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五年目标和计划

发布 2022-11-07 09:27:28 阅读 5401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五年(2009—2013)计划。

文昌华侨中学物理组陈望。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老师。老师教书育人。作用至关重要。我要更新知识,提高素质,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为此,特此拟定个人专业成长五年计划。

二、五年继续教育工作目标。

1、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加强政治学习,使自己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2、努力提高文化业务素质,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实验中 。时刻要更新教育观念。

3、努力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加强锻炼。

三、具体措施。

1、要关心政治学习,积极拥有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理论,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新世纪教师素质》等,坚定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信念,坚持育人为本的宗旨,要依法执教,严谨治学,团结协作;要廉洁从教,以身作则。

2、更新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的健康成长。 所谓学生观,人们通常把它定义为“对今天学生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认识,它决定着我们的教育行为。

”不难看出,这是从教育者出发来定义的,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恐怕更多的时候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甚至是按传统的观念来评价学生,采取静态的做法去评判学生的。这种做法有欠公平,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在所难免。所以我们要有一种新的学生观,以平视的眼光看学生,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知识、能力、经验、心理品质等均不成熟,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来看待学生,不能用自己的情感来代替学生的情感,必须研究学生现有的认识、思想、情感。但我们很多人仍然持有“以小看大”“养仔看细时”“烂泥扶不上壁”等诸如此类的观念,很多时候把学生一棍子打死,看不到学生的可变性、可发展性,这是非常有害的:导致一部分心灵脆弱、耐挫力本来就差的学生萎靡不振,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自毁思想,一些学生因此而怕学、逃学甚至与学校对抗……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工作中要摒弃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和“一俊遮百丑”的片面思维,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远处”,看到学生的“未来”,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可能性。

中国有句古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也是这种道理,因而每个教师都应对学生的可能变化和发展到更高水平持有信心。

3、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与同行合作交流,逐渐内化、充实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在这五年中,我要坚持参加一个科研课题的研究;每学期读一篇教育教学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写好一篇教育教学**;每学期上好一节研究课;每月浏览学校图书馆的书刊;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观摩中学习别人的经验,在自己地展示中获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从中获得经验。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未来教育发展的重点将更多的转向满足人们对高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要立足岗位,紧密结合工作实践,通过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更新和扩展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技术。积极参加校本研训,要通过学生的眼睛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邀请同事观察研究教学来反思,要通过问清理**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要通过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发展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

当今社会,政治经济飞速发展,教育改革步步深入,我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决心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自身职业观,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其他相关能力,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努力奋斗。

自我专业成长目标和计划

第三,在教育教学方面 继续研究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多参加教科研活动,做一位家长与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四 具体实施方案 为了能完成五年自我发展目标,我已有了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 开展好自学活动,写好业务笔记。1 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心理健康理论 2 每学期参加个案交流会1 3次 3 密切关注心理...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王金花。作为一名老师,我要努力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做一个终身学习型教师,贯彻素质教育,倡导新课标理念,努力使自己能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育者。同时由于自己刚走上教师岗位,从教时间只有半年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教育教学经验还不足,教育学生的艺术有待提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做任何事情,...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郭。利。鹏。武安市第八中学。教师专业成长计划。郭利鹏。一 指导思想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校发展突飞猛进,教师队伍竞争激烈。我只有终身学习 不断发展,才能超越自我,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教育事业中永葆青春并获取职业的幸福。俗话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退。因此,我要认清教育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