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9 08:05:28 阅读 4492

1.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学与教的规律。

2.()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型 b.放纵型 c.民主型 d.集体型。

3.当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判断时,如果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这种人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辐合型。

4.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5.原来乘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后来乘船、乘火车等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

a.条件反射的消退 b.条件反射的泛化 c.条件反射的分化 d,条件反射的习得。

6.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的有()

a.每天跑步 b记英语单词 c.男孩长出喉结 d.背诵唐诗 e.蜘蛛织网。

7.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a.安全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8.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学习能力强,其归因是()

a.内部、不稳定、可控的。

b.外部、稳定、不可控的。

c.内部、稳定、不可控的。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9.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是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叫做()

a.注意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10.学习原有知识对心学习的影响属于()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正迁移。

11.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2.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

a.讲解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13.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于技能学习中的()

a.高原现象 b.倒摄抑制 c.生理极限 d.及时反馈。

14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15.计划安排每天自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组织策略 b.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6.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应了创造性的什么特征?()

a.变通性 b.流畅性 c.独创性 d.先进性

17.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的想接近,这种现象称为()

a.丛中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18在一个测验正式付诸使用以前,测验的编织者都要建立一个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使得对分数的解释更加清晰、明确。这一参照指标的是()

a.常模 b.效度 c.难度 d.信度。

19.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20.按照智商测验能力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a.130 b.140 c.150 d.160

简答题。1.论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并联系实际谈谈要养成儿童良好的人格,家长和教师应该怎么做。

答:人格的形成与教育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影响与作用。

人格的发展并非只有父母的某个行为维度决定,耳饰收到父母整个行为模式的影响。家长应采用民主型教养,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在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活泼、快乐、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自立、彬彬有礼、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富于合作、自我肯定。

而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而实现的。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经验、教育和教学技巧、对学生的态度等,对学生社会化与人格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而尽量少用惩罚”。请简要阐述你对这种建议的看法。

答: 这种建议有一定的道理。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奖励,当然,对于某些学生而言,适度而善意的批评有时也能促进学习。

3.试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生理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是基本的需要,比如对事物、水、空气、睡眠、性的需要,人类借此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这种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产生的基础。

安全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是安全的需要,变现为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典型的安全需要有生活有保障、职业安全、生命平安等。

归属与爱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练习,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人们希望在自己所生活的群体中得到接纳、爱护、关注、贵、支持,建立和谐关系等。

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学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他抱愧自尊好收到他人的尊重。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含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4.心智技能形成要经过哪些阶段?

答: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1.动作的定向阶段。

2.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5.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1.认知阶段 2.联结阶段 3.自动化阶段。

5.论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答: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⑴发现问题。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只有存在问题时,人呢吧才有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

⑵理解问题。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五官因素,并在头脑形成有段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⑶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⑷检验假设。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6.试述影响学生行为的改变方法。

答: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强化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指的塑料币等都可以作为代币。

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

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处罚法。出发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

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7.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答:⑴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一般来说,课堂行为往往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积极的课堂行为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而消极的课堂行为则是那些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不可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剥夺学习全力等惩罚手段。

⑵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可采用行为矫正以及心理辅导来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中学教育心理学

汉中市中学 职高 教师资格认证培训课程。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王晓成。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任务与方法。1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它与学校教育是什么关系?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3 为什么说教育心理学具有科学性质?4 教育心理学具有什么样的学科性质?它的研究范式是什么...

中学教育心理学

中学教育心理学 考试复习要点。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著作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确立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新的独立的科学。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为我国教育实现 三个面向服务 教育心理...

中学教育心理学

第1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任务与方法 1 第2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4 第3章学习理论。第4章知识学习。第5章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学习。第6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第7章品德心理。第8章学习动机。第9章心理健康。第10章教学设计。第11章教学评价。第12章教师心理。章节重点。第1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