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常见的动物》教案

发布 2022-12-01 17:35:28 阅读 7460

三年级科学《常见的动物》教案。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在语文课中曾学过《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对青蛙的外部形态构造、生活环境、生长发育过程等已有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两栖动物的概念是建立在对青蛙、蟾蜍等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认识基础上的,因此,指导学生养蝌蚪,并观察青蛙的一生变化是上好本课的关键。通过对青蛙、蟾蜍的比较,找出它们生长发育的共同特点,从而抽象、概括出两栖动物的概念,这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

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思路:首先观察、比较蟾蜍与青蛙在外形、繁殖、生长发育方面的相同点,然后归纳概括出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后根据这些共同特征再指导学生认识几种两栖动物。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认识两栖类动物的外形和生长发育的共同特征,形成两栖动物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归纳、概括、实验操作及创新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物与**的对比,归纳青蛙和蟾蜍在外形方面的共同特征,从而以点概面的总结出两栖动物的共同特点是——身体表面裸露,用卵繁殖后代,发育经过**,小时候生活在水里,长大以后大多生活在陆地。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们知道“科学发展依赖于人类的实践,依赖于科学工作者献身精神”的道理;在协作学习中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向学生们渗透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归纳概括两栖动物在外形和生长发育方向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的知识判断某些动物是否为两栖类动物。教学准备:

青蛙、蟾蜍的实物;

**资料:青蛙、蟾蜍、青蛙的生长发育、蟾蜍的生长发育、家燕、金鱼、兔;乌龟、螃蟹;大鲵、牛蛙、蝾螈。

动画资料:《小蝌蚪找妈妈》动画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谜语:身穿绿大衣,挺着白肚皮,鼓着大眼睛,呱呱呱呱叫不停。(猜一种动物)演示:

青蛙的**和叫声。问:有一种动物与青蛙非常相似,你知道是什么动物吗?

谈话:在神奇的大自然里,还有一种动物和青蛙非常相似。这种动物就叫“蟾蜍”。

出示**:蟾蜍。讲述:

青蛙和蟾蜍在有些方面很相像,人们把它们看成是同一类动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青蛙和蟾蜍的知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明确本课任务)二、认识青蛙和蟾蜍在外形方面的共同点(出示蟾蜍的实物或**)

1、整体看,蟾蜍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学生观察、回答:颜色、身体分几部分、各部分特征。)

2、蟾蜍身体表面是什么样的?出示**:家燕、金鱼、兔,提问:与家燕、金鱼、兔比较,青蛙和蟾蜍的身体表面有哪些明显不同?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学生实验、回答:没有羽毛、皮毛或鳞片,粘滑)3、讲解:像蟾蜍身体表面这样,光溜溜的,既没有毛和羽毛,也没有鳞和甲,叫做“身体表面裸露”。

4、出示**:青蛙、蟾蜍,组织学生讨论:(1)蟾蜍和青蛙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点?

2)在这些相同点中,哪些是与其他动物明显不同的?

5、教师小结:青蛙和蟾蜍的外形很相似,有很多相同点,例如身体都分头、躯干、四肢三部分,头都是三角形,后肢趾间都有蹼,身体表面都是裸露的等。在这些相同点中,身体表面裸露是特有的,是它们在外形方面的一个明显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归纳青蛙和蟾蜍在外形方面的共同特征,为全面认识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打下基础)

三、指导学生比较青蛙、蟾蜍繁殖和生长发育过程的相同点。

1、出示**:青蛙的生长发育、蟾蜍的生长发育。(或者**《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2、组织学生观察、讨论:

青蛙是用什么繁殖后代的?由卵到青蛙要经过哪些变化?

蟾蜍又是用什么繁殖后代的?由卵到蟾蜍要经过哪些变化?

青蛙和蟾蜍的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它们生长发育的过程有什么相同?

3、教师小结:

青蛙和蟾蜍在繁殖后代和生长发育过程方面主要。

有三个相同点:

都是用卵繁殖后代;

生长发育过程都要经过**,也就是说卵不能直接变成青蛙或蟾蜍,都要经过蝌蚪阶段,再变成青蛙和蟾蜍。

小时候必须生活在水里,长大以后才能生活在陆地上。

学生对青蛙和蟾蜍的外形比较熟悉,但对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生长发育没有进行过细致的观察,通过**可以使学生对青蛙和蟾蜍在繁殖和生长发育方面的共同点印象更深刻)

四、形成两栖动物的概念。

1、讲解:青蛙和蟾蜍在外形、繁殖方式、生长发育方面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人们把它们归为同一类动物。青蛙和蟾蜍小时候生活在水里,长大以后生活在陆地,所以人们把它们叫做“两栖动物”。

2、问:两栖动物种类很多,请根据青蛙、蟾蜍在外形、繁殖、生长发育方面的特征,推想所有的两栖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讨论、汇报)

3、归纳总结: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裸露,用卵繁殖后代,发育经过**,小时候生活在水里,长大以后大多生活在陆地。

五、扩展提升。

1、谈话:我们现在来判断下面这些动物是否是两栖动物。

出示**:乌龟、螃蟹、大鲵、牛蛙、蝾螈。(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2、讲解:

牛蛙──是一种很大的蛙,体长可达20厘米。生活在池塘、水田中,叫声宏亮,声大如牛,所以叫做牛蛙,可以食用。

蝾螈──长约7厘米,有的生活在清冷的静水中,也有的生活在湿地草丛中。

大鲵──又叫娃娃鱼。是最大的两栖动物,长约60~70厘米,大的可达1.8米,重达25千克。生活在山谷清澈的溪流中。叫声像小孩哭,所以叫娃娃鱼。是我国的珍贵动物。

布置作业:思考:如果说“又能生活在水里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对不对?为什么?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常见的动物教案设计

2 常见的动物。教学目的 一 科学 目标 1 在观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2 能观察记录。3 能够完成简单的实验条件下的定性观察。4 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在具体的实...

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教案苏教版

8 学生进行分类。2 观察 研究身边常见的物品。1 讲述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的,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同学们可以观察自己的球鞋或者其他物品,研究他们制作的材料。2 学生分组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研究,做好记录。3 汇报研究结果。4 提问 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 1 课常见材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知道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由一种材料制成,有的物品由多种材料制成。2 能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3.知道人造材料 于天然材料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