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发布 2022-09-23 10:14:28 阅读 9683

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实现小学到中学平稳、和谐的过渡,是摆在我们中小学教师面前非常实际的问题。我在教法和学法三个方面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上的衔接有些认识与做法。

一、教法的衔接。

1.数学教学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要使学生有清晰的数学观念,有全面的、牢固的、结成网络状的数学知识,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一些数学概念时,力求交代清楚、准确。如:

不将一张纸说是一个长方形,应说一张纸的正面是一个长方形;以后学习了长方体后,应说纸是长方体,它正面和反面是长方形,还有四个面只不过十分薄,需仔细看才能看到。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学杜绝了一些不科学的说法:如“最小数是0,被减数一定大于减数”等;确定运算意义定算法,不用死办法,如:

“飞走”是减,“一共”是加,“照这样计算”要先求单一量,“单位‘1’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等都被抛弃了。

2.重过程,渗思想。

1)开展一些简单的论证。

小学生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期,简单的论证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抽象逻辑思维,以提高思维能力。

如“乘法交换率中,我们使用不完全归纳法,因为15×20=300,20×15=300,所以15×20=20×15,因为18×125=2250,125×18=2250,所以125×18=18×125……多次试验论证,得到交换因数位置、积不变的结果,从而归纳出定律。如图:

根据直观原则我们测量证实∠1=∠3,∠2=∠4,为了更加严谨,我们让学生尝试如下证明:因为∠1+∠2=180°, 2+∠3=180°∠1=180°-∠2,∠3=180°-∠2,所以∠3=∠1,这不仅能使学生领略数学严密性,同时也为初中衔接打下很好的基础。

2)注重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的内容比较简单、信息量不大,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较多。但初中数学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教学形式随之相对减少,在教学方法上多以讲授法为主。试想一下,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仅仅经过几十天的暑假生活,虽然名义上已成为了一名初中生,但实质上真与小学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因此,对于习惯了小学老师的教学方法的“准初中生”而言,突然面对的是以讲授为主的教法,难免会难以接受,难免会听不懂。作为高年级(特别是六年级)数学教师的我们,在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的环节设计上,更多地关注了课堂的信息量与效率,抛弃一些没有多大意义的形式,克服一些缺乏思维含量的表面化热闹,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课堂不仅仅是轻松与快乐。而作为初一起始阶段的教师,最好适当放慢节奏,让初中数学课堂添加一些小学课堂的信息,给学生一个缓冲的过程。

3.渗透现代数学思想。

以梯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我们一般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即将梯形面积计算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面积来处理的。这样的做法体现了转化思想。为了加强这种思想,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来寻求转化的途径,运用转化思想。

在小学的数学教材中也隐含了函数、对应、集合等思想,小学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渗透,但不给概念和名词。函数的例子随处可见:如甲比乙的2倍多5。

关系式是:甲=乙×2+5,其中乙是自变量,甲是自变量函数,乙变化,那甲也随之变化。在“数的整除”一单元中,集合思想被广泛的应用等。

在教学时我们注重了挖掘,让学生提早接触领略他们。

二、学法的衔接。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计划基本是老师安排的,学生自己不做计划。而到了初中,学习时间紧、课程多,如果时间安排不合理,计划不周密,就会出现打乱仗的情况。所以小学高段的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给自己的学习做出计划,教师督促完成。

1.重视预习,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能提前进入初中的学习氛围,以便今后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2.专心听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习惯。小学毕业班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提一些有深度、难度的问题,让学生乐意去思考,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强化训练,拓展练习。在毕业班教学中要多预设些拓展性练习,让学生在初中阶段能更快地进入初中生角色。

4.小学毕业班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少讲、多**;初一的教学中,老师也要做到循序渐进地少讲,让学生慢慢地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如何使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学的数学学习,作为一名数学课改教师,有成功的地方,但也遇到困惑:如强调了方程解法,但是学生还是喜欢算术方法解题;如何将学生的学习时间从40分钟向45分钟合理过渡等。教无定法,这是连续几年数学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和做法,愿意和大家一起去研究、**,让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之路更加平坦、通畅。

小升初数学教学的衔接

二 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自觉攻克难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天才就是入迷,兴趣是入迷的向导 如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就能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与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恰当地介绍数学问题的历史背景,数学趣闻,现代数学发展的动态及数学家顽强拼搏的动人故事,联系实际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小升初衔接数学

第3讲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 学习目标。1 了解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方程的解等基本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2 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时运用的 转化 的过程和思想。二 学习重点。掌握去分母 去括号 合并 系数化为1的方法的使用及其依据。三 课程精讲。...

小升初衔接教材数学

徐州英辉教育。小升初数学衔接讲义。第1章计算问题2 第2章解方程6 第3章分数应用题8 第4章百分数的应用10 第5章长方体与正方体。12 第6章圆柱与圆锥15 第7章行程问题。17 第8章工程问题。21 第9章比和比例统计与概率。24 第10章图形与面积。29 第11章解决问题策略32 第12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