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发布 2022-12-18 14:08:28 阅读 5366

蒋应华。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本书的第一节,又是初二学生刚刚进入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以锻炼思维和提高能力为根本,并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本教学设计的主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活动体验**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能利用常见的材料进行实验**,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1.声产生的原理。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音叉、小锤、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闹钟,烧杯。

学生准备】 铅笔、纸屑若干、细砂、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 。教师事先录制好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例如:电铃声,钢琴曲片段,两个同学的说话声,丛林中的鸟语,夏日的蝉声,瀑布声等。

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能听出刚才都是什么声音?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

(同学回答)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以及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二、进行新课。

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

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

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思考:1.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下组参与讨论。然后教师请同学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

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问题: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

学生活动:敲打桌子,听到声音,看不见桌子的振动。

问题:桌子在振动吗?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学生讨论,得出方案:用细砂(纸片等细小的东西)撒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砂子的(纸片)情况。

乘势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是否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呢?怎样验证?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需要那些器材,具体怎样操作?确定方案)

教师预备:方案一: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

方案二:把装有水的水槽放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水槽时发声的同时观察水面的情况。

学生活动:(教师根据情况指导)收集信息,分析材料:

方案一:发声体是音叉,手感觉发麻,可以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方案二:发声体是水,水发声时在振动,可以说明发声的水在振动。

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引导解决:1.指导学生看教材12页图页1.1-2,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为什么会发声?

提出问题: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点播)学生自己阅读知识。

问题二: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

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呢?

学生讨论:可能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器材?操作?

方案一: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可以说明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教师引导: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

学生讨论:难道它不需要介质吗?

教师引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这个问题。

演示)教师预备:方案一:1.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

现象:听到闹铃声。

2.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

现象:听不到闹铃声。

得出结论:空气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末交谈?

****: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断,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对比。

得出结论: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想想议议]

提出问题: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了,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学生讨论,确定方案:

方案一:把正在响的闹钟用塑料袋包住,放进水中,听声音的情况。

现象:能听见声音。

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传声的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问题三: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呢?

学生实验:用铅笔不断地点击水面,你会看见什么?(一圈圈的水波,而且不断地向四周扩散)。

那么空气中是否也是类似情形呢?

**多**声波动画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并提出声波这个概念。

问题四: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

教师预备: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

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

3.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共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介绍资料、指导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学生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教师指导)

1.150c时,v声=340米/秒 250c时,v声=346米/秒。

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3.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

想想做做]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有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那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确定方案。

第一组:百米赛跑时,测出计时员与发令枪的发令地点之间的距离s,在测出计时员从看到发令枪发令时的烟雾到听到枪声的时间t,利用s/t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第二组:两个同学相距较远的距离s,让其中的一位同学喊话,并记下开始喊话的时刻t1;当另一位同学听到喊声时,也记下听到喊声的时刻t2,则利用v=s/(t2-t1)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第三组:对着山崖喊话,测出从喊声发出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t,在测出喊话这句山崖的距离s,利用v=2s/t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教师对同学们提出的方案加以肯定,并提出课后若能通过实验测出声速,就更加完美了。

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能够知道。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四:布置作业:

1. 动手动脑学物理页在作业本上。

2. 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多,知识点比较简单,且很零碎,实验又大都与学生的实际联系紧密,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应该强调学生对于学习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达成。

一开始,就进**景创设。通过让学生倾听各种声音,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产生兴趣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同时一些学生自己动手的简易实验、低成本实验也可以加以体现,从本质上说,这都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主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的教案。胡坊中学冯淑琴。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 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 实验能力 初步分析 概括能力。3 情感目标 结合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2 了解声音传播的速度,空气中20 时的声速。3 解回声的概念。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声音的发生 传播及速度。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及速度。教学方法。谈话法为主的启发式...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设计。明集镇初中 牛伟伟。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 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学生个性的培养 根据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境,适时进行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教育。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尽可能使学...