答;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如下特点:(1)整合性。综合实践活动以问题和项目为中心统整了多学科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知识和研究方法,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整合。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也可以称作体验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以研究主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展开课程,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去观察、实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需要,在目标上具有开放性。(4)自主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地选择研究主题、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所需要的教师、家长或社会的帮助。(5)合作性。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自主,但更重视学生的合作。

5、 怎样更好的完善课程的选修制度?

课程与教学论 形成性作业

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报告。一 开发背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突现学校特色的新契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了如下阐述 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

高级财务会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与作业3答案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 教育,管理,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 教育,管理,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安徽电大高级财务会计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2 3 作业2一 单项选择题。1 企业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与企业集团内部应付债券的利息支出相互抵消时,应编制的抵消分录...

高级财务会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与作业3答案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 教育,管理,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 教育,管理,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 教育,管理,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安徽电大高级财务会计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2 3 作业2一 单项选择题。1 企业债券投资的利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